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2019-05-25

江西教育B 2019年4期
关键词:论点议论文事物

上课,师生问好。

一、激趣导入

PPT出示画面: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野花

师:同学们看这幅画,看到了什么?

生(齐):野花。

师:可是,诗人却说看到了大地的眼睛,画家却说看到了天上落下来的星星,农妇却说看到了猪饲料!为什么看同一幅画,大家却得到不同的答案呢?今天学习美国创意大师罗迦·费·因格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许能揭开奥秘。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板书课题)

生:说实话,我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好,只讲道理,比较枯燥。

生:我觉得语言不生动、不优美,也没有感情。

生:读不懂,不知道究竟讲什么。

师:判断一篇文章优劣得有一个标准,谁来说说怎样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

生:我认为有两条标准:一是内容好,能让读者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二是写得好,结构安排恰到好处,语言优美,能给读者写作上以帮助。

【反思】面对同一幅画,不同身份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事物,引人思考,暗合了文章内容。这样引入新课,不枝不蔓,快捷而精准。

面对学生的不喜欢,乍一听我心里一惊,这是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公开课学生一般总是会配合说一声“喜欢”的。我让学生说出衡量文章优劣的标准,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支架,这水到渠成的课堂生成,正是得益于我对学生“不喜欢”的尊重。

二、把握内容

师:也就是说“内容好、表达美”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今天就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这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先从文章内容这个角度来衡量。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呢?你们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快速把握课文内容吗?

(板书:内容好  表达美)

生:做批注,写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一段话或几段话的内容。

生:划出每段的中心句,这样也可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师: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做批注或者划中心句的方法,提取文章各段关键信息。再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就成了本文的“浓缩版”,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就容易把握了。开始吧,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分工合作。

(板书:做批注  划中心句)

PPT出示:

例如:第1、2段:单选题,B正确   (做批注)

第3段:由于看图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  (划中心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好吗?

生:课文主要讲了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课文还讲了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因素。

师:你们讲得对,但是不全面,谁来把本文的“浓缩版”叙述一下?

生:课文先给出一道选择题,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结论。再讲要想寻找事物的第二个答案,就得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是:有渊博的知识和会活用知识持之以恒地去尝试,举了两个例子证明这一点。然后讲有创造力的人自认为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自认为没有创造力。最后说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三个关键点就是有创造力的人。

师:叙述得既简洁,又完整。分析一下本文主要告诉读者什么?

生: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只要做到: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一个答案,去运用知识;有了小灵感,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

师:说得很好。看文章一定要找到关键,抓住要点。从本文内容来看,本文能不能算好文章?

生:是好文章,因为本文告诉读者,“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点对同学们都很重要。

生:本文给我们以启迪,所以是一篇好文章。

生:读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我也具有创造力,我也能发明创造,我深受启发。所以,这是一篇好文章。

【反思】阅读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再走出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这是学习课文的必经之路。把握内容,必须从文字入手,从阅读开始,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的方法,并给出学法示例,再让学生用此方法阅读并概括课文内容。这是“授之以渔”,不让学生在课文内容上过多纠结。课堂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安静的,学生安安静静地阅读、思考、批注、勾画,我认为这种外静内动的课堂,相比热热闹闹地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到底有几个”和“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三、分析写法

师:再从表达方面来看,这篇文章是不是好文章?本文写作表达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突出优点,可以从用词、修辞、过渡、开头、结尾、结构等方面考虑。

(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交流)

师:找到的同学给大家说说好吗?

生:成语用得好,例如: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自言自语、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使文章语言有文化气息。

师:翻译外国作品,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么多成语,真了不起。

生:设问句很好,像“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些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引人思考,突出了下面的内容。

生:文章的开头好,先给出一道画有四幅图的选择题,引人注意;又讲“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就更加吸引讀者了。

师:可以说是“凤头”。

生:由“凤头”我想到“豹尾”。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表明作者观点,重申创造性思维的三个要素,告诉读者“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引人深思,就是“豹尾”。

生:过渡也好,例如第三段的“不过”,第七段开头“对此我完全赞同”,第十三段“由此看来”,这些都是过渡语;第五段和第十段本身就是过渡段。这使得文章过渡自然。

生:结构也好。先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再讲创造性思维必要因素有:渊博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接着讲有创造力的人自以为有创造力,并关注自己的细小想法;最后总结,人人都有创造力。结构严谨。

师:这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结构,易于读者接受。由此看来,这篇文章表达也很好,应该算作一篇好文章了吧?

生(齐):是的。

【反思】一篇文章的写作优点很多,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点学习借鉴,只要掌握一个点,做到一课一得,这节课就是有效的。因为学生缺乏语文知识,讲述得不够准确,甚至还有错误。这时候需要老师讲授有关知识,可惜我课前准备不足,又急着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导致这个环节学生学习得不扎实。怎样随堂而变,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

四、学习新知

师:现在老师讲一点文体知识。像这样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主要表达作者对某事物的看法或见解,这样的文章就是议论文。作者要表达的看法或见解就是论点,有时候作者为了把自己的论点论述得更加透彻,常常把自己的论点分成几部分分别论述,总论点就叫作中心论点,分别论述的论点叫作分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常见的论据有作者举的例子和引用的名言。请同学们找一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分论点?论据是什么?

