APP下载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蕴

2019-05-27

新闻爱好者 2019年5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命运共同体

由王帆、凌胜利合著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2017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深刻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政治、经济、文明、安全、生态等多视角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蕴。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政治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不断丰富深刻。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意味着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制定了新的外交方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意义和内在需求,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建设是以中华传统文明为精神支柱,同时对其加以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将其变为蕴含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智慧土壤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一直尊崇“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在这种和谐意识上所生长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相比近代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更为丰富、更加包容。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济共同体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但是,人类发展进程当中始终都面临着对资源的争夺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随着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各国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证明,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势必会不断引起国际经济的震荡和金融危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向世界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论述,并呼吁各国相互尊重、共建共享,共同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社会,取代传统的“零和博弈”思维,开创人类文明的新时代,进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共同体

近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西方文明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全球仍然面临着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这些问题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就是西方文明的逻辑出现了问题。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的灿烂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华传统文明具有兼收并蓄的特性。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安全共同体

在一个文明不断进步、观念日益多元的时代,只有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摒弃冷战思维,坚持走平等互利、结伴而不結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国政府积极遵循《联合国宪章》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及其核心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对人类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杠杆作用,在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能够发挥自身作用,有力阻止和减缓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国方案始终致力于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长期奉行平等、共商、和平、开放的战略,在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文明进行广泛交流,在实现相互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实现国家间的共赢共享发展。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共同体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全球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高昂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本一国难以承担,一些国家因此往往会不愿治理,甚至不惜以损害生态平衡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进而损害他国利益,甚至爆发矛盾冲突。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导致地球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面对全球生态治理危机,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现实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观,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7年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中特理论项目“系统论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逻辑研究”(KY2017ZTB02)阶段性成果之一,本项目受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互联网+”青少年德育协同创新中心平台资助]

(季颜骏/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黄邦道/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命运秀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