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05-27张红淋
张红淋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21)
脑出血是神经科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可以出现突发的强烈头痛感伴有恶心、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其发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病后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发生该病的患者往往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临床的治疗增加额一定的难度。脑出血的基本发病机制为血管内膜细胞脂肪样变性,形成血管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长时间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诱导了平滑肌细胞发生炎性反应,细胞发生淀粉样变引起动脉抗张力增加和弹性减少,局部形成微动脉脉瘤,微动脉瘤破裂后形成出血[1]。我科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病例均来自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者。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57~71岁,平均年龄为(63.25±2.41)岁,病程为(2.57±0.31)h;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为58~72岁,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为(63.51±1.74)岁,病程为(2.45±0.5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72岁;②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合并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④病历资料不全;⑤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应用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包括:临床基本的口腔、皮肤护理、营养宣教、病情观察、留置导尿、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疼痛)等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在试验组的基础上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细节护理工作的制定:制定细节护理的细则,使细节护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定期组织组长小组内人员分享经验、交流学习,护士长定期组织开展错误自查和自我总结会议,总结护理工作中常见错误[2]。②日常护理细节:护理下组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可能引起的护理效果降低的因素和可能引发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对于存在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下地活动时(如厕、走动)应保证病室内的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必须要设置提醒标志,做好防滑措施,指导家属和患者应用坐便器。③住院环境:对于术后患者安静卫生的病房环境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要使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应保持室内温度恒定,维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因感觉障碍对温度感觉异常,发生中暑、着凉感冒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标准:患者评分为90~100 分定义为非常满意;评分为:80~89 分,定义为满意;患者评分为:60~79 分,定义为基本满意;患者评分:低于60分。定义为不满意。患者的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病例数+满意病例数+基本满意病例数)/总病例×100%。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试验组和对照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选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86.67%,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试验组治疗前为:(54.1±1.41)分,治疗后为(42.1±2.7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3.6±1.7)分,治疗后为(51.3±3.0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试验结果
3 讨 论
细节护理是强调围绕一个系统和目标的管理模式,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中的所有细节进行总结、分析、完善然后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护理制度[3-4],按照规定的细节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高水平的细节护理服务。细节护理不单单可以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焦虑,有文献研究细节护理还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热情,缓和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