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编工艺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2019-05-26袁晓宇

工业设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应用

摘要:我国竹编工艺历史悠久,从我国传统审美以及文学影响来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编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文人思想。在我国古代,“竹”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菊、梅、兰并列,并对我国文学史及后续文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以“竹编工艺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为题,分析竹编工艺的艺术特征,提出竹编工艺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的有效应用措施,希望能为保护并传承我国珍贵的传统竹编工艺技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竹编工艺;现代家居设计;应用

中国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11-0141-02

从目前传承的竹编工艺来看,竹制品的采丝、篾片与编织等环节的重点与偏向各不相同,竹片宽窄薄厚以及工艺手法的不同都会给竹编成品带来不同的纹样。随着时代发展与现代工艺水平的提高,新时期下的竹编工艺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在科技生产力的驱动下,现代竹编纹样肌理、花纹和格眼开始呈现出工艺化水准,在满足当代人群审美需求的前提下,仍然保持着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精髓。

1我国传统竹编工艺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传统竹编工艺中,竹编纹样是决定竹编制品质量高低的关键,许多匠人为了保持竹编纹样的光泽与形制,往往会选择“油浸火烧”的方式修正竹编制品的边角。经过多年传承与发展,竹编工艺逐渐趋向于成熟,人们开始将艺术形态的美好期望融入到竹编工艺中。从竹编工艺的历史沿革来看,自屈原时代起,各朝文人都喜欢以“香草美人象征君子”,而竹则被赋予了虚心、坚韧与正直的品行;从竹编工艺的纹样象征来看,竹编制品的格眼赋有韵律,层次分明而简练,整体的结构呈现出和谐、整齐的形式美感,不仅符合传统观念中“正”的思想美感,还具有现代美学所追求的“简”;从竹编工艺的色彩展示来看,现代人能够通过染色、烧色等工艺环节对竹编制品进行上色,并赋予传统竹编工艺时尚感与设计感,尤其是在撞色设计和混搭风格中,竹编制品中颜色的搭配能够很好地体现现代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时,在传统文化中,竹编纹样的形式不同,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寓意,如动植物纹样,基本是参照实物加工而成的,如几何纹样是字、符或家徽等标记简化而来的,如“福(蝠)”吉祥纹样,是通过动植物同声字改变而来的[1]。

2我国传统竹编工艺的艺术特征

2.1以几何纹样为主的艺术特征

竹编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中的重要类型,它与我国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发展途径类似,作为我国最早的传统手工艺之一,竹编工艺发展漫长,并且,编织技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成熟。几何纹样作为我国传统竹编手工艺中最早的肌理图案,在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底层百姓识字率低下,大部分的匠人都算得上是“半个文盲”,而抽象、规律的几何图案很快成为了当时人民群众最受欢迎的竹编工艺之一,而当时的权贵阶层喜欢用“造字”“家徽“宗祠”等方式将姓或其他字眼编制成家居用品,在权贵阶层的影响下,底层百姓能快接受了“潮流”,几何纹样也因此得以传承。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宗祠观念淡薄,鲜少有人会将姓氏或日常生活标记在家居用品上,竹编制品也因此成为单纯的用品。但在现代思想的影响下,现代人更加追求审美的潮流与偏好,竹编制品中的几何纹样也因此重返潮流。现代竹编制品的几何纹样丰富多彩、图案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满足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4]。

2.2以传统吉祥纹样为主的艺术特征

在当前民俗文化研究中,普遍认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是起源于人类对图腾的崇拜,它是先人们为了趋吉避凶而构想出来。在汉唐时期,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处处充斥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竹编制品还是剪纸彩绘,当时人们习惯将民间故事与传说生活化,将祝祷福祉和神话中的驱邪免灾图案化,以各种抽象、寄托或寓意的手法将祝福融入到日常起居生活中。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人民群众将缥缈的寓意具现化的方式之一,在竹编工艺中,匠人与使用者认为吉祥纹样可以消灾避祸,也可以祈求福祷。在现代人思想观念中,消灾避祸是属于一种“迷信”的范畴,而“图腾崇拜”更是一种封建旧社会思想,然而,吉祥纹样的艺术性与寓意价值并没有被消磨掉,而是越来越多人的开始喜欢“吉祥”为主题的家居生活设计,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被工作的无趣与生活的枯燥消磨掉了意志,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将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象,以装饰纹样为载体赋予其托物呈祥的意趣,通过对吉祥纹样的寄托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万字纹”“五福纹”与“囍字纹”[5]。

