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2019-05-24谢鑫宇
谢鑫宇
“村上有人种植的柑橘树‘生病了,我才去帮他们看了回来。”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的黄吉彬现在可是村里的“土专家”,村民们在种植方面有什么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黄吉彬。
2015年,在西安市工作的黄吉彬回到家乡荣县。“在外务工虽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出去这些年,我时常牵挂着家乡、关注家乡的变化。回乡创业是我的梦想,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带动乡亲们致富。”黄吉彬朴实的话语,流露出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自贡市荣县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发展的理念,在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部人才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对乡村有情怀的乡土人才培育,第一时间拿出“政策干货”,为各类人才在广大乡村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保驾护航。
多举并发 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乐德镇党委的帮扶下,黄吉彬在中科院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后,在天宫庙村建成了4亩年亩产值达几万元的沼液无土栽培蔬菜基地,流转土地200多亩,先后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河口镇、古佳镇等周边乡镇的农户种植沃柑近3000余亩。
谈及创业经历,黄吉彬表示,“当地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创业初期,由于技术原因,黄吉彬投入30万元购买的树苗几乎全部干死,这么大一笔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让他心里很焦虑。201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农场引进以色列先进的滴灌系统设备、安装三相电网,并将旱田改造为蓄水池。“设备花了20多万元,政府补助了10万元。” 黄吉彬说。
对于党和政府方方面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黄吉彬用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农场现在正在推出树苗认领活动,认领一棵树每年只需支付698元。”黄吉彬介绍说,每棵树苗他都会抽出98元支持扶贫。此外,黄吉彬还带动望佳镇等三个地区建立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帮助大家共同增收致富。“下一步我将继续以‘基地+专合社+农户的運作模式,带动农户走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同时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销路上,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面对未来发展规划,黄吉彬充满期待。
近年来,荣县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投入返乡创业的热潮。为此,荣县出台《荣县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 《荣县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的通知》等政策,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支持帮扶力度。此外,荣县县委组织部还印发《荣县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强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面向优秀农民工遴选村级后备力量,拍摄农民工返乡创业纪实专题宣传片,号召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荣县全县返乡创业农民工达9536人,创办企业(个体)总数1133户,实现总产值10.71亿元,创业吸纳就业总人数5.32万人。
层级孵化 构筑人才梯田
2015年,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新型农民,荣县实施“田园人才孵化3111工程”,以在家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为主,不断加大培育乡土人才力度,尤其是重点培育本土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通过农业专家坐诊、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等载体,搭建技术咨询服务、电商服务、学习交流等平台,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着眼于人才队伍梯次建设,在人才的培育上,荣县创新采用“层级孵化”体系,分三个层级培养人才。将优秀专家、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农场主、企业家和优秀农业技术人才送到高校培训,提升理论和技术力量;立足于“以人才孵化人才”理念,整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组建师资团队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真正扎根农村、在农村真正生产的技术骨干;对于“老式农民”,则采取通俗易懂的技能传授模式进行手把手教学,并结合每家每户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把农村在家劳动力动员起来。
“‘层级孵化最大的特点是体现对人才效用的充分利用。”荣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才办主任吴文根总结道,针对不同层级的对象,采用不同培训模式,使人才培育发挥最大效果。目前,培育出来的乡土人才正在成长为当前荣县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3年,担任正紫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一职的吴剑被派驻到四川大农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并担任要职。作为科技特派员,从那时起,吴剑就带领着“大农和”团队,切实为当地百姓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要想让农民按照标准化来生产,必须有整套技术和服务支撑,否则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是杂乱无章的。”吴剑表示,定期从产前、产中和产后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指导,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和种植能手。
近两年来,荣县共培育了50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强大的“生力军”。(责编/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