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发展正劲
2019-05-24文丨刘永贵李佳旭
文丨■ 刘永贵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余庆县关兴镇狮山小茶海 (任然/摄)
新年伊始,余庆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五个回头看”主题活动,其中第一项就是“产业发展回头看”,关兴镇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是否流于形式、是否结合地域优势、是否符合群众生产需求、是否有助于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立足实际,确定了“2021年实现茶叶3万亩、果蔬2万亩、烤烟1万亩、生猪出栏10万头”的“3211”发展目标。
干净茶叶 惠民茶业
清明刚过,本应是明前茶上市的季节,但在余庆县关兴镇狮山村的茶园内,却才开始有忙碌的茶农在采摘嫩芽。
“狮山村的茶园地势都在海拔近1200米左右,春茶比一般茶园要晚了近10天。虽然迟到了,但我们的品质好,干净、放心,不担心市场‘不买账’。”狮山雾硒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冉茂林是最早一批在当地建立茶叶加工厂的企业家,也正因为他的带动,狮山村这个有30多年种茶历史的小山村在近年来将茶园面积发展到了1万多亩,而冉茂林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被选举为狮山村村委会主任。
一直以来,余庆茶给人的印象都是“干净茶、放心茶”,什么样的茶叶才能称为“干净”呢?冉茂林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的茶叶从2016年起,每年都要采集样本到上海的专业机构送检,均达到了欧盟标准。” 欧标茶是经过欧标认证,符合欧盟进口食品安全标准的茶品,但并非一定要出口欧洲,欧标认证是对于食品安全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检验标准,符合现在国民追求健康生活的诉求,成为区别于以往划分茶叶品质的新的价值衡量标准。
“宁要草,不要草安宁。”2015年,余庆县要求全县在茶园内取缔除草剂、杀虫剂、催芽剂等高残留农药,转而使用人工除草和采用杀虫灯、沾虫板等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的农药就达到了120多种。在这样高的标准要求下,要保证茶叶品质,最大的难题就是用工。
“今年春茶采摘季,仅狮山一个村,每天的用工需求都在3000人左右。全村59个村民组,只有3个村民组因为距离太远不能来采茶外,其他村民组有劳动力的都会来茶园。但就算这样,用工缺口还是很大。”冉茂林介绍,“夏秋茶加工时期的用工预计1500人,但那时候由于辣椒、烤烟等产业都需要大量人手,工资就算高于采春茶的时候,采茶工也不好招。”
身为村主任,冉茂林考虑的就不再是自己一个公司的事,而是整个村、甚至整个镇的发展思路。关兴镇茶园面积共有1.9万亩,根据余庆县2019年度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兴镇将用三年时间计划发展到3万亩以上,在新增茶园面积上品种以苦丁茶为主、绿茶为辅。
“现在对关兴来说,绿茶已经饱和了,不适宜再大量增加。今年,政府提出增加茶园要以苦丁茶为主,这是比较务实的。近年来,苦丁茶的袋泡茶销售量非常大,余庆苦丁茶的名气也有,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都已经打通,反而原料很紧缺,就目前的供需关系来说,余庆本地的苦丁茶原料供应是远远不够的。”从经济效益上,冉茂林也作过比较,“对我们企业来说,苦丁茶的利润要比绿茶高一倍有余,而茶农对茶园的管护也更简单和粗放,管护和采摘的用工量都比绿茶要低得多,老百姓也能轻松地赚钱。”
狮山村已有青山、大坪等4个村民组种上了苦丁茶,2018年,每亩综合产值超过7000元。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关兴镇调整茶产业结构坚定了信心。
化繁为简 提质增效
关兴镇是典型的农业小镇,正是因为这里长年以来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单打独斗、零星发展的情况较为突出。如果说关兴没有产业又不太公允,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有豇豆、辣椒、香菇,有家禽、山羊、生猪,有茶叶、烤烟、花椒……如果说这是农业产业大镇,这些产业又都未形成规模,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
