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廊话崇左

2019-05-26沈霞客

科学之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花山瀑布景区

沈霞客

广西崇左是一个小城,不少人甚至都没听说过,但这里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崇左市与越南接壤,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6%,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糖都”。

崇左有雄奇壮美的德天瀑布,有风光旖旎的明仕田园景区,有花山石景林、左江斜塔,还有中国九大边关之一的友谊关。一路走来,一江碧水绿如蓝,两岸青山似黛螺。

“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位于我国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和越南高平省重庆县玉溪镇交界的边境线上,距中越德天瀑布边境53号界碑约50米,从德天屯至硕龙一段以归春河为天然国界。

清澈的归春河源出广西靖西县,是左江的支流。河流途经越南,迂回35千米后复返我国境内,“归国遇春”是当地人赋予它的美好寓意,归春河也在千岩万壑中划开了中越两国的界限。

德天瀑布是归春河流经德天屯附近浦汤岛时的杰作。从北面奔涌而来的归春河水遇到高崖三叠的浦汤岛,从几十米高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坚石上,水花四溅,形成瀑布,因此得名“德天瀑布”。“德天”在壮语里意为“水流过闪光的地方”。《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瀑布”中,德天瀑布位居第二,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藏布巴东瀑布群。

高崖三叠令德天瀑布三级跌落,落差70余米,纵深60米,最大宽度200余米。这座横跨中越两国的瀑布,与伊瓜苏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以及尼亚加拉瀑布并列为世界四大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从对面山上远观,瀑布似一幅巨大的银练高悬于峡谷之上,素绢翠天,其雄奇与壮美正应了壮族文学家古笛老先生所形容的“仙女晾纱”的妙喻。近观如飞珠溅玉,透过阳光的折射五彩缤纷,那哗哗的水声震荡河谷,气势雄浑。

德天瀑布的奇妙之處还在于随着四季的变化,瀑布景色各不相同。春日时分,归春河两岸木棉花盛开,林木青翠,山花吐艳,瀑布就像掩映在万朵红花中的一条白练;夏季,河水涨溢,激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泻而下,水声隆隆,气势如虹;进入秋季,瀑布边山地上的梯田一片金黄,碧水清流渲染在层林尽染的金秋景致中;寒冬来临时,瀑布水量明显减少,流水织秀,琼珠闪闪,那悠然而落的素绢格外窈窕秀丽。

除了瀑布,最吸引游人的还有当地独特的边关风情。在瀑布下方的归春河上,中越两国以河心为界。两国边民在瀑布的下游进行着边贸往来。河上可以看到不少划着竹筏的越南商贩,他们戴着越南特有的盔帽,操着熟练的汉语兜售商品。

放眼河对岸,越南民居、哨所清晰可见,鸡犬之声相闻,真正是一衣带水。

“隐者的故乡”明仕园

距离德天瀑布不远,便是明仕田园景区。景区山环水绕,相互辉映,素有“小桂林”之称。

明仕的山水古朴、恬淡、幽远,如穿越千年时光而至的桃花源,到处透着逼人的美。发源于越南的明仕河流经此地时,水面变开阔,流速变缓,两岸层峦列阵,山清水秀。据说百年前,一些名士为避战乱隐居于此,在这里过着悠然的生活,明仕园因此也被称为“隐者的故乡”。

在这里,最好的游览方式是坐船。竹筏顺流而下,两岸山峰形态各异,岸边一簇簇葱茏的竹子、枝叶舒展的芭蕉以及它们映在清澈河水中的倒影,构成了碧江倒影图。那河底随波缓缓晃动的柔美水草,让人有种风轻水柔、影静人闲的好心境。

明仕河全长44.13千米,风光主要集中在明仕至拔浪一带。游客坐在竹筏上会看到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观、古风淳厚的壮族村落、荷锄的农夫和戏水的牧童……

途中还能看到山凹中的一个“中越村”,据说中越勘界时,国界正好从村中穿过,因此这个村子一半属中国,一半属越南。属中国的村民得到政府不少补贴,按政府规划已搬出原址,在离边界稍远处盖了新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艄公撑着竹篙,竹筏慢慢漂流。放眼望去,座座青峰映入眼帘,河水碧绿,波平如镜,映出远山近树的倒影,还有游客从未见过的竹叶长成的灯笼球。岸边一片片金色的稻田,饱满的稻穗坠低了头。落日余晖映照着天边的云彩,给大山镀上了金边。

“水上石林”花山石景林

提起石林,很多人会想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风景区,成千上万的石林以巧夺天工的姿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崇左,也有这样一片石头成林的地方,以石的峻美、水的秀丽、树的繁茂,构筑成一座石水相依、四季如春的家园,这就是盛名远播的旅游胜地——石景林景区。

石景林景区位于崇左市城南区石景林路,是花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花山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山在壮语中被称为“岜莱”,意为有画的山,凡被称为“花山”者,崖壁上均绘有岩画。花山岩画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共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 050个图像,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这处瑰宝也被称为“断崖上的敦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秘。

