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2019-05-24张采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苏联政治改革

张采

【知识梳理】

一、冷战

1.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二战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1949年,德国分裂。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②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③军事上: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固定下来。

4.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5.易错警示: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苏联解体是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以美国为首;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简称“华约”。它们是两个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欧洲的发展

(1)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洲的联合

(1)概况: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欧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美国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4.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③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之后,它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

(2)建立过程: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②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作用: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经互会:①成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②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魯晓夫改革

①内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②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科技上,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上: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不佳。②政治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①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东欧出现政治多元化。②概况: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①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果失败。②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

四、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亚非拉崛起的象征——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猜你喜欢

苏联政治改革
办公室政治
武装保护苏联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政治法律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