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异同 聚表达 悟方法
2019-05-25张丽华
张丽华
【摘要】一次习作教学,两次深度研思,紧扣学生生活的实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自己要歌颂或赞美的人物,让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徜徉,头脑中的表象被激活,生活中小能人的典型事例一下子跃然纸上,同时让学生迅速确立了“童年生活”的内容取向,找到了“儿童言语”的成长路径,实现了“言语交往”的语用目标。
【关键词】比较异同 聚焦表达 领悟方法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边缘板块”,常常用力不达力,但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性确实得到了诸多同仁的肯定。苏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习作五《我身边的小能人》是一篇教材习作,前后磨课多次,笔者把其中精心打磨的两次教学跟大家分享。两次的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为什么要这样变呢?
一、对教材习作的再认识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作文,不是字词句的简单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系统。写人文章的语言要求极其生动形象。作文中描写的人物,往往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都是用经过锤炼的个性化的语言写成的,是学生语言学以致用的典范,也是学生表情达意最好的方法。对比两次习作教学,笔者进一步明确了,作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完成一般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还要体现作文教学本身特有的价值,即作文的题目、选材、语言、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也就是作文的主体性知识。
二、对教材习作目标的再明确
1作文教学前《我身边的小能人》的教学目标
第一,写一个自己身边的小能人,题目自拟。
第二,学习用一两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點的写作方法。
第三,誊写字迹工整清楚,学会自主修改作文。
2作文教学后《我身边的小能人》的教学目标
第一,写—个自己身边的小能人,题目自拟。
第二,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把人物的典型事例写具体、生动,突出小能人“能”的特点,从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誊写字迹工整清楚,学会自主修改作文。
比较前后两次目标,其最大的差异就是,第二次制定的目标不仅引导学生感受写人文章表达的多种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人文章不同方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描写出彩。该目标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笔者认为表达方式有三方面要求:一是选择一个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二是通过细节描写等反映人物“能”的特点;三是通过作文本身所特有的结构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特点。紧扣三方面要求适度适时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整合。
第二,符合习作教材本身的特点。本篇习作与习作前让学生试写的《我身边的能人》有共同点,都是表现一个能人“能”的特点。但是在表达“能”的特点上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方式是不同的。拿《我身边的能人》来说,首先选择的对象很宽泛,只要是能人都可以写,而《我身边的小能人》则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能人才可以写。虽然反映的特点都是“能”,但是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在该过程中可以有机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第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习作表达能力,能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表隋达意。在习作教学的策略上,学生能够独立地结合自己选择的材料来谋篇布局,起点是比较高的。在此基础上适度采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学习策略,加强遣词造句的学习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三、对教材习作设计意图的再思考
1.初步感知对比,整体把握题意—确立“童年历史”的内容取向
第一次执教只有大能人与小能人的比同,比同的确可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条理化的认识结构,但是体现比同只停留在对作文教学的表面,没有对习作表达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第二次执教在比同的基础上增加了比异,通过异同的比较,深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的设计主要鉴于两点思考: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习作风格也是不同的。如果只粗粗地了解相同之处,就不算真正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比较,对习作中的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对两次习作指导有一个整体把握和理解。当然,在比异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表情达意的多种方法,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下,引导学生全面而有深度地学习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重视指导方法,学习表达方式—找到“儿童言语”的成长路径
在比同比异的基本思路指导下,第二次执教在开头、结尾以及对典型事例如何选择加以重点指导,重新进行了思考和设计。
第一次开头导入的教学设计——聊“偶像”。
师:同学们有偶像吗?谁能告诉我你的偶像是谁?并用简短的话语说说为什么把他(她)当作自己的偶像?
(学生各抒己见)
生: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在唱歌、武术等方面有出色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
师:那除了这类偶像外,在报纸、电视、儿童读物、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你崇拜的人,可以成为你榜样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次开头导入的教学设计——忆一忆,聊一聊。
师:还记得二、三年级时学过的《学棋》和《剪枝的学问》这两篇课文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想一想:这两篇文章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事例选择得如何?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件事写出彩的?
生: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事例都很典型,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来描写。
师:典型事例不寻常——描写出彩,形象生动,语言动作……
第一次引出小能人的教学设计:
师:作文要求明白了,怎样的人才能称为小能人,清楚吗?
生:年龄比较小,有突出才能或者在某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
师:什么是征文?它跟普通作文有何区别?
生:征文是有选拔性的,所以要求肯定要比一般作文高。
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并阅读了关于小能人的优秀作文,知道写好这篇征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选材。
生:事例典型不尋常。
师:还有什么也很重要?(征文的题目、开头、结尾同样要有新意)
生:题目出示不寻常,人物出现不寻常,人物隐身不寻常。
第二次引出小能人的教学设计:
师:作文要求明白了,怎样的人才能称为小能人?
生:年龄比较小,跟我们年龄相仿或比我们小的,在某一方面有别人没有的特长或者在某一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人。
师:什么是征文?它跟普通作文有何区别?
生:征文是有选拔性的,所以要求肯定比平常的作文高。
师:为了让大家能找到心目中的小能人,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突出的成绩,老师特地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我们学校小能人的照片。友情提醒一下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好好想想:这些小能人在哪些方面“能”?
习作教学讲究合理地选择写作材料,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有话可说。只有解决了选材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正确合理选材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前后两次设计虽然都紧扣小能人的“能”,但第一次的目标指向只停留在审题的基础上,而第二次的目标不仅指向审题,更是引导学生如何用发现的眼睛来找到身边有特长之小能人。
3.情感体验对比,提升内化认知——实现“言语交往”的语用目标
习作是小作者抒发隋感的产物,而小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所以指导学生选材不是凭空想象,必须借助一定的生活经历、媒体的创设、情境的再现才能产生特定的情感,写出优美而独特的能人事例,在教学这篇习作时,对写好一个典型事例的方法指导前后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次教学设计:
师:小能人的事例选好了,我们可以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他的“能”这个特点呢?
生: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师:老师总结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
师:好!心动不如行动,请同学们拿出习作单,抓住典型事例写一写这个小能人吧!
第二次教学设计:
师:好!心动不如行动,请同学们拿出习作单,写一写这个小能人,抓住这件典型事例,把它写生动,写具体。注意:我们预习前收集的关于能人优秀作文以及学习单上的《学棋》和《剪枝的学问》,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范文来参考哟!时间6分钟。(PPT配上一段欢快的音乐)
学生开始写作,老师巡视。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来评一评,说说他的这个事例选择得如何?写得怎样?他是怎么来写的呢?字迹工整、大小匀称可加一颗星,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可加一颗星,神态描写可加一颗,语言描写可加一颗,其他描写再加一颗星。
学生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作文点评,相信大家都会修改作文了吧!记住,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不厌百回改。
师:下面就请大家跟你的同桌合作,互相修改一下对方的作文吧,大家可以先大声地读一读对方的作文,然后想一想,他的这个事例写得怎么样,是否抓住小能人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写出彩了。还可以怎么修改呢?
第一次执教,只是肤浅地让学生从大能人转换角色来书写自己身边的一个小能人,实现了一次人物形象上的蜕变。但第二次执教时,是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找寻身边的小能人,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徜徉,头脑中的表象被激活,生活中小能人的典型事例一下子跃然纸上,就能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有血有肉的小能人形象,同时更好地体验到了浓浓的写作情趣。这也达到了课标对小学第三学段的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在训练要求上完成梯度的达标。这样的教学,确立了“童年生活”的内容取向,找到了“儿童言语”的成长路径,实现了“言语交往”的语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