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相关分析

2019-05-24缪琳

中外医疗 2019年8期
关键词:胱抑素C糖尿病足关系

缪琳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变化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没有伴发糖尿病足的30例作为A组,另外轻型糖尿病足10例作为B组、中型糖尿病足10例作为C组、重型糖尿病足10例作为D组,对所有患者就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施予监测,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8.39±3.18)μmol/L、胱抑素C(0.87±0.18)mg/L最小,D组患者的如上各类指标(24.65±6.77)μmol/L、(2.30±0.83)mg/L最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糖尿病足本身的产生、进展间紧密联结,对这两类指标施予监测,可以提升糖尿病足的诊断检出率与评判病症程度的正确性,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关键词] 胱抑素C;糖尿病足;关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b)-00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omocysteine and cystatin C levels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8, 30 patients with no diabetic foot were included in group A, and 10 patients with mild diabetic foot as group B, 10 patients with medium-sized diabetic foot were treated as group C and 10 patients with severe diabetic foot as group D. All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cystatin C and serum homocystein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rum homocysteine (8.39±3.18)μmol/L and cystatin C (0.87±0.18)mg/L were the smallest in group A, and the above indexes (24.65±6.77)μmol/L in group D, (2.30±0.83)mg/L maximu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production and progression of serum homocysteine, cystatin C and diabetic foot itself are closely linked. Monitoring these two types of indicators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detection rate of diabetic foot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gree of disease. It is worthy of full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Key words] Cystatin C; Diabetic foot; Relationship; Serum homocysteine; Effect; Research

在臨床中,糖尿病足为糖尿病过重的并发症,这一病症还是使得糖尿病患者产生死亡的关键因素[1]。在糖尿病患者中,多于15%~20%在其病情有所进展期间,会产生坏疽或是足溃疡。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这两类指标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症、糖尿病肾脏病症、脑部血管病症等各类病症间紧密联结。有研究人员指出了,胱抑素C及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神经病变相应的产生、进展、预后间紧密联结[2]。现阶段,在临床中,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自身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的调研依旧不够全面,为此,医护人员就应健全对这两类指标实施研究,以尽早检出病症,促使患者可以尽早接纳治疗[3]。鉴于此,该研究为了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变化间的关联性,选出该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没有伴发糖尿病足(Wagner0级)的30例作为A组,另外轻型糖尿病足(WagnerⅠ级,即为浅表溃疡)10例作为B组、中型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即为深度溃疡合并感染)10例作为C组、重型糖尿病足(WagnerⅣ~Ⅴ级,即为全足或是局部性坏疽)10例作为D组。此次试验研究所选病例都经过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核实及批准;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A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18例、12例;患者的年龄41~82岁,年龄均值(61±17.49)岁。B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6例、4例;患者的年龄42~83岁,年龄均值(62±18.05)岁。C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7例、3例;患者的年龄41~85岁,年龄均值(63±19.57)岁。D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8例、2例;患者的年龄40~86岁,年龄均值(63±20.86)岁。对比4组相关资料,其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入组标准 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都与糖尿病足相关的诊断规定相符;②所有患者都具备健全的诊治材料;③此次试验研究通过了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核实及批准;④所有患者与亲属都全方位把握了此次试验研究的内容,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罹患了恶性肿瘤、重型精神病症的患者;②排除中途退出此次試验研究或是产生意外的患者;③排除具备药品过敏史的患者;④排除处于妊娠期与哺乳期中的女性;⑤排除罹患了重型传染病症的患者;⑥排除罹患了重型肝肾、心脏、肺部等关键脏器功能型障碍的患者;⑦排除材料与数据非真实的患者;⑧排除罹患了其余血管病变、恶性肿瘤的患者。

1.3 方式

1.3.1 搜集相关材料 医护人员应把握全部患者相应的病症史、烟酒史、姓名、文化层次等相关情况,并测算其体质量、身高等。

1.3.2 研究方式 对4组患者自身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施予监测,派遣具备充实经验、专门的试验室医护人员开展有关的操作。借助估计对比4组患者自身的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监测数值,进而归总这两类指标与糖尿病足相应的产生、进展间的关联性。

1.3.3 试验室监测方式 抽出所有患者在早间处于空腹前提之下3~5 mL的静脉血液,把其当作监测样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借助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施予监测,借助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制剂与其相配备,正常数值:胱抑素C即为0.55~1.07 mg/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即为5.0~13.9 μmol/L。

