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在心律不齐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9-05-24曹希成
曹希成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在心律不齐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我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2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采用索他洛尔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7%明显低于研究组80.4%;研究组患者的最小QT间期、最大QT间期为明显大于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索他洛尔单药治疗心律不齐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罗帕酮,对患者QT离散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心律不齐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7..02
心律不齐主要表现为房性或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心律不齐不仅加剧心脏病情,加快心衰进程,严重者甚至死亡[1]。临床医疗以单药或联合药物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但国内外调查表明,患者停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由此多数学者推测并发现:Ⅰ类抗心律不齐药物本身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不齐作用,降低预后质量。因此合理荐用药物意义重大。基于此作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怀仁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92例心律不齐患者,发病原因包括心肌病、慢性心肌炎、冠心病等。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57.3±2.8)岁,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6~75岁,平均(56.9±3.2)岁。对于本研究方法、目的患者知情知悉,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统计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排标准:病例均参照心律不齐的临床诊断标准;PP间期互差大于0.12 s,并在呼气或者吸氣时发生变化;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长Ⅱ和长V1导联大于30 s;排除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等脏器衰竭;精神异常;对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普罗帕酮:初始按照150 mg/次的剂量服用普罗帕酮(国药准字号:H13021670,由石家庄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次,一周后根据治疗效果酌量间隔5~7天增加一次单次用量,50 mg/次,直至明显起效。研究组采用索他洛尔治疗:一开始患者按照40 mg/次的剂量服用索他洛尔(国药准字号:H20000238,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2次,一周后根据治疗效果酌量间隔5~7天增加一次单次用量,40 mg/次,直至明显起效,单剂量不能超过120 mg。连续用药7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房颤、心动过速、早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减少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症状减少超过90%即为显效;减少超过50%即为有效;症状减少不高于50%甚至加重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对所有病例最小QT间期、最大QT间期以及QT离散度的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归纳。测量患者的QT间期(治疗前后18联心电图),每个QT间期取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患者的心电图中若出现U波,终点则取U波和T波交叉的最低点,导联测量不低于8个(胸导联不小于3个),每个导联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出QT间期。QT离散度=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分别表现为例(%)、平均值±标准差,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7(36.9)例、有效16(34.8)例、无效13(28.3)例,总有效率71.7%;研究组显效20(43.5)例、有效17(36.9)例、无效9(19.6)例,总有效率80.4%,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9,P=0.039)。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小QT间期、最大QT间期以及QT离散度对比
对照组最小QT间期、最大QT间期、QT离散度治疗前分别为(364.3±23.6)ms、(415.7±27.9)ms、(49.7±4.7)ms,治疗后分别为(367.7±22.8)ms、(417.2±28.1)ms、(48.6±3.9)ms,t检验结果分别为4.375、2.572、3.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小QT间期、最大QT间期、QT离散度治疗前分别为(365.6±21.3)ms、(413.3±28.7)ms、(49.9±4.5)ms,治疗后分别为(418.4±27.6)ms、(445.1±36.4)ms、(35.7±2.5)ms,t检验结果分别为3.503、16.726、14.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普罗帕酮可被定义为钠离子通道的阻滞剂,是临床上Ⅰ类抗心律不齐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作用机理通过对心肌细胞内的快Na+通道进行阻断,达到控制钙离子的内流以及抑制心肌慢反应的作用,稳定细胞膜,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以及不应期和心肌传导系统的阻滞折返,提高心肌阈电位,对心律不齐中因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的疾病效果显著。但王蔚蔚[2]等研究发现给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律不齐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效果并不理想。索他洛尔兼具Ⅱ类和Ⅲ类抗心律不齐药物优点,源于其为一种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物,可对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阻断表现出较强的非选择性,结合β受体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降低离子通道内儿茶酚胺,刺激心肌收缩,从而达到延长心室和心房的有效不应期以及动作电位时程的作用[3]。与普罗帕酮相比,索他洛尔对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不齐患者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以及疗效性,结合本组研究对于有效率的对比进一步证实:索他洛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约8.7%,从而表达应用索他洛尔改善心律不齐患者房颤、心动过速、早搏等临床症状的显著作用。
心脏形状、机体形态、生物及心脏电生理接收、传递、响应等之间存在一系列繁复的呼应联系。而心电图中的QT间期在此物理、化学反应之间扮演重要的角色。其间期长短由心室的复极、传导时间共同决定。临床上通过在心内膜和心外膜的单相动作电位应用QT离散度能够将心室的复极化时程以及其局部的激动过程精确的反应出来,对于长QT间期综合征、心理衰竭、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药物本身具有的致心律不齐强作用导致QT离散度增大,致停药后复发率越高。本组数据进一步证实采用索他洛尔治疗的研究组降低QT离散度作用更为显著。
综上:索他洛尔单药治疗心律不齐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罗帕酮,对患者QT离散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国强,张 伟,王代兵.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的疗效比效[J].中国药业,2018,27(13):24-26.
[2] 王蔚蔚,肖 普,王建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617-1618.
[3] 唐亮宇,王树源,谭少玲.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疗效及改善QTd作用比较[J].内科,2016,11(5):691-693.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