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答妙方

2019-05-24张秀芬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选择题题型漫画

张秀芬

材料型选择题是中考历史试卷的主要题型之一,它知识覆盖面广,解答技巧性强,常使考生丢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这类试题的解答方法非常必要。现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的部分内容为例,与大家分享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妙方,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答方法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是题干为材料(文字、表格、图片等),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它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作出正确判断,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

解答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識;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二、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题型分类

(一)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点】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

【方法指导】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主题;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示例】

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B.人民群众用小车参加淮海战役

C.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D.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知识。材料“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表明的是战争胜利原因。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选出正确答案为C。本题容易错选B项,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只从表面直接解释,没有真正读懂材料。

(二)数据型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数据图表形式出现,能较直观地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数据型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据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的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

【方法指导】以数字表格、饼状图类材料题为例说明。首先,要读懂材料,理解表格或饼状图中数字反映的问题。通过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在表格或饼状图中挖掘有效信息,抓住关键,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其次,将表格信息或饼状图信息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联系所学知识,确定正确答案。

【典型示例】

2.下面是1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简表。这一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1912年1920年发展速度(1912=100)年平均增长率(%)

华商纱厂纱锭50.9万枚159.8万枚313.612.1

华商纱厂布机2616台6675台255.211.0

A.实业团体大量出现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反帝爱国斗争高涨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认识。题目中的有效时间信息是“1912—1920年”。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912年至1920年,华商纱厂纱锭和布机平均每年以12.1%和11.0%的速度增长。究其原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黄金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倾销,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阻碍,这种阻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为减弱。一战期间,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中,外因是最主要原因,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B项是内因,D项是外因。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学生容易错选B项,出错原因是没有分清楚内因和外因,对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理解不深刻。

3.右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

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解析:第一步:读懂饼状图,通过饼状图的数字,理解题干所问的“这一变化”是指什么变化。题中的有效时间信息是“1913年”和“1919年”。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从1913年至1919年中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从7.0%增加到了24.4%。第二步:探究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的机会。经过这样的分析,最后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三)图片型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点】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有关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等的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等能力,以及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该类试题对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方法指导】首先,充分审题,理解考查意图。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其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合,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并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正确答案。

下面以历史地图题、漫画题为例分别说明。

历史地图作为信息载体,包括疆域图、布局图、形势图、交通路线图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等。首先,要关注地图所提供的信息,如历史地图的标题、图例,图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释文字等,判断图中涉及的朝代、时期特征。其次,要把地图反映的内容和历史知识紧密结合,进行分析解答。

历史漫画题通过夸张、形象的漫画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能通过漫画及画中文字,提取信息,结合相关课本知识进行概括解答。解答時,特别要注意观察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画面形成的特定背景,画中对特定情境的提示和标注,漫画的标题名称等。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要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

【典型示例】

4.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北伐战争B.十年内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分析理解能力,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转折事件,共产党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战略决战中的两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图片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

《磨好刀再杀》。这幅漫画反映的是蒋介石的哪一政策?()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漫画中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漫画中的人物左手高举“和平方案”的盾牌,右手却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之名,卖“内战”之实。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使大家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所反映的内容是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的政策,即正确答案是D。

总之,在平常学习历史的时候,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时间、空间概念,注意对历史事实、概念的分析、理解、记忆,重视图片知识的储备。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取得优异成绩。

【举一反三】

1.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次战役应该是()

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3.右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某一阶段发展示意图。产生该现象的国际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投资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4.右图是一张蒋介石和毛泽东

难得的合影。这次合影应是在()

A.黄埔军校建立时

B.北伐战争时

C.西安事变时

D.重庆谈判时

5.下图是1947年《东北画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

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

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1.B2.A3.B4.D5.C

猜你喜欢

选择题题型漫画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