同样是石林,为何崇左花山的石林却名为石景林?这是因为石景林景区内除了有“三妹沉思”“八戒探花”“一帆风顺”等众多惟妙惟肖的天然景观,还有丰富的绿色植物资源,有包括国家保护植物龙血树和蕨类等在内的一批珍贵植物以及苹婆、兰花等地方特色植物,其中可入药的植物多达几百种。正是这些四季常青的植物,环石而生、依石而长,使景区内树石相衬,石景相生,构成一幅独特的山水画,花山石景林因此获得“全国少有、广西第一”的美誉。

走进石景林,景区内石峰如林,随处可见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绿树的掩映下,在湖水的环绕间,山石或连绵成丛,或孤峰挺立,或竖或卧,或虎或狮,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以栩栩如生的造型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呈现精彩、书写神奇。徜徉其间,只见湖泊、石峰、幽洞、峭壁、曲径、小溪、藤蔓、芳草组成各种奇观异景,令人目不暇接。

石景林的岩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看不到数百米厅堂式的大溶洞,也见不到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这里的溶洞通常都不算太大,一般宽只有几米,长十几米。溶洞有“几多”,即天窗多、出口多、一線天多、敲之咚咚响的乐石多。由于洞道断续、延伸方向多变,人在洞中穿梭如进迷宫,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石景林地处南亚热带,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景区内的水池常年不竭,特别是雨季,可见一座座大小峰浮现在水面之上,整个石林如同巨型池塘中的假山,水中倒影点点,美不胜收。

节假日期间,能歌善舞的壮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石景林内,以歌会友,摆台打擂,绣球抛飞,为游客打造出浓郁的壮族风情文化盛宴。

“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左江斜塔

我国留存至今的古塔在3 000座以上,遍布各地,各呈其妙,但斜塔并不多见,左江斜塔即为其中的一个杰作,为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系左江河畔一绝。

左江斜塔又名归龙塔、水宝塔,建在左江中的石头岛鳌头峰上,处急弯急流之中,地势惊险。该塔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当时为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加建两层,成五层砖塔。

斜塔塔底直径5米,塔高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体,八个正檐下,每一檐角均悬挂铜铃一个,风吹时叮当作响,十分悦耳。斜塔的底层有门,内部每层开一小窗,有螺旋形阶梯按逆时针方向盘绕至顶层,沿阶梯可直达最高层,人走在阶梯上倾斜感很强。令人叫绝的是,不管从哪个方向观看,左江斜塔总是向人所在方向倾斜。

与其他斜塔不同,左江斜塔在建造时就是倾斜的。整个宝塔依山顺势、结构稳固、造型和谐,自建成至今,虽历经300多年,屡遭洪水冲刷,日晒风吹雨打之下,仍屹立不倒。据专家考证,这座塔之所以是斜的,是因为工匠在建塔时考虑到洪水、江心风力和地基等因素,有意识使塔的重心前倾,这样做符合力学原理,是十分科学的。

“南疆要塞”友谊关

太阳下巍巍屹立的友谊关是倔强和传奇的。友谊关位于中越边界凭祥市,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南疆要塞。它与居庸关、山海关、娘子关、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武胜关、嘉峪关齐名,并称中国九大名关。

人们到达友谊关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地势无比险峻,左侧的左弼山峭壁林立,右侧的金鸡山气势磅礴。一座关楼不偏不倚,卡在两山的深凹处,威武天成。关楼两旁的城墙一直延伸到左右两山的山顶,如同两条巨蟒扼守在两山之麓,紧紧卡住中越通道的咽喉,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友谊关的关楼始建于汉代,曾七易其名。友谊关的第一个名字为雍鸡关。据《广西通志稿》记载:当时的凭祥市和龙州县及上金一带统称郁林郡雍鸡县,关隘按当地县名被称为雍鸡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名不断更改。

因关隘立在边疆之南,成为边界前缘、交界之处,友谊关也被称为大南关、界首关。又因关隘与金鸡山相连,有一个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传说金鸡山顶有一只雄鸡,天天唱晓,保一方平安,带来吉祥。故事讲多了,老百姓就按自己的兴趣和习惯,将关隘称为鸡陵关。明洪武元年(1368年),鸡陵关被载入史料。到了永乐五年(1407年),更名为镇夷关,这是明朝与安南国因王位继承问题兵戎相见所致。1539年,由于“安南国头目莫方瀛遗使臣阮文泰等奉命诣请降”,明嘉靖皇帝大喜,将这里命名为镇南关。“镇南关,关镇南”的童谣也在当地唱开,自此镇南关逐渐成为广西边境的商贸重镇。

友谊关关楼占地180平方米,高22米,东边城墙长100多米,整个建筑雄伟壮观。中国近代史上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就发生在这里。1949年12月11日,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城楼,广西全境宣告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将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寓意已经建交的中越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之后,睦南关更名为友谊关,如今的友谊关已被开辟成宽阔的中越经贸大通道。

猜你喜欢

花山瀑布景区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一起看瀑布
“摘牌”
瀑布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