1.4 指标观察

估计对比4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监测成果。

1.5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统计学软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监测成果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对比、分析四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 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畅地结束了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施予监测,其相应的成果指出了,A组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8.39±3.18)μmol/L、胱抑素C(0.87±0.18)mg/L最小,D组其如上各类指标(24.65±6.77)μmol/L、(2.30±0.83)mg/L最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糖尿病为十分普遍的慢性代谢性病症,因为现阶段还不具备十分健全的治愈方法,所以,患者只要明确诊断后,就要终身施予具备针对性的对策以把控血糖,如果血糖把控较差,就会提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各类并发症的产生[4]。有研究人员指出了,糖尿病不具备致死与致残等特性,然而,其各类并发症为使得患者产生残疾与死亡的关键因素。糖尿病足相应的患病率占了糖尿病的8.6%,对比非糖尿病足患者来说,糖尿病足患者具备极大的截肢率,且在截肢结束后,患者在5年中的成活率只是50%[5]。现阶段,有研究人员指出了,立即对糖尿病足患者明确实施诊断,并对其施予相应的治疗为减少截肢、保证患者自身生存质量与生命的核心[6]。然而,还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因为糖尿病足患者在患病的早期中,其相应的临床症状不够突出,加上一些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年纪较大、病程过久、自觉身体中产生各类异常的能力过弱、病情过重等,所以,给临床中对这类病症施予治疗带来了过多的困难,应借助其余辅助监测方法以给临床中实施治疗给予凭据。

有研究人员指出了,糖尿病足的相关病机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肾功能指标产生转变为这一病症本身的独立危险因素[7]。胱抑素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现阶段,临床中大多借助其监测数值以凸显出身体中肾小球滤过率产生的转变,其为肾功能内源性标识物。有研究人员指出了,胱抑素C具备调整半胱氨酸蛋白酶本身活性的作用,能够主动地加入到细胞中蛋白产生水解的进程、细胞外与血管壁基质产生的进程中,如果胱抑素C过高,对于身体中血管内皮受损具备相应的促进功能[8]。所以,胱抑素C过高会让患者较易产生糖尿病足,其水平及糖尿病足是否严重间体现为正向的关联性[9]。另外,胱抑素C被外部各类因素,比如,炎性、感染、肝功等所带来的影响较少,且其十分平稳,所以,能够给临床中给予稳固的病症治疗凭据。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现阶段临床中运用十分普遍的外周血管病症、心脑血管相关监测指标,其为含硫氨基酸,是自半胱氨酸、蛋氨酸产生代谢而收获的中间产物[10]。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会引起各类病理方面的转变:①生成超氧化物、过氧化物,两者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带来伤害,并对血管平滑肌本身的发育带来刺激,使得血流受堵;②借助转变身体中凝血因子本身的作用,促使血栓产生;③提升血小板本身的黏附性,并融合载脂蛋白B而产生复合物,这一物质较易由于血管壁中巨噬细胞所产生的吞噬而使得血管壁中的脂肪有所堆积[11]。有研究人员指出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为引发糖尿病足的关键病理转变,所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过高会极大地提升糖尿病足的产生。该研究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8.39±3.18)μmol/L、胱抑素C(0.87±0.18)mg/L最小,D组患者的如上各类指标(24.65±6.77)μmol/L、(2.30±0.83)mg/L最大,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刘雨松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其指出了,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检测。经分析可知,对照组糖尿病未发生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7.28±2.07)μmol/L、胱抑素C水平(0.76±0.07)mg/L最低,重度组糖尿病足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检测值最高(23.54±5.66)μmol/L、(2.29±0.72)mg/L,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过高为糖尿病患者产生糖尿病足的关键高危因素,这两类指标与糖尿病足是否严重间紧密联结,这类成果能够给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患者施予诊断给予稳固的试验室监测凭据,并辅助医护人员汇编高效且科学的治疗规划,以提升患者自身的预后。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糖尿病足本身的产生、进展间紧密联结,对这两类指标施予监测,可以提升糖尿病足的诊断检出率与评判病症程度的正确性,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尚涛,任艳丽,李静,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和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6):1209-1214.

[2] 沈焕,李岩,杨春宁,等.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经腔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指标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7):3893-3896.

[3] 包小燕,李人立.四妙勇安汤合四藤一仙汤内服外敷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5):2776-2778.

[4] 孙晓菲,董其娟,于江红,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706-2709.

[5] YN Lee, JS Lee, SK Han, et al.Tissue Oxygenation and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When Applied to the Feet of Perso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Wou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ing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Wound Ostomy&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2017,44(6):517.

[6] 汪涛,赵珺,梅家才,等.WIFi分级用于预测糖尿病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病人下肢血管再通后伤口愈合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2):1293-1297.

[7] 蔡鸣,郭世贵,钟梓均.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氧液冲洗联合负压引流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2533-2535.

[8] 马恬,韩岩,张辉,等.小剂量胰岛素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2):1235-1238.

[9] 余宏建,阮继银,赵正平,等.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72-6774.

[10] 郭勇英,張军芳,贾存勤,等.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12):1749-1754.

[11] 张月娟,李木清,刘梨,等.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及纤维结合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1A):3872-3875.

[12] 刘雨松,王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变化的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17):1-2.

(收稿日期:2018-12-13)

猜你喜欢

胱抑素C糖尿病足关系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超敏CRP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病情进展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