多年来,关兴镇党委政府也作出了大量努力,从讨论中统一意见、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出了链条化压实责任、立体化拓展功能、多元化整合资源、常态化锻炼干部、精准化实现脱贫的“五化”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了“组织主导、国企搭台、十企一体”抱团扶贫模式, 全力加快了整镇脱贫步伐;开发利用优势土地资源,发挥集体经济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利用非公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投入、生产技术、销售市场的优势,探索出“企业放单、集体接单、农企利益相联”的“两单一联”模式……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都为关兴镇的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农历新年刚过,余庆县委书记令狐绍辉就来到关兴镇开展调研,在谈到产业时着重指出关兴镇要抓好产业,以产业促发展,解决增收问题。要立足镇情,从建设余庆茶第一大镇、养猪第一大镇、旅游第一大镇去定位思考,充分倾听民意、关注民生,通过发展产业助民增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随后,关兴镇及时组织了“产业兴旺,关兴怎么办”专题大讨论,针对关兴镇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定计划、谈目标、议措施。关兴镇党委书记赵松回忆道:当时的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最后一致认为要集中发力,全镇发展3万亩茶叶、2万亩果蔬菜、1万亩烤烟、10万头生猪的“3211”目标制定是切实可行的。
“稳步持续发展生猪养殖业、稳定剂巩固烤烟财税支柱产业、壮大发展茶叶产业、逐步做大做强果蔬产业。”关兴镇农业产业发展以此为定位。赵松表示,按照“3211”目标,就是要强化一产、突破二产、振兴三产问题,延伸产业发展问题。要在解放思想上、在做大规模上、在融合发展上、在攻坚克难上、在招商引资上、在树立品牌上下功夫,产业兴旺,思想更坚定,方向更明确,措施更具体,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干,干出成效来。
持续发力 未来可期
4月9日正午,记者来到位于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几子屯村民组的生猪育肥场内,正好遇见猪场清理完圈舍,一大群粉嘟嘟的小猪仔正陆陆续续地从货车车厢里跑到圈舍内。守着这一车300多只猪仔乖乖进圈后,业主刘银峰趁着下一辆车进场的间隙稍事休息后向记者介绍道:“今天就拉来了2500只猪仔,由于量太大,还专门把温氏集团的技术员也请了过来坐镇。”
在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上,关兴镇是有基础的。历年来生猪养殖大户就有10多户,加上散养户,年出栏就能达到1.2万头左右。随着温氏合作养殖场在关兴镇的落地,现阶段共有48个养殖大棚投入使用,2018年,温氏养殖大棚出栏就达6.6万头。
“生猪养殖最担心的就是疫病、资金不足和价格波动,还好,现在温氏集团在这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极大地支持。”刘银峰介绍,猪苗、饲料、疫苗都由公司提供,还派了专门的技术员指导,有任何问题随时上门来解决,产生效益后再与公司结账。最重要的是公司保底收购,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2018年正月期间,猪肉市场价波动很大,曾经一度跌至6元一斤,但公司年初与我们签订的协议收购价是7.2元一斤,价格的风险公司承担了,我们也松了一大口气。”2018年,刘银峰一个大棚就赚了20多万。
由于猪仔太小,公司担心养殖户喂养的存活率低,今年,温氏集团就建议刘银峰将自己的三个大棚全部用于猪仔保育,一个棚就能饲养1900头左右,刚进保育场的猪仔每只只有10斤左右,在保育场精心培养两个月时间就能达到50斤,再转售给当地专门负责养殖的大棚,这样存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保育的利润也能达到每头50元左右,一年可以保育四个批次。
根据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 关兴镇还将继续修建饲养能力更强的欧式大棚8个,届时全镇预计年生产能力近10万头,关兴镇也将实现黔北生猪养殖第一镇的目标。
在这个三年计划中,关兴镇以茶叶、果蔬、烤烟、生猪养殖为主打产业,通过产业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以农民持续增收特别是贫困户增收为目标,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土地利用,打造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搭上致富的“顺风车”,这是关兴镇以愚公移山之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善谋”之举。特色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增收“加速器”,贫困群众同步小康也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