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质高效的营造林技术探讨
2019-05-24王长春
王长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其中,营造林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高绿化林的成活率,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最终在保证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我国的生态平衡,进一步推动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一、营造林技术种类
(一)自然更新
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多是通过地下茎萌芽、伐根萌芽以及天然下种等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结合不同程度的主伐,在其更新的过程中不用人为干涉而使其自然形成新林。经过自然更新的树木相对而言,物种呈现出多样性,且对外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及抵抗力较强,具有较高的自我修复能力,总体上来说,自然更新方式属于一种经济效益高、消耗成本低的营造林技术。
(二)人工更新
人工更新的方式基本上分为几种,主要为火烧造林、萌芽更新、植苗更新以及飛播造林。其中,火烧造林是指以火烧的方法对种植区域进行整体清理,并结合实际的清理情况进行区域内的土地翻整,而后实行人工补种。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把握火烧范围及时长等,避免对原有树种的平衡造成一定破坏。除此之外,对于混交林来说,有关部门及种植人员应从准确的相关数据入手,对其进行具体的计算,同时注意根据种植地实际地势来决定不同种类树种间的科学距离。在种植阔叶林前,应对叶子进行适当摘除,摘除量大致为80%,以此来保证其他树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萌芽更新的方式可以使得树种通过原有根系进行水分与养分吸收,树种生长速度较快,但可适用的范围较小,仅限于杉木、桉树等。而植苗更新造林则能够保证树木成活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便,不具备复杂性,同时所种植树木生长较为迅速,适用于大范围的林木种植,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地区中,大面积进行营造林种植的效果尤为明显。而飞播种植集诸多优点于一身,效率高、作业速度快、收效明显且有效节省时间与人力,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在播种前制定详细的播种计划,包括播种区域、播种时间等,并在播种结束后严格检查播种效果,对于树林后期的生长也要进行积极管理与维护,确保其正常生长。
二、优质高效的营造林技术
(一)作业设计
作为我国林业资源培育的重要基础,营造林种植工程的进行主要是以造林作业设计为依托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进行造林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应规定,遵循项目准则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事先对种植地区进行勘察,并收集有关数据,根据其地理位置进行作业设计,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确保其能够与周围环境、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相适应。
(二)从实际出发
由于不同区域内的地质特点各异,所选的造林位置与树种种类也有所差别。因此在进行造林前应对相应区域的地质进行检测,根据准确的数据对其合理分析,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确定最终种植地区,并进一步确定所种植树种。在此项工作进行时,要做到严谨认真,结合有关规定,加强对防护林的正确认识及重视程度,以此来保证所种植树种能够迅速成活、成林,获得稳定生长,并确保其能够对外界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等进行有效预防。同时注意对于树种与造林地的选择是双向性的,二者紧密关联、密不可分,在选择适宜的造林地的同时也可以选择适合在其区域内种植的树种。
(三)选好树种
种植人员在确定下来种植区域及种植树种之后,应开始准备对种苗的正确培育及科学种植。要想保证造林健康迅速的发展,就必须确保所选取树种及种苗具有高品质的特点,这是使得整个造林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在开展种苗培育工作时,应首先选择具有优质品质与良好遗传特点的树种,通过对树种的正确选择,以此来保证树种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要求标准,进而保证造林带的存活率及成林率,最终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四)调整造林结构
树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直接关系到大面积造林带的树木产量及质量,因而需要在造林带的过程中科学安排树木结构。结合各个不同树种的选择与分布,使得造林地经济与其对应的地质条件相联系、树种与培育相联系,对当前采取的造林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及时解决,适时调整造林结构,以此来保证当前造林不受经济发展及交通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就当前来看,造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为混交林与纯林。其中混交林主要是指种植树种种类保持在两种以上,而纯林则指树种分类较为单一。纯林由于其树种单一,树木的整体结构极其容易调整和管理,但无法对造林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利用,火灾威胁较大,且易造成地质退化。营造混交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这一问题的出现,此种造林方式能够充分利用造林区域的土壤条件,通过对各类树种结构的科学布局,大幅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及成林率,在保证其一定的生长速度的基础上,加强树林的防护能力。
(五)营造林设计
对于林业营造林项目来说,科学进行营造林设计是使得所有造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保障,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营造林的质量。因此必须注意几个方面;一,考察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严谨合理的造林方案;二,在进行方案编写时,保证其具备科学性、实用性,确保所获信息的真实度及可靠性,对于工程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排查;三,绘制造林设计图时,务必使其清晰明了,并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总之,大面积的进行营造林绿化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构成,因此有关部门及林业工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造林绿化技术水平,通过多次实践进行经验及教训的总结,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造林经验,进而不断推动我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防护林体系,最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05404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