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花香,浓浓情思
2019-05-24周俊根
周俊根
一位诗人说,没有什么比花儿更适合寄予情思。申琳见槐花飘香,一串串小花,把其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孙江月漂泊在外三十年,风雨人生总忘不了儿时的经历,那唐干花的姿色,那唐干果的甘甜,那唐干酒的滋味,那山民采摘的虔诚与辛劳,于其心中永生不灭;暮年的孙犁,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其内心的惆怅……
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2018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品读】
《槐花飘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槐花飘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对故乡美好回忆的情感载体。文章开头写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把作者的思绪带回满村开着槐花的故乡。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回忆了故乡槐花的香:香在枝头、香在嘴里、香在田间。读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也仿佛走进了那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的中原大地上的村庄。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流露出作者对槐花的喜爱,对故乡的眷念。
【思考】
1.文章为何以“槐花飘香”为题?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心不在焉”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会“心不在焉”呢?
4.文章主体部分从哪几方面展开对故乡槐花的回忆?
5.首尾呼应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一。
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唐干花
孙江月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的十直镇桃花村蒋家山,这里长着一种别致的植物,名叫唐干花。它長在山野里,白如雪,亮如玉,风吹行过,像翩翩起舞的仙鹤,满山遍野里飞,令人眼花缭乱,恍兮惚兮,如醉千年陈酿。这里的人在心中把它视为“仙狐花”,每到花开时节,上山顶礼朝拜,以酒助兴。
②在我看来,世界上有哪一种花,能像家乡的唐干花,这样奇妙梦幻,这样纯白透亮,这样美丽迷人?
③唐干花,别名糖罐子,属蔷薇科藤蔓植物,多长在海拔五百米以上的山坡、林区。其枝干暗红,网状,蓬生,全身长有短刺,刺长不足方寸,尖如绣针。叶子椭圆形,周边有锯齿,青绿,如翡翠。花绽前,花蕾仰天冲,外围有毛茸刺包裹,密无缝隙。花绽后形成玉盘,大如莲花,可盛装数颗珍珠。唐干果,形如腰鼓,不大,与落花生相上下,果核数粒,小而多,如芝麻。果皮即果肉,薄,甜如蜂糖,可入药,治哮喘,泡酒,是止咳、生津、补肾的好偏方。
④唐干开花,正值人间四月天,与它一齐盛开的是桐子花、映山红……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红的红,白的白,各显姿色,竞相风雅。
⑤而唐干开花尤为独特,它开花出神,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的天鹅还白,比地上的雪花还白,比江南的丝绸还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能照你前行,仿佛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⑥更有意味的是,冬至时节,唐干成熟,山里人就热闹起来,一个个手舞足蹈,唱着前人唱的歌谣:
“冬至到,唐干熟,上山采摘不在屋。哥快来,妹快去,颗颗唐干甜如蜜。”
⑦那歌谣声自在、舒畅,声声悦耳,此起彼伏,回旋在林间。是啊,男女老少倾村出动,采摘不息。而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们,也蠢蠢欲动,把牛羊赶到一里以外的观庙井坝去放。那里草木丰盛,唐干成片,一网一网,红彤彤的,像玛瑙,如同枣儿一般,密密麻麻地挂满枝条。
⑧我们怎么采呢?大人手上戴一双帆布手套,拿着剪刀,我们小孩就举起树杈,往上拉。但唐干果不那么好采摘,周身有尖刺护卫,稍不小心,就被它蜇得疼痛难忍。但我们还是有办法对付它,把剪下的唐干果放到平整的石板上,用脚踩到上面,轻轻地来回滑动,听它扑哧扑哧作响。就这样,唐干果的刺毛被扒落。装入自编的篾篮,待天入暮,大伙儿赶着吃饱的牛羊回家。
⑨经淘洗晾干后,将之倒入瓦酒缸,加入自酿的白酒,然后盖好用土泥密封数日,天然醇美的唐干酒就此形成。极为有趣的是,待到过年,人们按旧俗,男贴对联,女写祈符,每家每户将唐干酒拿出来喝,不论妇孺老小,都开心使劲地喝。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嘴里就不断地念着:
“唐干花,白狐仙,女人摘了成天仙……唐干酒,滋补药,男人喝了娃儿稠……”
⑩光阴荏苒,如今我成人在外,漂泊工作已三十年,风雨人生总忘不了儿时的经历。那唐干花的姿色,那唐干果的甘甜,那唐干酒的滋味,那山民采摘的虔诚与辛劳,于我心中永生不灭。
(选自2017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品读】
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人们的情感世界更是丰富多彩。作者漂泊在外三十年,风雨人生总忘不了儿时的经历,眷恋家乡的唐干花。文章开篇作者通过文学性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唐干花的美,第三段又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唐干花作具体介绍,使读者对唐干花有具体的了解。文中作者两次引用与唐干花相关的家乡歌谣都,反映家乡独特的生活情趣,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增添了文章的阅读趣味与表现力。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经历的怀念,流露出对家乡的唐干花的喜爱之情。
【思考】
1.第①段和第③段都对唐干花作了具体的介绍。其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表达效果又有何差异?
