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牙体牙髓病无痛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体会研究

2019-05-24李惠

中外医疗 2019年8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

李惠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牙体牙髓病无痛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4例牙体牙髓病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选择常规临床治疗方案,使用阿替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阿替卡因配合口腔麻醉仪联合进行无痛治疗,比较两组儿童治疗时的疼痛控制情况,以VAS评分来判定麻醉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儿疼痛控制情况的数据对比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80.8%,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8,P<0.05)。结论 针对儿童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利用复方阿替卡因配合口腔麻醉仪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从VAS评分结果与实际的麻醉效果来看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相关治疗中进行使用。

[关键词] 儿童牙体牙髓病;无痛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体会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b)-010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inless treatment for children's dental pulp diseas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Methods A total of 104 children with dental pulp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linical treatment plan and treated with ateca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ound entecaine combined with oral anesthesia apparatus for painless treatment. The pain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as compared and anesthetic treatment effect was determined by VAS scor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the pain control in the two groups,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80.8%.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0.008,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ntal endodontic diseases in children,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entecaine and oral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in of patients. It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promotion from the results of VAS score and actual anesthesia value can be used in future related treatments.

[Key words] Children's dental pulp disease; Painless treatment;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Experience research

兒童时期常见的牙体牙髓病,是由于口腔中多种因素负荷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微生物感染所导致,分为急性牙髓炎与慢性牙髓炎。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剧烈自发性疼痛,尤其是儿童本身的生理机能与抵抗力处于较低水平,牙体与牙髓受损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所以,为了更好地展开治疗,无痛临床治疗方案就成为了首选方式,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痛人性化治疗也逐渐成为了临床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次研究也统计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两年间的104例研究案例,以此为基础展开,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04例牙体牙髓病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6.4±0.6)岁;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6.5±0.4)岁。104例患儿当中,上颌压痛33例,下颌压痛40例,上下颌压痛31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出现了长期刺激性疼痛,通过X线照片显示了相应的病变情况,且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儿因其它类型的疼痛而引起牙部疾病,或经过诊断后为非牙髓、牙体疾病。

所有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一般资料的数据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使用复方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批准文号H20110264,1.7 mL/支含盐酸阿替卡因68 mg和酒石酸肾上腺素17 μg,以肾上腺素计)进行麻醉,不辅以无痛麻醉仪。观察组使用复方阿替卡因配合无痛麻醉仪来进行治疗。患儿采用颊粘膜下局部麻醉方案,给予0.1%的肾上腺素与4%的阿替卡因麻醉液,麻醉药剂的注射速度保持在1 mL/min以下,前牙计量与后牙计量视患儿的情况决定,按照体重、病症程度等不同的参考标准来控制注射量。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腔麻醉仪的使用结合慢速档和快速档的需求来控制药量的注射速率,以计算机来控制漫流速率,保持整个治疗过程处于无痛状态。

1.3 观察指标

按照VAS量表的评分标准将患者的疼痛等级划分为4个部分,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微疼痛与无痛。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疼痛情况进行判定,如果治疗顺利开展,且患儿疼痛评分为0~4分,即无痛与轻微疼痛,判定为显效;疼痛评分为5~6分,中度疼痛判定为有效;重度疼痛评分7分以上判定为无效。其中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儿疼痛控制情况的数据对比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80.8%,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从目前的儿童口腔疾病来看,牙体疾病、牙髓疾病与牙龈疾病是主要的疾病类型,且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疾病的可能性最高。由于儿童年龄问题,当他们出现口腔疾病时,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意识到治疗过程的重要性。且儿童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普遍较差,因治疗过程中疼痛因素而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严重,甚至会影响正常治疗过程的展开。针对于儿童牙体牙髓病的相关研究,临床资料表明微生物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杆菌等。如果患儿出现了牙体缺损处感染或血源感染,出现疾病的可能性普遍较高。如果治疗不及时,发展成为慢性牙髓炎,则慢性病变对于牙髓的刺激也是长期持续的。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过程当中,应重点检查患牙区域的龋洞情况与冷热电活力试验的结果。必要时可以通过X线片的拍摄来确定是否出现了病变情况。如无明显病变,则应该考虑邻近器官或其它牙齿区域是否有异常情况,注意与三叉神经痛进行区分。