2.3以花草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为主的艺术特征

花草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装饰性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竹子、莲花、菊花等“香草”。是“君子”,如茉莉、栀子花等“恶俗媚人”是“小人”,如白鹤、孔雀等“飞禽”是高洁的文官,如猛虎、豹子等“走兽”是威猛的武官,而豺狼、麻雀等动物却属于不入流一类。在竹编工艺中,各种花草、动物纹样的巧妙运用,能够反映当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花草植物纹样,从民间来看,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并不会有太多的忌讳与讲究,在劳动人民质朴的观念中,花草植物是代表积极向荣与繁盛的景象,尤其是以麦子、水稻等农作物为主的纹样,更是象征了新一年的丰收与太平,但劳动人民很少会喜爱动物纹样,只有虫豸等动物的纹样会被用于儿童玩具的编织。与底层劳动人民不同,文人更喜欢以白鹤、池鱼等动物纹样标榜自身的志向,鲜少有文人会选择花草虫豸,一些志趣风雅的读书人会将来往的书信或竹制书夹等编制成富有趣味性的花瓣、兰花等形式[6]。

3竹编工艺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3.1竹编制品与有机棉麻相结合

竹编制品受限于竹子本身的材料特性,单纯的竹编制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然而纯竹片的精细加工物品更近似于一種艺术品或易碎品,它不仅无法在生活中随意使用,还需要小心呵护。单纯的竹编制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要求,为此,许多设计师开始从竹编工艺的材质入手,融入陶瓷、金属物等辅助材料,让竹编工艺能够发挥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在现代家居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竹编制品与有机棉麻的肌理特征与特性,让设计对象呈现出统一和谐的表现形式与理念,给家居主人带来舒适的心理感受与审美偏好。例如有机棉、有机麻等材质与竹编工艺的融合,它们能够使得竹编制品在色彩与柔韧性方面呈现出极大的优势,让传统的竹编产品焕发出现代化的生命感。

3.2竹编制品与瓷胎竹编相结合

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被广泛运用于瓶、坛、包、盒等容器的制造与使用,在清代中叶,瓷胎竹编被作为专用贡品,在后来的时代变迁中,瓷胎竹编仍然保持完好的传承技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瓷胎竹编在手法与工艺上更加趋近于现代化的审美,如我国有名的设计师蒋琼耳,她创立了“上下”艺术品牌,将瓷胎竹编带入到当代生活中,并创设了以“桥”为名的竹丝瓷器,她将纤竹编和瓷器融为一体,让竹编制品与瓷胎竹编相互融合,从家居物品应用的角度来看,瓷胎竹编是类似于陶瓷茶具一类的器皿,并带有特有的白瓷肌理与竹编工艺特有的柔韧性。

3.3竹编制品与金属相结合

金属具有光泽度,不同的反光度形成高光、亚光和无光,分别赋予了金属材料不同的视觉感受,金属材料也因为肌理不同产生粗糙或光滑的触感。在现代社会中,竹编制品往往能与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结合,形成良好的搭配效果,是家居设计中广受欢迎的陈列品。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并且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匠人思想传承,因此在竹编制品现代化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竹编工艺与竹编制品依旧保留着古朴天然、绿色环保的特性。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纯天然的竹编制品开始受到现代人的青睐,并被广泛运用于家庭起居中,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古人选择用竹编制品寄托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将竹编纹样的美学特征与自身审美取向相等,并基于实用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竹编纹样融入到生活环境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家居中,随着群众文化自信的觉醒,我国社会审美开始“洋流”转变为“国风”,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自发地发扬、重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思想。竹编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业制造支柱,不仅有着悠久的编织历史,还有着多样化的竹编艺术与工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编工艺与竹制品受到各个朝代文人的欢迎,甚至一度成为文人精神的象征,在这样的思想浪潮推动下,我国民间竹编工艺逐渐趋向于艺术化、兼顾观赏性的实用家居用品。

本文系闽南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项目《流行文化背景下福建竹工艺品的研发与创新》(编号:19KJX055)。

参考文献

[1]黄维杰,宋世成.四川竹编工艺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 (12):147.

[2]闫雪伟.传统竹编纹样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应用与创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3]王一帆.我国传统竹编工艺在现代家居用品创新设计中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 7

[4]刘高瞻,彭奎.竹編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戏剧之家,2016 (07):245.

[5]王晓雪.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木作工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6

[6]王睛睛.湘西竹编传统工艺在现代家居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2 (05):94-96.

[7]石文,竹编工艺及流程探索[J].西部皮革,2018 (03).

[8]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J].世界竹藤通讯,2017 (03)

[9]张应军,成雪敏.竹工艺产品实现创新设计路径研究——以大湘西竹编为例[J].世界竹藤通讯,2017 (05)

[10]胡旭,刘强,阿木补出.青神县竹编产业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8 (06)

作者简介

袁晓宇/1983年生/女/黑龙江北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环境艺术设计(福建泉州362700)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