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疾病行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

2019-05-27顾婷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间歇黄疸乙组

顾婷婷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妇婴院区,辽宁 盘锦 124010)

临床中,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其主要分成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部分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一定损伤,从而损伤到神经系统和智力,影响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1-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此次抽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2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抽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2例),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1例。其中甲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患儿日龄在2~29 d,平均为(11.25±3.58)d;乙组男性为18例,女性为13例;患儿日龄在3~28 d,平均为(11.27±3.61)d;比较两组详细资料的差异,结果P>0.05。

表1 总结两组总胆红素水平[(±s),μmol/L]

表1 总结两组总胆红素水平[(±s),μmol/L]

甲组 31 284.71±39.25 183.25±20.57 12.748 0.000乙组 31 284.82±39.17 184.68±21.33 12.501 0.000 t-0.011 0.269 - -P-0.9 91 0.789- -

表2 总结不良反应[n(%)]

表3 总结疗效[n(%)]

1.2 方法:研究患儿均常规治疗:抗感染、补液、纠正酸中毒,给予患儿双歧杆菌(每天两次,每次0.5 g),同时给予患儿维生素B2(每天2次,每次5 mg)。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光源同患儿体表距离>50 cm,患儿的阴囊、会阴、眼睛等部位进行遮盖,治疗中,室温20~26 ℃,而湿度55%~65%,甲组患儿加间歇蓝光照射:每次照射时间在6~8 h,每天两次,间隔2~4 h。乙组患儿加持续蓝光照射:每次照射时间在16~18 h,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此次研究记录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皮疹、发热、腹泻)。

1.4 评价标准。无效:症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没有改善;有效:症状得到改善,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总胆红素水平正常[3]。

2 结 果

2.1 总结两组总胆红素水平:见表1,甲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t=12.748,P=0.000)。乙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t=12.501,P=0.000)。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没有统计学意义(t=0.011,P=0.99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没有统计学意义(t=0.269,P=0.789)。

2.2 总结不良反应:见表2,甲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患儿(χ2=5.319,P=0.017)。

2.3 总结疗效:见表3,甲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患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410,P=0.561)。

3 讨 论

临床中,新生儿黄疸大都是在出生28 d左右出现,大部分生理性黄疸患儿可自行缓解,而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不及时时,肠道会吸收血液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4]。蓝光照射属于新生儿黄疸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利用胆红素吸收蓝光的效果。蓝光照射时,在光照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IXaZ型转变成异构体IXaE型,具有水溶性的特点,经肝脏随着胆汁而排泄到肠腔,其也可经肾脏随着尿液而排出体外,降低胆红素水平[5]。间歇照射时,未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增加,排出体外,暂停治疗后,未结合胆红素在体表组织、皮下组织重新分布,之后再次蓝光照射,又可提高未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蓝光照射时,机体清除胆红素需一段时间,而随光疗强度增加,患儿光疗反应也会增强,在达到相对稳定水平时,增加蓝光照射时间和强度,也无法增加光疗反应,甚至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6]。为了探讨和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此次抽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2例)当分析的对象,具体结果为:甲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小于治疗前。乙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小于治疗前。甲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患儿。甲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患儿,但差异不显著。贾秋平[7]的《持续蓝光照射疗法与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的结果是:间歇组以及持续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没有统计学意义。间歇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5.0%,持续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4.0%,有统计学意义。间歇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185.47±22.54)μmol/L小于治疗前(286.89±40.18)μmol/L,有统计学意义。持续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186.71±22.77)μmol/L小于治疗前(285.92±40.35)μmol/L,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均证实了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的疗效相近,均可改善总胆红素,但间歇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低。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均明显改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且疗效相近,但间歇蓝光照射的安全性明显高于持续蓝光照射。

猜你喜欢

间歇黄疸乙组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