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绿水青山 严守自然资源
——神农架国家公园2年试点交出答卷

2019-05-25张珊珊

绿色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神农架天然气公园

文 / 王 欣 张珊珊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而神农架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绿色宝地,拥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生态系统,被称作“绿色奇迹”。神农架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神农架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林区气候的真实写照。

2016年,神农架正式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历经两年多试点建设,神农架究竟又怎样的变化,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探究竟。

初映象

行驶在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常能遇到草丛中撒欢的猪羊。春天草长莺飞的湿地山野,夏天清新凉爽的山间湖泊,成为神农架宝贵的绿色资源。

曾经蜂拥而至的旅游私家车,如今都换成了景区摆渡车;457户1800多名湖区农民,整体搬迁到山下20公里外的坪阡古镇。大九湖盐溪河两岸,木鱼小镇香溪河畔,越来越多的伐木工放下斧头,当上护林员,端起“生态碗”;以捕猎为生的能手,成为守护野生动植物的好手。

建成巡护监管、动植物监测、视频会议、林火预警等8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中心,运用北斗巡护终端、PDA、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等技术设备,“赤手双拳保护生态”的模式将成为历史……

两年试点,机构改革、公园立法等13项试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神农架国家公园交出的答卷,可圈可点。

保护第一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护山

“以前靠卖木材吃饭,现在靠卖清新空气、优美环境吃饭。”神农架林区木鱼镇青天袍民俗山庄负责人林庭洪说,他靠种植茶叶和开办农家乐,每年净赚70多万元。林庭洪说,自

己年轻时曾因乱砍滥伐坐过班房,现在每年带着员工上山植树,为过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还债。截至目前,他已累计植树近百亩,最大的树胸径已超过25厘米。2016年,神农架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区中第2个获批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在那一年,林庭洪的农家乐修步行栈道,他没舍得砍一棵树,木材是花了20多万元从外地买回来的。

尊重自然,保护森林,发展生态经济,开拓生态旅游,让神农架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郑成林说:“神农架的老百姓原先是靠山吃山,现在也‘吃山’,只不过吃的方式变了。由原先的破坏生态、砍伐树木,到现在搞起生态旅游,几乎家家都有农家院。日子富裕了,不仅仅是体现在腰包上,‘开着轿车打猪草’更成了当地老百姓的新常态。”

2017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决定在老君山管理处九冲村建立苗木基地。基地2017年秋启动以来,播种育苗82亩,栽植小苗78亩。主要种类有桢楠、黑壳楠、宜昌润楠、黄心夜合、连香树、水青树、珙桐、天师栗等珍稀特色苗木。

2018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国家公园内禁止一切狩猎捕捞活动,就连揭草皮捡鸟蛋也不准。《条例》明确神农架国家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并同步实行游憩区游客限量进入,神农架传统的6大景区有5个在“限流”之列。

5月29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林区环保局依法对神农营杜鹃花餐厅进行拆除。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华说,最严保护时代,国家公园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和人为的干扰活动。现有建设项目如果不符合规划,也要按要求限期改造或拆除。

“空中有飞机、山上有哨所、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是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一项特色四维管理措施。2018年6月上旬,AS350小松鼠直升飞机和P750固定翼飞机从官门山管护中心起飞,依次飞越下谷三十六把刀、神农顶、南天门、大九湖、阴峪河大峡谷、老君山等地,进行空中巡护。2018年8月初,“乘风号”巡逻公务艇下水大九湖管理处坪阡水库,这也预示着神农架国家公园正式开启“水陆空”全方位监控的严格保护模式。

神农架林区与鄂西渝东毗邻6个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联保、连通、联防机制,确立了“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八大重点任务,落实“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五大保障措施,力争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科学规划从烟熏火燎到“电气代柴”

轻按开关,“啪”的一声,燃气灶里升腾起幽蓝跃动的火苗,家住木鱼镇天桥湾的居民沈娜正在准备中午的饭菜。“以前,我们做饭、取暖,基本靠柴和煤,房子被熏得黑黢黢的,还呛得人直流眼泪,现在用上天然气方便清洁多了。”沈娜说。

2013年,湖北除神农架以外,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神农架林区又是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一部分,这样的生态地位,让当地党委政府和居民对清洁能源十分渴望。