(板书:议论文  论点  论据)

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个分论点,论据就是那道四个答案都正确的选择题。

生:还有一个分论点,就是“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论据有两个,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议论文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最后一段三个关键点都可以看成一个分论点,你能举个事例证明它是正确的吗?

生:我来证明有创造力的人“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瓦特看见开水把水壶的壶盖顶起来了,他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和研究,终于改良了蒸汽机。

生:我再补充一个例子,牛顿看见熟透的苹果落下来了,他想苹果为什么不落向天空呢?他抓住这个细小的想法,认真研究,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反思】是先讲议论文知识再阅读课文,还是先阅读课文再讲议论文知识?我选择后者,因为从具体事物到一般规律,符合初中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这部分语文知识,由老师讲解,该讲的必须讲,语文课离不开老师的讲授。至于为什么只讲了论点和论据,因为一堂课学生不可能把议论文知识都学完,其他知识留待另一篇议论文吧。

五、课堂总结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收获,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现在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生:我还知道了判断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准,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议论文的知识。

师:说得很好,很全面。语文能够给人们以智慧,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学好语文,增长智慧。下课!

【反思】课堂总结,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收获是最好的总结。阅读教学究竟怎样才是有效的?我认为,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学到一点读书之法,学生能够受到一点语言运用的训练,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所以,我教学这篇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学生课后可以用此法阅读同类文章;学习借鉴语言表达,受到语言运用训练,培养语感,这是守住语文的根。至于学生“不喜欢”和“内容好、表达美”的教学环节支架,不过是“末支”罢了,不值一提。

【评析】

黄厚江老师把本色语文的内涵概括为两句话: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吴如厂老师的课也是本色的,改用黄老师的话说,是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一、爱,需要语文的理由

正如,课堂伊始,那位同学所说的“说实话,我不喜欢”。《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实不是一篇受学生欢迎的文章,事实上,作为教师,好多也不太喜欢教学此课。这篇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文章,虽说是一篇议论文,但在论述上是比较复杂的,论点、分论点的理解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实在有点难度。再加上议论文本身的特点,既没写动人的故事、生动的人物,也没写优美的景物,只讲道理,比较枯燥,学生说不喜欢也有他们的理由。

但教师知道,这是标准的问题,是学生还没有理解课文的问题。所以,教师就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制定了两条标准,归结为“内容好、表达美”,这两条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它紧扣的是“语文”二字,体现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整个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了,先是“把握内容”,通过梳理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一致认为,作者阐述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观点很重要,给人以启迪,值得一读;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分析写法”,学生从“用词、修辞、过渡、开头、结尾、结构等方面”读出了文章语言形式的美,并爱上了这种美;最后教师又引入“学习新知”,从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三个方面进一步清晰文章的论述之美,让学生爱上课文。可以说,吴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就是在语文的标准之下,带领学生寻找语文的理由,由“不喜欢”走向“喜欢”,用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

让学生爱上课文的理由可以很多,但吴老师选择的是语文的理由,这是对语文本体的坚守,是对语文课堂的坚守!

二、爱,要用语文的方式

用怎样的方式寻找“语文的理由”?答案是语文的方式。在“把握内容”这个环节,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大谈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吴老师不是这样,虽然寻找的“内容”值得一读,但是寻找的方式必须是语文的。课堂上,吴老师说,有的文章读一遍,同学们就可以知道它写了什么,可是这篇文章不一样,它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你们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快速把握课文内容吗?这几句话在指出“这一篇”文章特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的是读“这一篇”文章的方法。也就是说,“内容”固然重要,但寻找的方法更重要。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的,语文就是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接着,吴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做批注或者划中心句的方法,提取文章各段关键信息”,用PPT提供方法的支架,指出“这样提取了各段关键信息以后,再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就成了本文的‘浓缩版,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就容易把握了”。在分析写法、学习新知等环节中,吴老师也都是从“怎么读”的角度切入教学,让学生读而有法。

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教师带领学生用这把语文的钥匙,打开了这篇文章的大门,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隔”到“融”, 教师立足于读懂写什么,初步了解议论文进行教学,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文章的内容,更是读懂课文的方法,真正是在“用教材教”。

吴老师上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承认学生的“不喜欢”,正视学生的“不喜欢”,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喜欢”,这种尊重本身需要极大的教学勇气和教學智慧,这在语文饱受诟病的今天,尤其值得称道。但最值得称道的应该还是,这种对“不喜欢”的转化,是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的,因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但却还有很多教师没做到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 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敖子君

猜你喜欢

论点议论文事物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奇妙事物用心看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