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内科患者耐药菌感染的监控及干预措施

2019-05-24马丽霞

关键词:预防措施监控

马丽霞

【摘要】目的 分析儿内科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总结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8月我院儿内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感染耐药菌154株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药敏试验和细菌分离配糖鉴定方法对其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统计和分析其相关数据。结果 在本研究中,大肠艾希氏菌占比最高,有78株(50.65%),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9株(25.32%)和31株(20.13%),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较少,分别为1株(0.65%)和5株(3.25%)。结论 在儿内科患者耐药菌感染中,大肠艾希氏菌为主要感染菌株,针对其来源以及感染途径,要加强对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全面降低其感染率,提高儿内科的临床操作

效果。

【关键词】儿内科;耐药菌感染;大肠艾希氏菌;监控;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耐药菌感染是病房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由于医院人流量较大,大大增加了耐药菌感染的风险,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儿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小,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加之患病期间免疫能力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一些侵入性临床操作,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针对此情况,对儿内科患者实施耐药菌感染监护及干预,为此,本文以我院儿内科住院患者耐药菌感染的154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细菌和感染原因,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8月我院儿内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感染耐药菌154株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送检标本包含尿液、痰液、分泌物、脓液以及血液进行采集和送检。

1.2 方法

药敏试验:细菌药敏卡采用VITEK 2 GPTest Kit和VITEK 2 GN Test Kit以及VITEK 2 TST-GP67 Test Kit(美国bi-oWerieux,Inc生产),以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标准,辨别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最后根据药敏结果对耐药菌株进行鉴定,并统计其相关

数据。

细菌分离培養鉴定:细菌分离培养仪器采用VITEK 2-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对其采集的样本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检测。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感染的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并统计其构成占比。

2 结 果

在本研究中,大肠艾希氏菌占比最高(50.65%),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5.32%)和肺炎克雷伯菌(20.13%),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0.65%)和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3.25%)较少,见表1。针对此情况,可以根据不同菌株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3 讨 论

耐药菌是指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机体对抗生素药物产生耐受力的一种微生物,其主要是由于药物和细菌不断接触,导致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使药物的临床效果降低甚至无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种类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导致人体菌群失衡,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增加二次感染的风险。儿内科患者年龄段主要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耐药菌之后极易引发严重后果,因此,临床治疗中,对耐药菌感染方面的监控和干预十分重要。为此,我院为了提高儿内科耐药菌感染的干预效果,对其耐药菌株进行检测分析,进而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在本研究中,对我院送检样本中154株感染耐药菌进行检测,统计其各菌株的占比,其检测结果显示,大肠艾希氏菌占比为50.6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5.32%,肺炎克雷伯菌为20.13%,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为3.25%,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为0.65%,由此可知,儿内科患者感染的主要耐药菌为大肠艾希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感染途径等因素后,再对其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提高儿内科临床操作的效果和价值。

在本研究儿内科患者易感耐药菌中,大肠艾希氏菌属于革兰阴性细菌,根据菌体抗原可分为150多种,其中有16个血清型大肠艾希氏菌容易引起婴幼儿腹泻,其对磺胺类、链霉素以及氯霉素等药物敏感性较强,但易产生耐药性,其主要是通过食物、水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在预防其感染时可以指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细菌,其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较强,对于与甲氧西林结构相似的头孢类抗生素以及β-内酰胺类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例如四环素类、利福平、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其耐药性感染主要可以针对耐药菌的产生、易感人群以及加强消毒等方面实施。肺炎克雷伯菌属于革兰阴性菌,其大多感染于肠道和呼吸道,由呼吸道进入肺部,其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针对其感染部位,可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为了提高儿内科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效果,医护人员首先要针对耐药菌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护方案。对于存在耐药菌的患者,立即实施隔离,并交由感染科医师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对于患者所在的环境,需要定时消毒清洁,对其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其次,加强对医护人员有关耐药菌感染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防范意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耐药菌感染的监测重视起来,对于易感人群进行样本采集,及时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和早防范,以提高其防范效果。最后,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中保证无菌操作,对于患者接触过的环境、物品以及医疗设备等彻底消毒,同时保持病房卫生以及个人清洁,以免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实施临床操作前后要更换手套、面罩、工作服等,加强手部清洁,以免感染其他患者。除此之外,由于心内科患者年龄较小,一般家长会陪同治疗,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减少探视次数,以免患者感染或者探视者发生感染。

综上所述,大肠艾希氏菌为儿内科患者耐药菌感染的主要感染菌株,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干预中,要针对儿内科患者的特征以及耐药菌的感染因素,加强对其的预防和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促进儿内科患者的病情改善。

参考文献

[1] 唐正利.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护理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86-2387.

[2] 潘国洪,段运祥,梁小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7):1553-1554.

[3] 祝丙华,邢玉斌,王韶辉,等.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10-2612.

[4] 花 静,王 进,汤红芳,等.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9):882-88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监控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IEC61850/61970的光伏并网监控系统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