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与CRP的检验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9-05-24王璐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王璐璐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与CRP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8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B型钠尿肽(BNP)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不同BNP、CRP水平患者治疗3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BNP、CRP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观察组患者中BNP>1000 pg/mL、CRP>15 mg/L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再发心梗率、死亡率较BNP≤1000 pg/mL、

CRP≤15 mg/L的患者来说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与CRP水平可反应患者心肌功能,有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为患者抢救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血清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坏死所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后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而斑块破裂后,则会使得大量血小板聚集于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间接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使得心肌缺血坏死。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并发症,使得患者出现不可逆性病理变化,甚至引发死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来说意义重大。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将BNP、CRP水平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分析主要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基于此,本研究主

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与CRP的检验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8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53例,女4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5±17.5)岁;对照组男43例,女38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7.5±1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②本研究已获我院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加研究;③心脏手术患者、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

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严重血管疾病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

测定两组患者B型钠尿肽(BNP)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

(1)BNP:观察组患者于胸痛发作后12 h内采集静脉抗凝血2 mL并进行分离血浆后检测BNP水平,对照组于空腹12 h后采集检测,以检测结果大于38 pg/mL为阳性[2]。

(2)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以检测结果大于5 mg/L为阳性[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BNP、CRP水平。(2)对比观察组不同BNP、CRP水平患者治疗3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心力衰竭、再发心梗、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BNP、CRP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BNP、CRP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不同BNP、CRP水平患者治疗3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BNP>1000 pg/mL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12.16%、再发心梗率8.51%、死亡率4.26%较BNP≤1000 pg/mL

的患者来说均更高,且观察组患者中CRP>15 mg/L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8.51%、再发心梗率10.64%、死亡率5.32%较CRP≤15 mg/L的患者来说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临床症状无法得到缓解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低血压及休克,患者明显出现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的情况。而引发呼吸衰竭后,则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可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BNP与CRP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指标之一,但人体出现急性梗死时,会导致心室各区域BNP释放进入血液,使得血浆BNP水平急剧增长,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并且李海云[4]等学者研究证实,血浆BNP水平则能起到反应患者心肌受损程度的作用,机体内血浆BNP水平越高则提示患者心肌受损程度越严重。而CRP则是一种血清炎症标记物,被作为临床上有价值的一大炎症诊断指标,当患者机体出现急性反应时,体内的CRP数量会明显升高。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体内CRP水平极低,发病后4 h其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BNP、CRP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符合张春煜[6]等学者研究结果。但孙超[7]等学者研究中也曾提出,除急性炎症外,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导致CRP急剧升高,并且炎症刺激消失后仍可持续数日,因此单独诊断缺乏一定的可靠依据,临床上常联合BNP诊断。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BNP>1000 pg/mL、CRP>15 mg/L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再发心梗率、死亡率较BNP≤1000 pg/mL、CRP≤15 mg/L的患者来说均更高,与刘荣[8]学者研究结果符合,提示BNP、CRP水平越高,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受损程度越严重。

综上所述,可采用BNP联合CR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何 闽.高敏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淮海医药,2017,35(2):157-159.

[2] 王 婷,李结华.hs-CRP、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的預测价值[J].重庆医学,2017,46(3):

380-382.

[3] 李海云,逄锦聚.冠心病患者血清BNP、VEGF、hs-CRP检测的价值评估及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21):29-31.

[4] 陈伟君,叶昌远,程晓玲.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35-36.

[5] 张春煜,陈慧君,安秋花.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34-36.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脏素mRNA基因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