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共青团组织筑梦计划帮助困境青少年实现心愿
2019-05-27张志国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为困境青少年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看一场电影、参加一场夏令营、请一个家教辅导功课……对于城市里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样的愿望并不难实现。但是在北京市海淀区,却有610名困境青少年,他们因为家庭贫困、身体残疾等原因,面临生活、教育、医疗、社会融入等困难,有时一个非常微小的心愿都难以实现。面对帮扶对象,由海淀团区委统一领导,街道、乡镇团(工)委组织实施,制定1个基层团支部联系、服务1名困境青少年的对接帮扶机制,海淀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进行督导和培训,通过精准摸底,建立“一人一档”困境青少年管理平台,并定期家访,在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2018年6月3日,海淀团区委联合彩虹之家创新启动了海淀共青团“1+1+N”筑梦计划,通过需求与资源有效对接,2018年一年里共计为60余名海淀困境青少年实现了各种心愿。
为照顾母亲错过的夏令营又补上了
今年16岁的小鹏(化名)在北京市海淀区某职高上高一,家住田村路附近一个老旧小区里。小鹏的妈妈是一位有精神障碍的残疾人,父亲是一名环卫工,爷爷奶奶退休在家,一家五口挤在一套不大的单元房里,收入只有父亲微薄的工资和两位老人不高的退休金。买一双新鞋、出一趟远门,甚至过生日请同学吃一顿饭,对于小鹏来说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认识小鹏是一次特别偶然的机会。”海淀团区委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姚晶是与小鹏建立对接帮扶的社工,他们第一次打交道居然是因为小鹏错过了一次夏令营。姚晶记得,2017年8月,一个关于绿色能源车挑战赛的夏令营在北京举行,海淀区有几个困难家庭儿童有机会参与,小鹏因为平日表现良好又热爱能源车拼装,所以被所在街道推荐入围。这是一个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夏令营,参与者的营费大约在4000元左右,困难家庭儿童的参赛费用则由海淀团区委支付。机会难得,小鹏兴奋地早早做好了准备。
在集合当天,姚晶是带队人,距离集合时间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她却突然联系不上名单里的小鹏了。“我当时也挺着急,这孩子一直不出现,但又联系不上他,最后只能带着队伍赶紧开车走了。”小鹏错过了那次难得的机会,虽然时隔一年多,他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沮丧心情,“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几天没睡好觉,但是难过也没办法,要照顾妈妈。”16岁的小鹏身高一米六几,有种同龄人身上看不到的稳重,他不善言谈,回答问题会想好再答,聊到开心事也只是会心一笑,仿佛肩上总压着担子。小鹏告诉记者,当时妈妈得了糖尿病,不巧的是出发当天,她的病情突然加重了,爸爸还在外面工作,爷爷奶奶也无法抽身,小鹏不仅要外出买药,还要留下照顾妈妈。
错过心爱的夏令营,小鹏难受了几天,但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没想到疼爱孙子的奶奶却记在了心里。“奶奶给我们打了好几次电话,说孩子因为要照顾妈妈错过了夏令营,想问问还有没有机会再参加。”姚晶这才了解了真实的情况。姚晶很快跟领导汇报了小鹏的情况,并对他进行了家访。在一个清苦贫困、杂乱不堪的家庭环境里,姚晶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小鹏。放学前,他的作业肯定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回到家,照顾妈妈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为妈妈喂饭、刷牙,陪妈妈散步、聊天……
2018年,小鹏被纳入了“1+1+N”筑梦计划,8月即将启动绿色能源车挑战赛之前,姚晶第一个为他报了名,圆了他这个夏令营梦。在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期间,小鹏和来自其他区的同龄人组队参赛,拿下了好几个奖项。夏令营归来,姚晶发现,小鹏开朗了很多,她则趁机邀请小鹏来参加活动,拓展圈子。姚晶发现,小鹏是个非常有爱的孩子,“交给他的事情,他总是特别认真的完成,做完手里的,他还会主动要求做更多事情。”如今,小鹏已经成为了彩虹之家的编外志愿者,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去当志愿者,从一个受助者逐渐变成了一个热心公益的助人者。
12年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
从小到大,小宝(化名)一次电影院也没进过,直到去年10月在“1+1+N”筑梦计划的帮助下,他才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电影院跟我想的基本上一样,不过我想象的是看着电影、喝着可乐吃着爆米花,但是30多块钱一桶的爆米花太贵了,所以没有买,不过,吃不吃也无所谓啦。”小宝用稚嫩的声音跟记者说这些的时候,其实内心有些小遗憾,但是话锋一转又把遗憾遮掩过去了,有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12岁的小宝今年上六年级,跟随父亲住在海淀四季青镇南平庄附近,如果不是村集体帮忙给这爷儿俩找了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平房免费住,他俩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小宝的父亲陈先生是四川人,上世纪90年代就来北京打工了,与一女子结婚后生下了小宝,因为特殊原因,小宝的母亲离开了他们,从孩子两岁开始,陈先生就独自一人拉扯儿子生活。
