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AMS评分和四色检伤分类法在提高急诊护士预检分诊准确率的临床运用

2019-05-24祝香兰朱琳琳林琦余纪岚

祝香兰 朱琳琳 林琦 余纪岚

【摘要】目的 评价CRAMS评分和四色检伤分类法在提高急诊护士预检分诊准确率中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76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简易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四色检伤分类法评估病情,观察组40例:经CRAMS评分法评估病情,比较不同方法的预见分诊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满意率(就诊安排到位、及时接诊、维持分诊秩序)满意高于对照组,重伤候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AMS评分的预检分诊准确度优于四色检伤分类方法,可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CRAMS评分;四色检伤分类;预检分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7..01

随着交通事业发展,越来越多意外创伤发生,大大增加了临床收治的创伤性疾病患者。因这类病情恶化发展快,多合并心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关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临床认为治疗关键在于入院后及时准确病情评估、分诊处理,这对于提供及时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为研究有效的提高预检分诊工作方法,本次研究中,分别将CRAMS评分和四色检伤分类法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中,评价其应用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简易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7岁,平均(46.20±8.00)岁,致伤原因:腹部外伤6例,四肢外伤8例,胸外伤7例,脑外伤7例,脊柱外伤6例,其他2例;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9岁,平均(46.15±8.03)岁,致伤原因:腹部外伤7例,四肢外伤5例,胸外傷8例,脑外伤6例,脊柱外伤9例,其他5例。经分析,

两组所统计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四色检伤分类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也就是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病情为绿色,中度病情为黄色,重度病情为红色,死亡为黑色,优先处理顺序:第一优先红色重伤员,其次优先中度患者黄色标识,延期处理轻微患者蓝色或绿色,最后处理为黑色死亡遗体。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CRAMS评分法评价,分别为循环C、呼吸R、胸腹部A、运动M、语言S这五个方面,每项评分0~2分,评分低则表明病情越严重,≤6为极重度,7~8分为重度,9~10分为轻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预检分诊准确率、重伤候诊时间,并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问卷表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就诊安排妥当、及时接诊、维持分诊秩序。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中以SPSS 20.0软件工具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预检分诊准确率、重伤候诊时间

对照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83.3%(30/36),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5%(39/40),观察组的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对照组重伤候诊时间为(7.10±1.25)min,观察组重伤候诊时间为(3.13±1.05)min,观察组的重伤候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41,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的就诊安排到位、及时接诊、维持分诊秩序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预检分诊为急诊医学中重要内容,是指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初步判断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合理划分,优先救治为重症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2]。但在实际的急诊科工作中,因收治患者人数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多根据自身经验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导诊分诊工作存在很大的在主观性,不利于及时救治患者。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工作中,应用CRAMS评分方法,可提高患者病情评估准确度,相较于四色分类法,应用于急诊科工作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文玲,李 丽,蒋 琳,等.急诊快速预检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4):2983-2987.

[2] 陆彩云,毛卫婷,林 琳.急诊预检分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77-179.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