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2019-05-24周林于爱民赵越
周林 于爱民 赵越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10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时间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之间,对其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敏感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术后各个时间段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cpd、12cpd空间频率下,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比敏感度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cpd、18cpd空间频率下,术后对比敏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 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不同时间段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36.60、40.66;t=24.74、37.44、33.13;t=24.51、27.72、32.86;t=27.20、26.74、29.60;P<0.05)。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80、25.76、74.04;P<0.05)。 结论 高度近视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研究。
[关键词] 高度近视;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远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b)-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myopia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Methods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100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cataract.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between August 2015 and August 2018. The sensitivity and cornea endothelial cell count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different spatial frequencies,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at various time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surgery(P<0.05). At 6 cpd, 12 cpd spatial frequency, postoperative 3 months, postoperative one year contrast sensitivity with 1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ntrast sensitivity at 3 cpd and 18 cpd spatial frequency(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nsitivity between 1 week after surgery,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one year after surger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fore surgery (t=3.40, 36.60, 40.66; t=24.74, 37.44, 33.13; t=24.51, 27.72, 32.86; t=27.20, 26.74, 29.60; P<0.05).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s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surgery (t= 893.80, 25.76, 74.04; P<0.05).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myopia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is significant and safe, which is worthy of study.
[Key words] High myopia;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Long-term effect
白內障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通常以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超声乳化术、囊外摘除术、囊内摘除术,而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被认为是治疗的主要目的[1]。随着我国人工晶状体和超声乳化设备不断改进,白内障手术从以往的复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性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为白内障的特殊类型,其相比白内障皮质更多、晶状体核大、黏度高、晶状体囊袋大,且加之高度近视眼球解剖较为复杂,导致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相比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更多[2]。该次研究对10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分析(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8年8月),具体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10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敏感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10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男、女占比各为60:40;年龄段在42~72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57.21±1.36)岁。纳入标准:①眼轴大于等于26 mm、屈光度大于等于-6.00D的高度近视白内障。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且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③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比如恶性肿瘤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④各项资料完善,符合研究需求。
排除标准:①伴有葡萄膜炎、角膜疾病以及青光眼等疾病。②伴有严重精神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实施眼部详细专科检查和全身系统疾病。其中眼部检查包括:对比敏感度测试、A/B型眼部超声、视网膜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眼压、裂隙灯、角膜内皮镜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以及一系列视力检查,比如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非矫正远视力。
对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进行随访。对所有患者对比敏感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进行记录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析10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敏感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敏感度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术后各个时间段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6 cpd、12 cpd空间频率下,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比敏感度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 cpd、18 cpd空间频率下,术后对比敏感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术后3 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不同时间段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36.60、40.66;t=24.74、37.44、33.13;t=24.51、27.72、32.86;t=27.20、26.74、29.60; P<0.05)。见表1。
2.2 分析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331.54±1.62)mm2、六角形细胞比例(28.52±1.33)%、角膜內皮细胞变异系数(39.64±1.5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80、25.76、74.04;P<0.05)。见表2。
2.3 分析10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并发症情况
10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例数为2例,所占比2.00%,实施激光前囊口切开术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白内障十分常见,该疾病通常合并其他疾病,以高度近视白内障最为常见,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视力发生下降,甚至发生失明等严重后果[3]。目前临床对于该类疾病通常以手术方式治疗,但选择一项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有1.02%的人群为高度近视,在我国全世界发病人群中占比较高。高度近视患眼的常见病理改变主要以巩膜后葡萄肿、视网膜变性、晶状体悬韧带脆性增加、眼轴变长、巩膜变薄、前房加深等为主。而高度近视患者一旦合并白内障,易加重病情的发展,易增加白内障患者手术的难度,且术中或术后增加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脱位、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等并发症风险。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早期即可对屈光度和视力水平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视力水平发生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给家庭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
人工晶体状在囊袋中维持稳定且不倾斜是保证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良好的关键。人工晶状体一旦出现偏心或倾斜时,易导致其光学性能受到影响,使其产生较多不良症状,比如复视、视物模糊等,与此同时还可引起对比敏感度下降和视力下降等症状[4-5]。而人工晶状体和角膜的相对位置一旦发生改变,易导致其眼内像差发生变化。研究认为,若人工晶状体位正时,仅伴有初级球差,若人工晶体装植入后发生倾斜或偏心症状时,易形成大量高阶像差,以慧差变化最为明显。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撕囊的方式、囊袋的完整性和人工晶状体的放置方式等密切相关[6]。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易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同时增加角膜厚度,使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而手术所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过程较长,一般在十年左右或更久。因此,如何减轻角膜内皮损伤为临床医生广泛讨论的话题[7]。既往研究显示,高度近视具有特殊的病理结构,且内皮易受到损伤,发生机制与超声时间和核硬度具有一定关联性。而小切口超声乳化能够有效提高超声乳化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前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前房内湍流减少;术中黏弹剂的使用能够使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得以减轻[8]。研究显示,由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悬韧带较为松弛,皮质多不易吸出,且加之玻璃体液化等其他因素,其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相比,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高。在该研究中,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术中未出现手术切口漏、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等并发症,经术后随访期间,仅有2例发生轻微后发性白内障和前囊口收缩,但上述并发症不会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提示小切口超声乳化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中安全性较高。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在不同空间频率下,术后各个时间段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6 cpd、12 cpd空间频率下,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比敏感度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 cpd、18cpd空间频率下,术后对比敏感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331.54±1.62)mm2、六角形细胞比例(28.52±1.33)%、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39.64±1.5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例数为2例,所占比2.00%,实施激光前囊口切开术后恢复正常。
在胡静微等[8]学者研究的“ 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一文中,通过对45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经处理后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比如黄斑水肿、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与该文研究结果中并发症发生率2.00%相比十分相似,提示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Samsun Trainingand Research Hospit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Samsun Trainingand Research Hospital,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aculty of Medicine et al. Effects of twoantioxi dants; α-lipoic acid and fisetin against diabetic cataract in mice[J].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2015,35(1):115-120.
[2] 黄立刚, 张桃, 易蓓. 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 23(13):64-65.
[3] Febbraro, Jean-Luc,Wang Li,et al.Astigmatic equivalence of 2.2-mm and 1.8-mm superior clear corneal cataract incision[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 logy: Albrecht von Graefes Archiv fur klinische und experimentelle Opthalmologie,2015,253(2):261-265.
[4] 孙昊,张剑,康建芳.双微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62-1564.
[5] 喻謙, 付敏.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高度近视伴硬核白内障56例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16):74-77.
[6] 罗俊.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 2017, 39(3):328-331.
[7] 伊恩晖, 奥斯曼, 阿曼. 援非医疗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324-327.
[8] 胡静微, 贺意儿. 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 眼科新进展, 2014, 34(4):369-370.
(收稿日期: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