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2019-05-24孙薇徐向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

孙薇 徐向东

摘要:医院设备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医院的设备管理比较落后,基本处于被动维修状态,且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设备还是手工管理,信息不全面。本文对将在其它行业应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设备管理事务中来,并对如何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设备管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1-0299-02

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风险及故障的发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1、2]。多年来,作为规模快速扩张的必要支撑,公立医院竞相购置医疗设备,大量设备涌入医院所带来的管理难题日渐凸显[3、4]。另一方面,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不足难以满足设备数量增长带来的工作量。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很多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医疗、教育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均引起了这些行业的工作方式的改革以及办事效率的提高。因此,将在其它行业应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设备管理事务中来,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5]。

1 医院设备管理现状

医院设备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医院的设备管理比较落后[6],基本处于被动维修状态,且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设备还是手工管理,信息不全面。维修事件、质控事件、日常保养事件都没有记录或者仅靠人工简单记录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起到跟踪追溯的作用。总结起来,目前医院设备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1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医院决策层往往都是以临床为主,对设备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制定完整的制度,也没有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导致设备的采购、维修等资料缺失,这给日后的检查或者维护带来诸多问题。另外,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资产盘点工作也难以开展,盘点数据与实物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管理的总体水平和效率。

1.2 设备质量管理落后

原卫生部在《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工作报告》中指出,医疗设备“带病”工作是中国的医疗界的五大怪现象之一,即很多设备工作在失效模式下,它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7]。很多临床医护人员由于未接受专业的设备使用培训,对于设备的质量标准了解不够,不具备风险管理意识,设备强检安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所使用的设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1.3 设备维修模式陈旧

目前大部分医院在开展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过程中存在误区,一方面设备使用部门认为设备维护的工作应该完全由设备科完成,对于设备的属性及操作方式仅停留在使用水平,缺乏基本的维护保养常识,这无形中会提高设备的故障率;另一方面,设备维护与设备管理不同步,设备维护人员无法全面掌握设备情况,不能对设备进行主动维护,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规范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2 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设备

就现有部分医院管理采用信息技术解决设备管理问题的相关数据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因此,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设备管理中是值得研究人员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医院设备管理。

2.1建立档案,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医院管理流程采用设备管理软件信息系统,系统功能应覆盖设备从招标采购、资产管理、维修管理、质量控制、效益分析到资产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以设备为主索引,设备从一进入医院就建立档案,相关的维护保养数据都记录在案。同时,对于每个过程,都应制定详实的在线工作流程,以设备维修为例,科室报修设备故障后,由设备管理部门集中调度派单,并进行维修处理,处理完毕后由报修科室进行验收,这个过程中的数据都被自动或手动记录用来生成报表,具体流程及功能如图1所示。

通过使用软件系统来促进医院建立全程的、规范化的、流程化的管理(从设备购置、验收、运营、维修、效益分析到报废),使设备资料可以及时查阅和追溯,减少账目不清、账物不符、有账无实等情况,对设备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所有事件进行记录和管理。

2.2对接信息系统,自动接受处理信息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备接入到信息系统(如PACS、LIS等系统)后,仅作为读取检查检验结果使用,基本没有涉及设备绩效数据。在设备管理系统中接入设备绩效信息,可以获取到设备的工作量及效益值等数据,进后生成单机月度、季度、年度等的效益分析表。

另一方面,随着设备本身的智能化程序的提高,目前很多设备都提供了WIFI模块,医院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应考虑到设备的通信线路,将设备接入网络后,实时接收其状态及警告信息,并在信息系统中配置提示功能,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诊断检查时的可靠性,使医疗器械一直保持优良的运行或待运行状态。

2.3增加培训途经,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

设备管理绝不仅仅是设备科的工作,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推动医院各个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设备管理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得益于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配发设备使用手册的方法外,目前可以使用各种实时通信软件推送精准推送设备使用常识,在内部交流或办公平台建立在线课堂,丰富设备使用的培训方式。

3 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日渐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除了依靠建立设备管理程序,由设备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同时,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也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 戴红军.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75-76.

[2] 谢霁.设备使用效率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浅谈[J].养生保健指南,2018,(46):256.

[3] 董兆华.对医院设备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10,07(11):42-43.

[4] 黄骏杰.关于医疗设备维护与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J].保健文汇,2018,(7):188.

[5] 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2):84-87.

[6] 王谦.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63-564.

[7] 王云志,李萌,董四平.FMEA在医院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52-55.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企业综合节能信息系统SciMES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