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区域空间定位
2019-05-24万永成
万永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文字往往不能够尽其意,地图成为重要的第二语言。研究近二十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大家得出一致看法:无图不成题。如何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便成为师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区域性地图所反映的内容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区位,二是区位因素,三是区位特征,后两个方面则基于区域空间定位。因此,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相关内容便成为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首要任务。
一、革新地理教學理念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思想和理念是根源,只有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1.确定新的教学思路。
如果将地理现象比喻成树叶的话,区域定位就是树干。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重视地理教学,改变不合理的教学安排。在有关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通常主要向学生讲授区位特征和区位因素,而忽视了空间定位,这种教学一定是低效的。
2.确立新的学习思路。
哲学中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完善过去那种本末倒置的地理课堂教法时,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重视区域空间定位。只要不断渗透,学生一定会认识到区域空间定位的重要性。
二、方法与案例
关于区域空间定位的学习、掌握不像其他学科,笔者在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做一下总结。
1.新的教学手段的尝试。
与之前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手段先进了很多,而且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在有关区域空间定位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是以课本为本。如果我们能够用课本上的案例解决地理问题,那么,课本的配套地图价值就很大,所以,我们每节课都可以带领学生利用配套地图来完成区域空间定位教学。例如:研究对象的经纬坐标、海陆位置、周围的相对位置等,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空间印象。二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妨将课本中的某个区域,用多媒体分别由小比例尺逐渐到大比例尺,或由大比例尺逐渐到小比例尺的顺序,呈现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对该区域有整体与局部的认识,便于掌握。三是鼓励学生描图。描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描图,学生可以了解相关地区的相对位置和线条轮廓,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定位能力。
2.学习中的具体策略。
对区域地理的准确定位,是影响答题效果的关键。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的趋势是区域的微观化、地图的大比例尺化、定位的精确化。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总结,这样,才能在答题时做到快速、准确定位。
首先,指导学生判读经纬网。看图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沿着某一方向看,比如沿某条经线或纬线,观察山脉、河流、铁路、公路等,并分析沿线的气候、地形、城市、人口及工农业生产等各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第二,从某个区域看,该区域内部各项地理要素的情况。读图时,应该注意顺序和条理性,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带有控制意义的重要经纬线,利用这些经纬线对题目中的设定区域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轮廓定位。轮廓比较难以掌握,需要“相看两不厌”。反复浏览区域地图,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空间定位。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头脑中要逐步构建一幅带有经纬网的地图,多读多看多画,动脑动手,注重不同区域间地图的对比;还要经常与同学交流,探讨区域地图的内在规律和学习体会。
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改变认识,寻找方法,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区域定位将变得简单。我相信,只要有想法,就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