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019-05-27林巧玲王咏针吕秀兰谢晓妍
林巧玲 王咏针 吕秀兰 谢晓妍
(番禺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广东 广州 5114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糖尿病中的常见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低视力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取决于患者病程的长短、血脂值、血糖值、血压值等等情况。目前检查DR的主要方法是眼底血管造影,但该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有研究表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2]。因此,为了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我院特此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3]。按照数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56.7±6.3)岁,病程2~4年,平均(2.4±4.2)年。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2~75岁,平均(57.2±4.5)岁;病程1~4年,平均(2.7±4.6)年。纳入标准:均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患者意识清晰,同时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正常[4]。排除标准:原发性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患者在一般基础资料上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护理人员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的介绍,告知患者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目的、诊断方法、检查过程中需注意事项等。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角色转变,多与家属多沟通、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5]。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安抚患者嘱其放松,指导进行深呼吸,稍作休息,不适减轻再继续检查。并准备好各种急救用物以防意外发生。
1.3 观察指标: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眼底血管造影舒适度比较、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以及护理质量比较。眼底血管造影舒适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调查,统计研他们对护理后的眼底血管造影舒适度满意程度的百分比。血糖标准为空腹时在3.5~l7.0 mmol/L,饭后2 h血糖值<9.0 mmol/L,睡前血糖值<8.0 mmol/L[6]。不良反应包括晕厥、恶心、呕吐、疼痛。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18分为满意;12~17分为基本满意;<12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7]。护理质量: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8]。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眼底血管造影舒适度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mmol/L,
组别 例数 早餐前 午餐后2 h 晚餐后2 h 睡前血糖研究组 24 5.23±1.25 7.83±2.24 8.78±1.25 5.83±1.51对照组 24 5.26±0.63 8.35±2.24 9.42±1.64 6.46±1.68 t-1.584 11.294 11.791 12.125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
表5 护理质量对比(分,)
表5 护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1个月 护理后3个月 护理后6个月对照组 24 6.8±1.1 2.5±1.2 3.9±1.3 4.0±1.8研究组 24 6.7±1.3 3.3±0.5 4.9±0.3 5.7±0.9 t-1.468 11.521 11.876 12.935 P->0.05 <0.05 <0.05 <0.05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眼底血管造影舒适度情况: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护理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早中晚三餐2 h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5。
3 讨 论
糖尿病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所引起,该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受阻而呈现高血糖的疾病,会导致眼、血管、肾、心神经、脏等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多食、多尿、多饮、消瘦、疲乏无力的症状,对患者的影响极大[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一并发症,也是一种眼底疾病,临床上常用眼底血管造影来对患者进行检查,该检查方法是在患者的肘静脉中注射显影剂,在特定的眼底照相机和滤光片的作用下,拍摄到患者眼底的照片。该检查方法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眼底情况,使医师对患者的眼底病变状况做出准确的诊断与分期,要获得良好的检查效果[10]。仅仅对患者进行检查一般护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检查中出现的紧张情绪。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护理,下进行详细报道。
本次结果显示,在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后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护理的患者的舒适度要明显优于只进行健康教育护理的护理(P<0.05),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减缓患者在检查中的痛苦,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11]。两组患者护理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早中晚三餐2 h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疗效更理想,有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一系列数据表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所保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该护理方法的安全性高,患者对其信任程度高,健康教育护理可以使患者提前知晓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对于健康教育护理的开展,相关护理人员可以定期开讲座,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如何控制糖尿病以及控制好糖尿病的益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危险性、注意事项、饮食结构等等,从而直接性的提高患者对该病的了解程度。除此之外,相关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情况、身体情况等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生活计划、饮食计划、锻炼计划等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有计划的测量患者的血糖值。同时,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足够的了解,以达到患者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12]。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缓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来说,自己的视力受到了障碍,对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威胁,心里难免会存在负担,心理压力会比较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消极情绪,因此,需要相关护理人员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从而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畏惧感,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除了检查和护理,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生活计划尤为重要。如果发现自己患有视网膜病变的征兆,一定要尽快进行检查,积极地采取治疗措施,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自己饮食结构的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尽量荤素搭配,尽量不要摄入高脂肪、高糖等食物,积极做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13]。对于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我院会在后续进行大样本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争取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其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