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工荒”:年轻人择业背后的逻辑与传统制造业升级迭代

2019-05-24杨文滢

记者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招工骑手用工

杨文滢

近几年,不少制造业工厂面临的“用工荒”令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选择送外卖也不进工厂。对他们而言,传统的工厂与流水线,意味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风吹日晒的外卖工作也未必轻松。相比外卖工作不确定的业务量,工厂的工作环境与稳定性,其实更胜一筹。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一代农民工,不愿再像父辈们那样在工厂埋头苦干,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还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多变的就业趋势所致?

月薪万元,还是招不到人

今年,企业招工难在制造业密集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再一次涌现。春节过后,工厂陆续开工,工人迟迟不到位,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工厂里的一线工人流动性大,大型工厂几乎全年在招聘,但往往是“招八百走一千”,制造业面临的“用工荒”愈演愈烈。

广州市海珠区大塘村有一个约两百米的小型招工市场,一位招工人员表示,这里勤快些的制衣工人,每月能挣到1万至1.2万元,但眼下日薪开到600元了,应征者还是寥寥无几。广州海珠区的康隆大街,招工的老板站在街头,高举招工牌,招工队伍长达500米,现场的招聘人员与应聘人员比例竟然达到了10∶1。

另外,官方公布的信息也显示出今年制造业招工的严峻形势。东莞市人社局公布,2019年东莞市800多家用工企业年初空缺岗位近10万个。

“招工太难了!”这是很多制造业老板和招工负责人的心声。

然而,一面是企业招工难,另一面应聘者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并不容易。

一位应聘者表示,“现在是找工作好找,但是找好厂不是很好找。另外,不愿在这里工作,主要是熬夜时间太长,压力太大”。

广州制衣业的一位老工人这样抱怨:“每月近一万的工资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不是每月都有这么多钱,没有任何额外补贴,更没有五险一金。每天都要在灰尘堆积的环境里拼命干活,吃饭都是在岗位上吃而且饭后无休。这个行业真的很辛苦,那些在格子间坐惯了的年轻人谁能忍受这些苦啊!这一行确实很迷茫、无奈……”

另外,许多知情人员也表示所谓的月薪7000、1万只是理想的数字,实际上不可能拿到那么多。

年轻人到底去了哪里?

制造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弱,年轻人都去了哪里呢?答案是新兴服务业。

信息化时代,“懒人经济”加速了外卖市场的发展,外卖O2O不只限于餐饮行业,还广泛面向新兴服务业。美团2018年发布的《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80、90后为骑手群体的中坚力量,占比高达82%。值得注意的是,31%的骑手上一份工作正好是产业工人。

上班时间灵活、收入有保障、时间自由是他们选择做外卖骑手最重要的原因,这也正是制造业工厂不能提供的。报告显示,自营骑手的收入最为可观,多在6000~8000元;众包骑手多采用灵活就业方式,收入多在4千元以内,和从事其他工作收入基本相当。

当然,最好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外卖骑手的工作为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不少年轻人也因此不再外出务工。

另外,新兴服务业不只外卖骑手,还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员数量已经达到300万,平均工资在6200元左右。从年龄来看,80后是快递员大军的主力,90后紧随其后且占比提升显著,总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国家统计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省内流动农民工占比增高,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9.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年轻人择业背后的逻辑

“送外卖还是进工厂?”—— 这一热门之问是80、90后新一代农民工面临的共同的职业选择题。对社会来说,这显然是值得欣喜的进步,因为这些年轻人进城就业时有了比他们父辈更多元的选择。而当下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不进工厂,客观上反映了两方面的变化:

除了基本的温饱与物质需求,他们更追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层面的精神需求,渴求愉悦的工作环境,珍视工作中是否能享受到自由和新鲜感。相较工厂流水线让人倍感压抑、束缚的刻板工作氛围,外卖行业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劳动强度也可以自己掌控,足够努力的话,还能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

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此后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4.9%,比第二产业高出16.8个百分点。“互联网+服务业”的兴起、共享经济的风口等,创造出许多新职业,外卖仅其中之一。这些新职业不仅为年轻农民工提供了更多谋生的选择,也正好契合了他们内在的需求。于是,人随产业走。

中国的人口抚养比正在从9∶5变成5∶9,意味著中国人口正在从9亿人养活5亿人,变成5亿人养活9亿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而据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净增人口世界占比显示,中国的净增人口仅占全世界的不到 10%。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我国巨大的劳动人口优势。而现在,劳动力人口、年轻人越来越少的趋势明显,高效率的互联网快递、物流行业的用工需求激增,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权,成为掌握稀缺资源优势的一方。因此,年轻人也就自然而然地趋于从低工资、低附加值的工种向高工资、高附加值的工种转变。

年轻人成了资源优势方,有了选择权,谈判筹码自然升高。商业的进步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更高的效率。而所谓“低效率”行业,是这个行业要靠每个人工来创造价值,如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的富士康流水线等制造业。互联网则是“高效率”行业,靠智能算法,靠机器报价,所提供的服务也更精准。

当下,快递、外卖所处的互联网行业明显比传统制造业创造了更高的效率优势,也意味着可以给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因为互联网在其他方面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效率优势。因此,年轻人纷纷涌向了外卖等互联网行业。

“用工荒”倒逼传统制造业升级迭代

目前,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的流动已成明显趋势,传统制造业与其抱怨,不如积极地将其视作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民工不选择进工厂,势必会造成工厂劳动力严重短缺。如何促进年轻劳动力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间的流动回归到平衡点,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反思制造业不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在企业管理上做出调整,改变待遇低、强度高、保障少的现状,让工人有足够的获得感,把目前从事的工作当成事业,而非暂时谋生的手段。

其次,制造业工厂应尤其注重工人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交流、研讨平台及机会,使其充分感受到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创设有效拓宽进修及提升渠道,让员工对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

另外,应明确的一点是,像父辈那样别无他求的劳动力已经被新生力量迭代,年轻人除了工作,还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制造业应尽力转变工人“工厂、食堂、宿舍”三点式的机械工作模式,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创设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社交、文娱活动。

更重要的是,面对第三产业兴起对劳动力不可阻挡的吸附作用,传统制造业首先要考量的是如何通过新技术升级自身,改变过去过分依靠劳动力发展的传统理念和路径,减少对劳动力的过分依赖。比如,改进生产技艺,用机器取代工人从事机械、重复的工作,让工人来操作、管理机器,培养更多安装、调试、维护机器工作站的技能人才等。这些新工种对工人技术和素质的要求更高,同时他们也将获得更理想的薪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资源的流动,释放出的信号值得我们深思。传统制造业遭遇的“用工荒”,并非外卖等新兴行业对传统制造业的伤害,反而是其转型的时机,不管是智能化发展,还是与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都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经济角逐中升级迭代。制造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并不需要所谓的“保护”,而是要适应变化,革新升级。或许,这才是这场“用工荒”背后的最优解,也是解决当前制造业“招工难”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招工骑手用工
小小骑手,快快冲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留守媳妇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一份沉埋的孤证与文学史结论
女骑手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永春县多措并举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工作
招工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