目前,针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方案,传统临床方法是通过开髓治疗或拔髓治疗,但由于该方案下患者需要承受剧烈疼痛,且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麻醉措施,所以该方案逐渐地被无痛治疗模式所取代[1]。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广泛使用了麻醉剂作为治疗辅助方案,为实现无痛治疗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从该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的疼痛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的优势。治疗方法中针对患儿不同病情程度对阿替卡因的使用进行了合理安排,并且配合无痛治疗设备展开,在结果上具有显著的说服力。复方阿替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主要作用在于实现局部麻醉,通过暂时阻断申请传导的模式来实现。其分子结构中所包含的芳香环可以保障药物的脂溶性。相比于传统的局部麻醉药物有明显优势。如利多卡因就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其应用情况广泛,性状与不良反应也被广泛阐述,相比而言,临床上使用阿替卡因治疗牙体牙髓病,其组织渗透性与扩散性更好,保障局部血管收缩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2]。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耐受疼痛的能力较差,为了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就应该考虑如何让治疗过程顺利进行。阿替卡因的作用在于保障局部血药浓度符合麻醉要求,且相比于传导阻滞麻醉方式,儿童因不良反应出现感染或神经损伤的概率明显降低,其治疗效果可以得到充分保障[3]。阿替卡因等药剂对于神经元组织的知觉传导性能的抑制作用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在机体组织浸润功能方面同样效果显著。目前临床针对阿替卡因也进行了众多研究,根据某些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专家学者认为4岁左右年龄以上的患儿使用阿替卡因进行治疗可以保障安全性与稳定性。该次研究中患儿的平均年龄都在6岁以上,且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因麻醉而出现明显异常,也充分说明了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可行性。

从该次研究的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2%,而这一数据在对照组中仅有80.8%,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中的数据类似。相关学者在2016年的研究中,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疼痛情况与麻醉成效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研究组的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为8.33%,对照组为30.56%;在麻醉成效方面,研究组97.22%的有效率也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56%,结果与该次研究接近。其它相关的研究中,也重点通过牙齿部位的牙髓组织与神经纤维系统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一旦儿童牙髓出现急性严重,诱发流血,导致髓腔内部神经系统受到压迫的可能性較高,产生剧烈的牙体痛感。再加上牙髓部位本身的神经较为敏感,具有多个分支纤维,一旦该部位出现疼痛,必然牵连到其它神经纤维。所以,无痛觉去髓操作是儿童牙体牙髓病得以成功的关键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该次研究中,采用了口腔无痛麻醉仪进行辅助治疗。该仪器的主要作用是减轻患儿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与不适感,同时也能针对不良情绪与治疗过程中的恐惧感进行相应缓解[4]。牙科器械的不断革新也让无痛麻醉仪成为了当前治疗儿童牙体牙髓病的主要辅助手段。有研究表明,儿童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情况,主要是因为局部麻醉产生的注射压力,换言之,即疼痛情况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低压力注射模式来减轻患儿的疼痛水平[5]。通过流速压力的调节,保持药液流量的稳定与适宜压力,让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更好地进入人体,即便是药物注入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减轻,也不会影响麻醉效果。总体来看,与传统麻醉方式相比,口腔无痛麻醉仪能够降低患儿的空虚心理与疼痛体感反应,在实际的注射过程中,始终保持血压、心率的稳定[6]。例如传统的阿替卡因,对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慎用,结合该次研究中VAS评分结果来看,采用无痛麻醉仪进行辅助在安全性上更加显著,还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舒适度,其优势也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注射位点减少。通过一点进针可以实现多个区域的有效麻醉,并减少注射次数,与传统神经阻滞方案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另外,常规麻醉药物的有效浓度可以让神经细胞膜产生去极化,阻断痛觉传导,缩短等待药物起效的时间[7]。

②麻醉范围准确。麻醉范围精确指的是麻醉不会影响到患儿的舌部组织与唇部、脸颊等,不会出现该类区域的并发症[8]。

③安全性。麻醉仪所使用的注射方式为传导阻滞,可控制性显著,整个注射过程处于无痛状态,采用一次性专业手柄也预防了二次感染情况的出现[9]。另一方面,患儿不会因注射出现牙槽损伤等情况,避免类似情况产生的同时更好地保障治疗效果,更加稳定。

④可预见性。通过主机上的音频提示与视频提示窗口可以明确地将整个麻醉过程进行展示,将具体参数反映给使用者,以便于对注射方式更好地进行改进,让注射过程变得可预见[10]。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利用复方阿替卡因配合口腔麻醉仪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从VAS评分结果与实际的麻醉效果来看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相关治疗中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常. 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吉林医学, 2018(2):293-294.

[2] 刘敏, 王弼时, 赵红萍,等. 儿童牙体牙髓病无痛治疗临床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1):25-26.

[3] 吴东伟. 多次根管疗法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体会[J]. 医药前沿, 2016, 6(35):187-188.

[4] 张志苓, 朱红. 血液病患儿化疗期间或干细胞移植前牙体牙髓治疗的体会[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1):44-46.

[5] 龙辉. 牙病的中医病机及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环球中医药, 2014(s2):138.

[6] 刘艳, 于国霞, 俞有健. 复方阿替卡因对患儿牙体牙髓病无痛麻醉效果研究[J]. 口腔医学, 2017, 37(10):922-924.

[7] 陈胡杰, 戴德华, 王璇. 浅谈三氧化物凝聚体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意义[J]. 世界中医药, 2016(3):583.

[8] 馮琳, 高学军. 牙体牙髓病临床问题解析X.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修复[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46(11):696-698.

[9] 金闯.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2):391-392.

[10] 李俊斌. 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复方阿替卡因的应用效果观察[J]. 云南医药, 2015,36(6):644-646.

(收稿日期:2019-01-17)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
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整体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手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