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机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2019-05-24俞虓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1期

俞虓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化,办公无纸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信息的战略性和资源性地位越来越凸显,同时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也随之而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政府机关的网络信息系统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运输、处理等,许多信息属于内部信息、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科技秘密、军事秘密等。如果网络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或者信息泄露,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政府机关要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政府机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1-006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网络信息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存储方式、获取方式、传输方式和处理方式,信息自由交流和共享成为趋势。但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信息是信息主权的体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网络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是政府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公众服务、领导决策、社会化管理提供依据,在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互联网成为敌对势力、海外间谍机关对我国政府机关进行破坏活动,或者窃取机密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时代,政府机关实行办公自动化,建设电子政府、阳光政府,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政府机关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 政府机关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政府机关的网络信息系统,在方便内部信息沟通的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的提升。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网络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政府机构在实现信息化健康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网络安全和保密问题,防止网络信息系统被入侵和攻击。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政府的信息网络也不断完善,从单机的与互联网不相连,发展为局域网,并逐渐拓展为广域网[2]。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所有的系统内单位。如图1所示。连接专网和互联网,使中央和地方的计算机终端相连接,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经过广域线路,与行业系统各局域网相连,形成全国性的企业网络。各级用户通过广域网进行信息交流。用户在本地局域网中,共享网络资源。目前机关单位主要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网上办公、召开网络会议、进行数据交换等,提高办公效率。

2 政府机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隐患

2.1 技术隐患

政府业务管理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是多层面的综合体,包括管理、技术、法律等。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就是潜在的技术隐患,对政府机关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带来物理威胁。第一,报警系统漏洞,会造成危害。第二,硬件设备问题会导致信息数据被窃取[3]。第三,一些不可预料的原因可能导致数据库信息丢失,比如设备断电、电源故障等。第四,自然灾害可能对网络造成损害,比如火灾、地震等。第五,外部原因导致设备被损毁、被盗窃等,导致信息泄露,或者丢失。网络技术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政务网络并不是与世隔绝的,政府网站由外网和内网构成,由物理隔离内网和外网,同时外网和公共互联网有逻辑隔离 [4]。但在实际应用中,隔离效果并不理想,各种信息都有被恶意篡改,或者被窃取的隐患。设计和开发网络系统中,也容易出现漏洞,或者缺陷,比如使用嗅探程序等方式,保存关键文件夹。入侵者利用系统漏洞,发送大量PING包,从而攻击内部网服务器,导致服务器瘫痪。操作系统也存在安全漏洞,由于技术的被动性,导致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隐患,比如办公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国外厂家设计的,硬件技术依赖发达国家等。操作系统可能存在漏洞,一方面出现黑客入侵,一方面为其国家搜集情报提供便利[5]。系统程序本身设计上也会存在漏洞。办公网络通常资源共享,在方便的同时,也会产生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局域網的共享功能,如果出现病毒感染,会快速传播,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2 管理隐患

政府各部门任务繁重,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对信息系统维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方面存在各种问题。管理的疏忽也是安全保密系统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信息保密防护技术水平低,内部缺乏严密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泄密事件。许多安全问题的发生,与内部人员操作不当有关,有的安全管理员将用户名和口令透露给其他人,或者有意无意泄露了网络结构,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使用病毒程序,破坏网络系统。网络安全对内虽然有一些管理措施,但执行度不足,主要的防范针对外部。内部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权责不明,一些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员工为发泄不满,或者恶作剧,故意破坏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操作能力不足,不及时更新漏洞和补丁,工作疏忽也会导致信息丢失、泄漏等[6]。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准确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一些网络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进行违规违法操作,导致信息泄露、丢失、篡改。

3 政府机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策略

3.1 政府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指导原则

政府机关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有技术方面,也有管理方面,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需要统一操作、技术和“人”的层面,结合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策略。在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对于网络是两面性的,一方面通过合理使用网络技术,能够为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破坏网络安全,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规范人在安全操作、技术实施中的职责,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在网络安全中的积极作用。网络安全管理是要协调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的关系,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发现风险、控制风险,通过有效制度、策略、机制等,促使管理人员提升网络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以及系统恢复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人”与“技术”的问题,“人”与“操作”的统一性问题。政府机关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中要统一领导和协调,遵纪守法、安全保密,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3.2 建设政府网络安全系统组织体系

政府机关要使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要提高网络风险的识别能力,深刻认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泄露的危害性。如果发现有潜在风险,要立刻采取措施控制,及时消除风险。同时做好记录,上报上级网络管理,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对于单位内非网络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工作。开展专题讲座,向工作人员普及网络威胁的安全知识,网络安全风险的应对方法[7]。网络安全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政府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工作人员要明确认识到,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措施。

单位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计和规划网络安全体系,组织专家论证安全技术。构建安全顾问制度,由厂商高级工程师、计算机操作人员,共同组成安全顾问,研究适合单位实际的网络安全保密方式,保证安全体系的质量。建立安全实施和运营小组,负责维护网络安全系统,保证其长期稳定的运行。

3.3 完善安全保密管理体制

政府机构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关键要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也要重视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政府机构要完善安全保密管理机制,通过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认知,使安全保密防护更加规范性、有逻辑体系,从而保护政府资源和信息。加强安全保密管理,设置访问权限。加密管理网络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同时对杀毒软件也进行加密处理,防止病毒感染。重要信息要充分利用加密技术。注意监督检查,提前检查加密数据文件,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单位要完善防范系统,立黑客攻击防范体制,对黑客攻击进行识别和防范,利用防火墙阻断内外网的联系。

3.4 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建立新的网络环境,对外部网的行为进行监控,时刻保护着用户的网络安全。通过防火墙可以防止外部网进入内部网,使用户能够安全使用网络,防止数据和信息被窃取,给用户带来损失。如果用户有使用需求,认为外部网安全,也可以允许外部网的访问。通常采用防火墙技术,或者网络安全系统,防范恶意软件、电脑病毒等。防火墙自身有信息隔离功能,将内部网和外部网隔离,不仅可以保护重要信息,而且能够帮助用户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防火墙对内部文件存档定期检查筛选,安全识别外部信息,防止病毒入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恶意软件、网络病毒不断增多,严重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了解各种病毒的特征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系统。

总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安全保密不仅要针对外部,也要防范内部,有效过滤和防堵涉及保密范围的信息,防止非法泄漏信息。政府机关的网络信息安全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政府机关要重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充分利用防火墙技术,科学管理和防范安全风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东泽, 董玉峰. 新时期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策略研究[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 222(9):134-136.

[2] 鄢渼心, 赵建平.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及防范管理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 14(4X):40-41.

[3] 赵秀梅. 基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J]. 电脑迷, 2018, 112(11):34.

[4] 王霞. 关于政府机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分析[J]. 电子世界, 2017(3):62-62.

[5] 何高岩.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安全防范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8(1):194-195.

[6] 祁晖. 机关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策略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7):197-199.

[7] 丁宏吉.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安全防范的思考[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7(11):5.

【通聯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