他们的小家是一个不起眼的平房,屋内靠墙摆放着两张铁制的上下铺,和学生宿舍用的那种一模一样。两张下铺父子俩用来睡觉,上铺则成了储物空间,用来存放各种杂物,杂物一直堆到了房顶。床的对面是一个小柜子,上面放着一台小电视。小宝写作业的时候,屋子中间就会支起一个小折叠桌,这个时候家里就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陈先生是附近物业公司的一名电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除了父子俩的日常生活开销、小宝在学校的饭费和书本费,他几乎也剩不下多少钱了,明知道儿子想看电影,却很难帮他实现。在学校,每当同学和小宝聊起电影,他都会既兴奋又难过。“我从来不知道电影院长什么样儿,因为我长这么大一次都没去过。”在去年10月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之前,小宝通过同学给他的描述,无数次想象过电影院的模样。
被纳入“1+1+N”筑梦计划之后,小宝想看一场电影的愿望被社工记录下来了。去年10月,海淀彩虹之家社工姚晶给他送来了两张电影票,他跟爸爸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座椅是一排排的,里面黑灯瞎火的。”小宝清楚的记得,他第一次看的那部电影叫《侏罗纪世界2》,是一部3D电影,“我爸说3D眼镜还是不戴的好,可是我觉得戴着才好,电影才能感觉到身临其境。”小宝笑着说。
圆了看电影的梦,小宝感觉能在同学面前抬起头了,他可以大声而且自豪地跟同学说,他也去过电影院了。
跟刑侦警察交上了朋友
每晚7点,托管班里的孩子就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只有小圆(化名)还要继续等,他的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八点过后才能来接。小圆今年7岁,在海淀区阜石路附近的一家小学上二年级,虽然个头儿不高,这个精瘦的小男孩懂礼貌又开朗,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了一条缝儿。
小圆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儿子两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爸爸因为肺癌不幸离开了人世,她就一直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王女士在某供暖公司当收费员,每天早上送完儿子上学,就要赶去单位,下午孩子正常放学时她却还不能下班,无奈只能花钱把孩子送去校外托管班。“我知道现在学校开了免费的托管班,就算是五点半能接,但我也赶不回来。”小圆所在的校外托管班每个学期需要7000多元的费用,下学期可能还要涨钱,对于月收入只有1900多元的王女士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
生活都可能没有保障,儿子的一些小愿望就只能往后放一放。王女士说,小圆一直有个警察梦。“他爸爸是当兵的,他爷爷也是,他总说,长大了要当个警察,可能孩子还小,士兵和警察分不太清,但这个梦似乎离我们太远了。”
彩虹之家得知了小圆的情况之后,也将他列入了“1+1+N”筑梦计划。姚晶解释,“1+1+N”筑梦计划是海淀团区委权益部开展的一项精准帮扶青少年的个性化帮扶项目,第一个1代表青少年,第二个1代表党员、青联委员、团员、志愿者等爱心人士,N代表链接的多方资源,通过需求与资源有效对接,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给这些困境儿童引导和帮助。2018年,“1+1+N”筑梦计划共计为田村路、北下关、中关村、西三旗、北太平庄等12个街道的60余名青少年实现愿望,包括看电影、课外辅导、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而对于小圆的愿望,彩虹之家通过海淀青联的对接,与一位刑侦支队的陈警官取得了联系,并将他介绍给了小圆母子。
在一个交流活动上,小圆与陈警官见了面。第一次见面,小圆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您会有枪吗?”“您抓到过几个坏人?”刚见面就一连串问了警察叔叔好几个问题。见面之后,这位陈警官就成了小圆的好朋友,在工作不忙的时候通过微信跟小圆交流。警察分为哪几种,每种警察都有哪些职责,陈警官都会跟小圆一一耐心讲解,如果未来机会合适,他还有可能带小圆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现在的小圆,逢人就会开心地说:“我有个朋友是警察。”
整合资源,树立海淀特色项目
据记者了解,根据海淀区生活困难家庭青少年调研情况,彩虹之家将协助团区委联合开展“重点”青少年重点对接的帮扶工作,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有切实需求的青少年身边,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集中帮扶资源“点对点”精准对接,不仅符合帮扶对象的需求,亦能达到持续性的帮扶目的,确保帮扶效果。贴合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
海淀作为北京市一个重要的文化大区、教育大区、科技大区,包含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承担着北京市首都的诸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的职能。根据海淀区域特点,策划开展特色创新创业、科研院所科普知识、三山五园文化体验、青少年心理关爱等多方面的区级项目。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供给,做好困境青少年精准帮扶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竭诚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