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5-24刘姝含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4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劳动力常态

刘姝含

经济新常态是指今社会发展条件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如今中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供给有限、经济转型、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都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新常态,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户籍、财税、生态等发展都会发生变化,都需要进行积极转型升级。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桎梏着农村的整体进步,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而推动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要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对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形成正确认识,理性认识这一经济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不断纵深推进,“三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培养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提高农村的整体竞争力。笔者就根据我国农村先进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在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政策。

1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问题

1.1土地制度

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尚未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征地不透明,不利于农地进行土地流转。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宅基地大面积空闲,但是宅基地只能农村内部流转,因此导致其大量闲置;第二,尚未落实土地确认权。严重影响了其他非农业的发展。

1.2户籍制度

如今,我国户籍制度仍然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并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所享受权益不同,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存在。

1.3财税体制

我国在现阶段实行分税制,分税制的缺点会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第一,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收入偏紧,从而增加农村税收增加;第二,地方政府收入少,从而减少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补贴;第三,政府对农村的补贴、支出不断减少,直接对农村地区各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1.4农业生产率

如今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但是农村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人才来进行,农业生产率也和其呈正相关。因此,专业农业人才不足和传统家庭生态模式都阻碍着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策略

2.1深化土地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首先,明确土地制定,并且明确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确,土地归属权使用关系混乱,这就导致土地利用率大幅度的下降,不利于现代农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所以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要改变土地使用混乱的情况,对农民土地流转法规进行细化,并且做到明确规定。相关法规要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且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

其次,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流转机制。新常态经济要求社会各方面积极调动生产要素,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长时间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导致土地要素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所以我国政府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确保土地资源合理使用。

最后,健全耕地保护制度。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且第三产业、高兴技术产业开始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粮食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进行农村土地改革时,必须要做好耕地保护,确保国家粮食能够及时供应。

2.2取消户籍制度障碍,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

首先,在新常态下,农村劳动力不可避免的会像城市转移,但是因为我国的户籍制度导致很多农村劳动力难以真正成为城市户口。尽管我国放宽对这一方面的限制,允许农民自由流转土地,但是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的难度仍然很大。所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必须要消除户籍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其次,切实保障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新常态经济下,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发挥自身的作用,取消户籍制度的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限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户口登记制度来消除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让转移到城镇的居民具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消除户口上的差别化待遇,保障转移至城镇的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2.3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做好政府职能

要做推动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政府对农村发展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当地政府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给予农村各个产业相应的资金支持,确保农民增收、创收。虽然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政府要推出农村地区资源和要素流动市场,让市场机制要调配资源。如果政府一味的参与,将会扭曲整个市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多产业融合

在新常态经济下,传统的家庭农业经营模式将逐步转为规模经营模式,从而让一些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且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势必会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发展现代农业。因此政府要给农村地区政策上的支持,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培养职业农民,从而以新科技、新技术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应当以农业为主,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从而建立第一、第二盒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创新多产业融合。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还可以将农业和旅游、文化、养老医疗相联系,激发农村经济新生命力,促进农民增收创收。

2.5做好农村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目前我国农村的支柱产业还是农业,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农历,将产生污染最小化。目前农业中主要产生化肥农药和废弃物的污染。因此我国必须要禁止产生严重污染的化肥农药销售,并且对种植地区的土质进行检验,从而根据土质来使用化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鼓励支持农民使用生物化肥,实现养植废弃物再利用。

其次,治理已污染地区,引进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宜居环境。因此就农村某些已被嚴重污染的地区要对其进行积极治理,增加环境保护的人力、物力投入。并且引入改革排污收费标准、污染补偿制度与污染奖惩等制度,推动农村生态经济等发展。

总之,随着最近几年农村改革进程加快,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确权工作不断完成,政府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农村地区势必会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鲜力量。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劳动力常态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