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任选角度对第⑤段作简要赏析。
4.文中两处引用了家乡的歌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5.文章结尾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呢?
菜花
孙犁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風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988年5月2日灯下写讫
(选自《孙犁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品读】
孙犁的作品素以清新、淡雅、飘逸著称。该文由花及人,借花明理,令人深思。文章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萝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这三种菜花有着共同的外在特点:颜色素淡、色彩单调、味淡、朴素平常;也有着共同的内在意义: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能“亭亭玉立”,也能开花,也能招来蜜蜂,供人们欣赏。在这里,作者以一种赞美的眼光审视菜花,赋予菜花一种平凡的美,一种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尚品质。关于父亲的往事,与菜花看似相互联系不大,实际上父亲却像菜花一样,生活平凡却有着生命的美。文章由物到人,赞叹父亲平凡而艰辛的一生,歌颂平凡的人,歌颂平凡的人生。人生能轰轰烈烈固然伟大,能像菜花那样,在平凡中呈现生命的美丽,生命也照样的有价值吗?这就是本文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思考】
1.文中共写了哪几种“菜花”?这些菜花有什么共同特点?
2.文章的后半部分为什么要写父亲?
3.文章题目是“菜花”,为什么除了写大白菜外,还要写大旱萝卜和油菜花?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
②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参考答案】
《槐花飘香》
1.“槐花飘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作者对故乡美好回忆的情感载体。
2.环境描写。具体描绘了农历三月故乡槐花盛开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母亲正在做槐花蒸菜,其美味诱惑着做作业、看小人书的孩子,所以心不在焉。
4.从香在枝头、香在嘴里、香在田间等三个方面对故乡槐花的回忆。
5.文章从小区墙角的槐花写起,引出对槐花飘香的故乡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再次提及小区的槐树以及引出的对槐花的喜爱、对故乡的眷念。
《唐干花》
1.第①段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学性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唐干花的美。第③段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唐干花作具体介绍,使读者对唐干花有具体的了解。
2.主要運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理解:在作者看来,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花,能像他家乡的唐干花,那样奇妙梦幻、纯白透亮、美丽迷人。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比较、比喻、夸张等多种手法,写出唐干花的“白”,突出唐干开花“独特”“出神”的特点。
4.两处歌谣都于唐干花相关,反映家乡独特的生活情趣,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增添了文章的阅读趣味与表现力。
5.文章结尾一段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经历的怀念,对家乡的唐干花的喜爱之情。
《菜花》
1.共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萝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共同特点:颜色素淡、色彩单调、味淡、朴素平常,有顽强的生命力。
2.由物到人:父亲像菜花一样,生活平凡却有着生命的美。
3.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突出主旨;写大旱萝卜花是对菜花的衬托;写油菜花是为了便于引出对往事、对父亲的回忆。
4.①人生丰富多彩,有着广阔的空间,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施展才能。②人生能像菜花那样,在平凡中呈现生命的美丽,同样有价值。(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