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蓝染技艺的溯源和创新

2019-05-25宋玉凤刘群

中国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蓝染扎染手工艺

宋玉凤 刘群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从字面意义上看,蓝染似乎指定了一种较为官方的颜色——蓝色,事实上,蓝染虽然主要以蓝色为代表,但绝不是只拘泥于蓝色。古人也早已发现天然植物的秘密,运用动植物本身的颜色来染制布匹,例如红花、苏木、鼠李、牛血、蜂蜡等,可以根据这些原材料制作出斑斓的色彩。之所以称为蓝染,主要是因为产生蓝色的植物种植方便,且蓝色清新淡雅,适宜普通老百姓穿着。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对“蓝染工艺”的相关解释为“靛蓝染色工艺,典型的东方传统布料染色方法……柑橘蓝染工艺的技术风格特征可分为蜡染、夹染、扎染等”。蓝染工艺的技术风格特征有多重表现方式,主要包含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等工艺。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有着悠久历史且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分为扎和染两个部分,聪明能干的古人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手法固定后再染色。染好的布料纹样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种技法也因为手工操作的原因使得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扎染工艺独特的一点。蜡染是用蜡刀将融化好的蜂蜡或者是植物蜡以绘画的手法绘制到布料上,染色后晾干再去蜡,而蓝印花布是通过刻版、刷浆后再染色。这两种工艺具有相似的特点,处理后都呈现出蓝底白花,染好的布经过后续处理做成衣服及配饰等。

中国蓝染艺术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中国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蓝染技术。隋刘存《二仪实录》记载:“秦汉间有之,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1]在唐代,蜡染极为流行,图案华丽精美,并与扎染同时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传回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由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蓝染的材料、技法、图案等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宋、明、清逐渐作为区域性的代表工艺,并不作为主流工艺服务于人们的穿着搭配。发展至今,现代人对这一工艺的认识多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

一、蓝染的溯源

扎染进校园

日本扎染大家片野元彦作品

中国染织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三个地方:云南大理、四川自贡和江苏南通(主要是海安)。地区文化特点的不同使得扎染呈现出各具差异的地区特色。

扎染艺术是一项历史悠久、普及广泛的民间印染工艺,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云南大理周城、喜州、巍山是有名的扎染之乡,白族、彝族群众人人会扎染。[2]云南大理少数民族集聚,民族色彩浓郁,且旅游业发达,蓝染手工艺品的主要销售对象是游客,故其扎染风格以地方性的民间纹样为主,染色主要采用天然染料和化学染料。近几年,大理出现一种反泼法仿扎染,该工艺的出现丰富了云南扎染的艺术内容,增添了蓝染的艺术内涵。

江苏南通扎染主要是蓝印花布,属于外向型经济,20世纪后主要以生产日本和服面料为主,后其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因此,南通扎染做工细腻,艺术风格倾向于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审美趣味,较为有现代感。四川自贡扎染是在西南地区传统扎染的特色基础上,加入现代审美改良的创新型扎染。

除了这三个主要的生产区,还有零星分布于不同省份城市的一些工作室和作坊,主要是由独立设计师、艺术家来自主创作,他们的作品相对而言是比较前卫的。国家也在不断扶持手工艺的发展,这也使得很多人一开始接触传统手工艺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本和服

部分植物颜色表

扎染、蜡染、蓝染分析图

蓝染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其他国家也有染织工艺,虽然工艺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表现和符号上会有很大区别。以日本为例,日本的技艺是由中国传入,但是相较于国内这几年才对蓝染逐渐重视,日本则很早便举行每年一次的染织工艺盛会,艺术家的加入为传统染织注入了新的活力。日本蓝染多是抽象图案,比较注重点、线、面的搭配组合,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再设计,从明暗、虚实、强弱、曲直等入手,使蓝染更具有现代美感。日式风格的蓝染图案小巧精致、清新秀丽,很多和服就是用传统蓝染技艺制作而成的。

二、蓝染的创新

蓝染这一古老的印染工艺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现代蓝染的内涵已经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工艺的极致化,在现阶段主要是以扎染为主,蜡染、蓝印花布为辅的三种传统染色工艺结合而衍生出的“新”概念。可以说,蓝染是通过以扎染为主的新技法和新材料的丰富辅以其他两种工艺,更新完善蓝染的“新”概念。

1. 工艺技法的重组开发

古人并没有“设计创新”这一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古人的“设计”我们称为“造物”,从字面上也不难理解,其中的新意必然会大大缺乏。所谓现代工艺的重组,并非是开创了什么新的工艺,新的工艺必然是立足于深厚的传统工艺,将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的工艺相结合,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比如,扎染工艺比较费时间和精力,同时对工艺要求很高,一些很小的细节不仅费事,且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便可用蜡染来解决问题。

从技法上来说,使用一些其他的材料和工具,按照传统技法制作图案,必会碰撞出耳目一新的设计。从传统扎染的技艺来看,其本身就具有独特性,每一次小小的改变所迸发出的偶然性,正是其独特性的体现。

2. 材料的创新发现

扎染扇子

传统图案的再设计

从前的染料都是纯天然的植物染料,尽管主流的染料颜色是蓝色,但是也不乏其他很多可以用于染色的原材料。比如,从普通植物到名贵药材,茶叶、杨梅、洋葱,还有动物性染料如胭脂虫等都成为染色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丰富了取材的来源和途径,当下生活中许多普通的水果、蔬菜或者是花草、植被都可以用来染布,果皮、果肉、种子等均可以提取出色素,我们将这种途径称为草木染。