2012年,神农架决定引进天然气。“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人口总共只有8万,不具备管道输气条件。”神农架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义学介绍,“不能让神农架人一直等着,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选定压缩天然气供气模式,就是用车把液化天然气拉到神农架,再进千家万户。”林区政府也给予极大支持,从政府小区到干部职工家庭,都开通了天然气。新建小区必须按照“三同时”文件要求报装天然气,避免二次施工。政府还拿出补贴:2016年6月30日之前开通天然气的用户,返价值1000元的天然气。

为稳定气源,争取优惠价格,神农架天然气公司领导四处奔走。经多方多次谈判,在与陕西延长集团签订长期供气合同后,又联系广西北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作为备用气源。他们还想出了“点式供气”的办法,通过设置小型储气罐和管网,实现部分区域供气。

目前,已完成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小镇——坪阡古镇天然气利用配套项目的重新选址工作,整个古镇及旅游大巴用气将全部使用天然气。木鱼镇、四季小镇、大九湖都实现了点火通气。

从2012年埋下第一根天然气管道,到2014年点火投产,到2018年近75%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神农架成为华中高山唯一通管道天然气的地区。使用清洁能源,践行绿色使命。除了天然气,神农架国家公园从2015年开始,对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户实行“以电代柴”补贴,每户每年3000元。3年来共计补贴325.5万元,1085户。

每年旅游高峰来临前,木鱼供电所都会派人走访各大宾馆、饭店、景区,提前制定保电预案,对木鱼镇、神农顶、大九湖等重点旅游景区的低高压线路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提前发现隐患和故障点,及时整改,确保高峰期用电“不打烊”。

现在,“电气代柴”已成为林区老百姓新的生活习惯。

有序发展从“人兽相争”到损失补偿

神农架林区大龙潭养蜂人赵勇有件烦心事儿,每年五六月份,酿好的蜂蜜都会整箱整箱被偷跑。为了抓贼,今年,他在悬崖脚下对着蜂箱架起了摄像头。这贼,果真现形了,原来偷蜜贼,竟是一只黑熊。

赵勇说,现在生态保护的越来越好,熊也多了,经常来偷吃他的蜂蜜,今年都已经偷吃了四五桶了。

神农架林区素有“物种基因库”“动植物乐园”“野生动物王国”和“华中绿肺”等美誉,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金丝猴、斑羚、毛冠鹿、黑熊、黄喉貂、豹猫、林麝等。为保护好林区独特的资源,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工程,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由5年前的88%上升到91.1%,保护区内高达96%,现有森林面积28.9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163万立方米,金丝猴、金雕等上千种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因保护手段不断更新和农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野猪、黑熊、刺猬等野生动物侵害农民庄稼的事情也屡屡发生。对野生动物既不能打又不能猎,同时又要保住收成,这是农民最感头痛的事。

为减少农户损失,引导人们保护动物,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做出努力,迁出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里的部分农民。神农架林区政府对社区农户种植的农作物、中药材和养殖的蜜蜂实行野生动物侵食、自然灾害损害商业保险,投入保费74.1万元,并与商业保险公司建立长效机制,规避社区农户因国家公园实行严格保护造成野生动物增加带来的种植和养殖风险。

2018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当地已经成功救助9只国家保护动物,包括1只金丝猴、1只斑羚、1只红白鼯鼠、1只金雕、2只猕猴、1只毛冠鹿、2只黑熊。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居民生态保护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为促进神农架乃至鄂西、渝东等泛神农架区域生境板块间物种交流和生态系统功能连通,神农架国家公园启动野生动物通道项目,建成华中地区首处生境廊道,金丝猴过马路可走专属“天桥”。目前神农架川金丝猴数量突破1300只,国家公园全新体制探索蹄疾步稳,生态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邂逅这些“高山精灵”,如今已非难事。

两年试点,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国家公园的建设并不是纸上冰冷的文字,它是神农架鲜活的每一天,而神农架国家公园的未来已深植当地人民生活。神农架国家公园,每天不一样!

猜你喜欢

神农架天然气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在公园里玩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一见如故
Volkswagen公司新型3缸压缩天然气发动机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