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档案文化价值实现途径探究
2019-05-24陈金玲
陈金玲
摘 要:新时代档案文化价值实现途径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二是优化档案资源配置,凸显档案文化属性;三是加快档案上网进程,扩大开放利用程度;四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创新开发利用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档案文化价值;价值实现
档案部门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充分实现档案文化价值,这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新时代档案的文化价值一般来说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档案载体的文化价值。二是档案信息的文化价值。三是档案整体的文化价值。新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很多,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文化观念薄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不仅是社会大众,档案部门也存在这种情况。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已把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是愈来愈强。然而在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即档案文化,这一定程度上阻碍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宣传档案文化观念。例如,将档案文化宣传融入档案展览中,将档案文化宣传与档案法制宣传、有关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文化意识观念的目的,营造出有利于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以此来弘扬档案文化,促进档案文化建设。
社会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以及社会上对档案的普遍认识的程度。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的整体档案意识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档案处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它并不能直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导致其不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二是人们对档案的认识还处在停滞阶段,认为档案只是保存历史的材料,并不知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宣传,提升全民的社会档案意识。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媒介来加以宣传,如档案网站、档案专业期刊、公共媒体、政府机构等,全面提升人们的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二要通过开办展览、纪念活动等方式来吸引人们对档案的关注。每年的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界最重要的日子,档案工作者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开辟纪念专栏,宣传档案工作,改變人们对档案行业的整体印象,提升人们的社会档案意识。总之,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对档案文化的宣传,例如把档案文化的宣传与档案展览相结合,把档案文化宣传和档案法制宣传相融合,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观念;同时,也能够营造有助于完成档案文化价值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进而弘扬档案文化、推动档案文化的发展。
2 优化档案资源配置,凸显档案文化属性
档案馆要真正融入社会大众文化洪流并产生积极影响,满足社会广泛利用档案的需要,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开发现有档案资源外,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丰富的馆藏。地方综合性档案馆所保管的大多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文书,每年接收进馆的也是各系统各条、块的陈年公文。它为领导工作和史志研究提供了原始凭证和第一手材料。但因馆藏来源单一,信息的涵盖面和辐射量受到局限。而且,收藏的人物档案还仅限于在当地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政治、历史、文化等著名人物。这是必要的,有的人物档案还成了“镇馆之宝”。但能否拓宽一下视野,关注一定社会个体呢?作家冯骥才撰写的“文革中一百个人的遭遇”便是取材于社会个人自发向他提供的亲身遭遇。如果由档案馆出面向社会征集这个时段的个人档案,必会引起较大反响。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接收范围使源源不断的进馆档案凭证参考价值与文化价值存在“一手硬,一手软”之弊。因此必须同社会精神文明接轨,至少有一部分馆藏要贴近大众经济文化生活,征集工作也要与此同步。例如,在饮食文化热中,京城商家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清宫佳肴”“清宫药膳”之类的食品。为此一史馆宣布: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所有以“宫廷”冠名的食品菜肴皆是假货,因为真正的宫廷配方在档案中有记载。由此在京城掀起一股宫廷文化热浪。实践证明,让档案以各种形式真正从档案库房内“解放”出来,走入千家万户,努力贴近现实,积极融入老百姓经济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信息滞后状况,利用自身优势不时制造一些文化热效应,形成对社会公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这样才能增强民众对档案馆的亲和力,逐步改变社会对档案概念的认识偏差和心理误区,进而凸现档案的文化属性。总之,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优化馆藏档案资源配置,要将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单独挑出来并作为一个专题档案向群众开放,同时在日后征集档案的过程中要增加能够反映群众经济文化生活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使得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接轨,便于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资源的运用。
3 加快档案上网进程,扩大开放利用程度
随着档案馆开放力度的加大,文化界人士来叩访档案馆大门已形成气候,其中不乏名作家、编剧、导演。古今中外,作家从档案资料中寻到创作素材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世界名作《悲惨世界》便是雨果从一份警察局档案中受到启发而创作的。然而,遗憾的是,社会受众在欣赏这些文艺作品并为其赞叹之余,有谁知道作品中某些素材是源自深藏不露的档案库房呢?档案,何时才能是“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就必须注重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在最大范围内开放利用档案。
网络用“1”和“0”这两个数字改变了世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从而更进一步地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人们逐步熟悉、运用网络的同时,也不断衍生着人类对自身价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反思。信息逐渐取代资本成为社会的第一要素,网络文化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一方面极大地冲击着与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另一方面,也使文化更趋开放化和大众化,造成人们对信息资源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变化,更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
未来的网络已没有国界之分,世界各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合为一个信息的社会群体,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强了相互间的关系。各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使空间缩小,加快了节奏。封闭是拒绝进步、拒绝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自杀性行为。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只有面向世界开放,才能够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才能使中华文化进入世界文化的轨道。并且,在网络上信息的更新突出表现在“快”: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拥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或教育水平,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站交流学习。这种参与成本的减少无疑会大大加快网络文化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这就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提供了前提条件,改变了以往的档案查询方式,使用户能够以最少的花费获取最大量的信息。
4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创新开发利用方式
档案编研和档案查询是利用工作的两大支柱,档案馆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档案编研工作上来,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强调主动利用。
首先,档案编研要满足社会的全方位需要。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取决于档案信息对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说明档案信息开发的质量和水平也越高,相反亦然。档案信息资源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全社会共享的公民财富,并非简单地由档案编研工作者的一厢情愿来决定的。如果不對社会的档案信息需求做出前期的预测和客观的论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造出来的东西,很有可能成为一堆毫无价值的信息垃圾。因此全方位考察、研究和论证社会各层面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和开发档案的科学文化价值。如上海市档案馆在开发电视系列专题片《档案里的故事》时,就将该片的主要观众定位于三个层次,即在校的青年学生、在职职工、退休的过来人。
其次,档案编研要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在高度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左右人们对事物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评价,且事物通过传媒出现的频率与其社会认同的程度一般都呈正比之势。档案编研与之结合,不仅在编研成果的形式和编研的方法上有了全方位的拓展,而且意味着档案编研由此获得了全面社会化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档案事业可能会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全面社会功能的一种古老而常新,传播与反馈、投入和产出双向流动的新型信息产业。随着档案编研大众传媒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档案事业的社会认同和重视的程度、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等也必然相应提高。
最后,档案编研的电子化与网络化。档案编研的电子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档案编研工作采用电子化的技术来制作档案信息产品,即档案编研信息制作的电子化;另一方面是指通过档案编研所创造的档案信息产品的利用、传播和反馈的电子化,即档案编研信息利用的电子化。目前,全国各地的许多档案部门都已在尝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电子通信和传播技术等来进行的档案的现代化编研。档案编研的网络化是指通过网络化来实现对档案信息从开发、传播、利用到反馈的全过程,它是档案编研在电子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如今这个网络化的时代里,任何信息从生成到实现其全部有效价值,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档案编研如果能充分利用正日益扩大和完善的国内、国际性的公共信息网络来实现编研信息全方位、立体化的双向传播,其社会影响的覆盖面和社会意义之大将是无可限量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稿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