染色原材料发生了变化,布料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对蓝染提出了新的问题。从前大多使用棉或麻来染色,现代人经过各种探索尝试,已经将染色范围扩大至多种材料,比如真丝、皮毛、绸缎等。不同材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与质感,这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全新的灵感与创作的媒介。

3. 题材的古今内外

传统创作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大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自然审美的再现,包括动植物、人物、文字、抽象几何图形、吉祥纹样等几类。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复杂多样对蓝染图案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主流的、小众的、怪异的、求新的、另类的、唯美的、简单的、复杂的……传统的题材似乎只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却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多种趣味。由此,在创作题材上逐渐衍生出许多符合现代人猎奇心理的题材,这既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审美的产物。

现代人喜欢简单精致的设计,而传统题材中主要以烦琐复杂的动植物为主,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缩减或者重新组织、排列这些传统题材,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除了传统题材的改进设计,传统图案的再设计一定要立足于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传统题材中也有简洁大方的几何图形,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广泛传播我国的蓝染文化,不能仅为了符合小众审美而设计,还要加入更多现代主题和流行图案,结合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设计理念,不是对于传统题材的简单重复。

4. 功能的设计衍生

蓝染在过去主要是为了服装制作,染好布然后制作成衣,工艺应用广泛。在当代,在复兴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的尝试中,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将蓝染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人们的视野。除了在传统服饰设计上的应用外,在现代使用功能的开发设计上,蓝染技艺已经进入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扎染几何图案

例如,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灵感,蓝染的加入让使用功能增加了创意性和趣味性。作为家居用品的设计,使用功能要兼具设计感、装饰感,拓展应用领域不光是产品设计领域,比如室内设计、空间艺术、公共艺术等方面也可以加入相关的设计元素。

5. 文化的复兴交流

过去,蓝染文化是植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并不需刻意传播。当下,多种文化交流融合,在这一新时代中,抓住我国优秀文化精髓,传播并发扬其优势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保持我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不被其他文化牵着鼻子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创造才是复兴交流的主要源泉。同时,让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交流走出去,让外国人亲手接触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极佳的传播方式。

饮水思源,后事不忘前事之师。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3]为了传承手工艺,必先认识了解它的一切。

三、蓝染与现代产品设计的融合

1. 设计灵感的碰撞

一般而言,制作包主要使用皮子、布等这些常见的材料,蓝染的独特颜色与纹样与现代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极不相同,带有手工艺独特的温度感,将其融入到包的设计与制作中可以更为有效地注入设计师的情感。

纯天然的染料具有杀菌的效用,颜色自然,并且带有一股植物染料特有的香味,这些都是工业染料所不具备的。出于对实用性、传承性、审美性的考虑,笔者选用纯手工染制的布料与皮料,皮料的坚挺与布料的柔和产生对比,再从图案入手,辅以其他材质,使产品兼具现代感与工艺美。

焦宝林作品

传统的题材多为动植物和吉祥图案,现代审美趋于简洁大方,如果希望传统文化更多地影响现代人,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既要迎合主流审美,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基于这一点,对于题材的选择和纹样的设计就要考虑到时下年轻人的审美。

产品设计既要考虑到市场,也要从功能性出发,即消费群体的不同审美和使用需求。双肩背包受众面颇广,对于纹样的设计选择了看似简洁却复杂、精细的水波纹和鱼鳞纹的排列组合设计,简单的水波纹通过扎染的方式,未染色的白色波纹无规律的扭动与规律的鱼鳞纹相互交映,鱼鳞纹作为底纹衬托水波纹的净白,现代感和文化性显露无疑。

2. 创作过程

对于不同的题材和受众群体,产品需要灵活设计。蓝染皮包的制作工序主要有三个步骤:设计纹样、染布、缝制。首先,选取大理石纹作为布料的纹样,是因为大理石纹效果自然,现代感较强。选取多种图案的碎布进行拼接,拼接是现代人常用的设计手法,将碎布重新组合出的图案随意却时尚。通过实验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与皮子进行搭配,绘制一组蓝染皮包设计图。

在染布步骤中,选用纯天然的靛蓝染料作为染色剂,杀菌环保。为了呈现大理石纹的效果,用皮筋或者麻绳绑紧布料即可,把扎好的布料放入染缸。选取植鞣革与染好的布结合,皮料较硬,与软布相配在质感上形成强烈反差,无论是颜色还是整体感觉上,二者都相得益彰。

现代设计手法与材质结合传统纹样和工艺,二者的碰撞是设计师糅合古今的思想火花,不同时代的产物在当今的结合出奇地和谐、美妙。

结语

以蓝染为代表的手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表现为对创新的理解。

就创新性来说,设计师首先要站在新时代的主旋律下,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潮流和主旋律的作品,创作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可应用于生活之中,通过作品实现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创新力,努力追求和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寻求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价值规律,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和活力,这样的设计作品必然会受众广泛。

其次,对传统的创新设计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奇,新生事物一定来源于旧事物,必须保护好传统的一面,才能有未来的发展。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歌舞、仪式、工艺、衣食、建筑等文化符号的本源均来自日常生活,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萃取,因此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能够为设计提供支撑的灵感和元素。

民族艺术本应该是在原生环境中由特定的人群为满足自己生产生活方式而创造的成果,而且其发展演变多是在特定民族文化区域中发生。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作为特定文化符号的民族艺术被展现在了他者的视野中并受多方力量的关注。[4]蓝染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复兴手工艺也是复兴文化,不能让手工艺变成一潭死水,要活源热流,不断丰富内涵,走出去、兴起来,创新融合其他文化符号,这样才更加利于手工艺的传播和发展。

猜你喜欢

蓝染扎染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传承那些古老而又美好的手艺之蓝染
丰蔚蓝染系列作品
蓝染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