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电视气象节目向新媒体气象视听产品转型的创新与重构
2019-05-24赵清扬李亚玲巫俊威
赵清扬,李亚玲,巫俊威
(四川省气象局,四川 成都 610072)
1 引言
我国各大省级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近十年来除了在影视制作技术上的迭代更新有所体现之外,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和过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外因在于新媒体的冲击与传统电视媒体自身的传播缺陷;新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传统的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媒资传播平台,从1987年中国第一封Email发出起,新媒体在我国就已经开始孕育了,虽然网络最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以人际社交功能为主,但是从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十余年之后,其作为媒资传播媒介的作用却逐渐凸显,并且发展迅猛,飞速冲击着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当然,对于传统电视媒体中有着悠久历史但非主流的节目之—天气预报来说,受到冲击和影响更是难以避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近几年来知名自媒体、新媒体平台以及层出不穷的气象APP在用户之间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接收天气信息的模式,因此,电视气象节目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天气预报电视节目落没的内因在于:自我国电视天气预报发展30 a以来,各省市气象局也争相学习、模仿,使我国的天气预报节目逐渐形成了其固有的模式,虽然之后内容上有一定的扩充,从单一播报城市天气和趋势预报到涵盖了气象新闻、气象科普、直播等,甚至细分到各个行业[1],例如农业、旅游、体育等专题气象节目,但是内容上仍然以单纯的天气预报为主,缺乏用户体验的有效反馈,由于播出时间、节目形式、广告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即使分行业的天气预报也并不能明显地体现其差异性,再加上大多数节目的主持人风格要求比较正统、刻板,并拥有统一的“标准化笑容”[2],使得主持人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很难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必然导致收视率下滑。
所以,基于上述内外两个因素的分析,制作天气预报节目除了要进一步实现全媒体发布之外,还要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在节目内容自身上去突破,如此一来,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媒介来看,都有利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和突破,从而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传播覆盖率,引起更多民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介绍
2.1.1 川台天气微博的简介 川台天气微博,是四川省影视中心授权发布气象影视视频、景区天气预报以及合作单位相关宣传的认证官方微博,自2017年6月开通以来,截止2018年7月,总共发布4 200余条微博,并达到35万粉丝量。本文的资料和数据,均来自此账号在新浪微博发布以来的真实信息。
2.2 省级天气预报节目向创新天气预报视听产品转化与重构的方法
2.2.1 基于新媒体的创新天气预报视听产品的概念 新媒体平台基于互联网传播,相比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不受固定时间、地点、场景播出的影响,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查看自己需要的信息。
正是因为新媒体平台是由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接收信息转变,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更要讲究“效率”,即内容不能太多、太杂,应该更直接,即直接给受众最想要的,也就是新媒体内容传播崇尚“短平快”的特点。
创新天气预报视听产品,就是要打破传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禁锢,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渠道为先、内容为王”的理念为指导思想[3],由重点预报天气转变为权威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科普、气象新闻、气象旅游、气象美食……等涵盖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突出权威性、趣味性,符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才能突破重围,在激烈的气象服务市场上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2.2.2 基于微博热度分析节目转化与重构的方法介绍 首先,将现有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风景区天气预报》、《卫视天气预报》等直接在网络播出,即除了电视媒体,还额外增加网络传播媒介,但时间仍然相对固定,节目内容还是以传统天气预报电视节目为主。
用一种简单平面排版的方法,每日更新峨眉山天气预报,分别从观日出云海概率预报、峨眉山金顶气象站招待所空房信息、山下主景区预报、峨眉山景观介绍和每日预报这几个方面来全面展现《金顶天气》这个版块。
《气象记者直击第一现场》突破天气预报节目本身的限制,不再是固定的“主持人-卫星云图-天气播报”的形式,而是每逢有极端天气出现时,各地市州的气象主播就会到灾害现场实时播报最新情况,通过实时数据传输软件“风云即拍”上传,经过简单的影视后期包装和处理形成一个全新的突发性、即时性的气象新闻类网络节目。
2017年,四川省服务中心又尝试将气象科普、气象旅游咨询等融合到一档叫做《放眼看天气》的网络视听产品当中去,产品围绕网友最关心的气象相关的话题,具有权威、生动、有趣的特点,这档网络节目开播以来,获得网友一致好评,截止到2017年12月12日,栏目的累积播放量为69.7万。
例2 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并且,《放眼看天气》也是一档突破了电视媒体时长、固定时段限制的专家访谈类网络节目,根据网友对天气的诉求,直接向天气预报专家提问,以最高效率的方式解决大家对某种天气的疑惑。不过由于人员配置等多方原因,《放眼看天气》从微博开通以来,仅呈现了10期内容。
2.2.3 评估设计 我们会以“阅读量”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以及天气信息关注度相对比较高的某一时段,通过评论数、转发量这两个微博元数据所计算出来的微博热度来进行分析,最后判断其转化重构的效果以及哪种转化更成功、更受欢迎。其分析结果,将会对未来创新天气预报视听产品在新媒体上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气象新媒体产品进行精准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3 分析与结果
将不同创新天气预报视听产品在“川台天气”2017年6月—2018年7月一年来的总阅读量、以及2018年当中一个典型的强降雨时段即(7月9—12日)期间各类节目评论数、转发量这两个微博元数据所计算出来的微博热度进行对比分析。
3.1 总阅读量分析
图1 2017年6月—2018年7月日常节目累计阅读量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cumulative reading amount of daily programs from 2017/6 to 2018/7
从每日发布的情况来看,与旅游相关的《金顶天气》总阅读量远超其他内容,是每日发布传统电视视频《风景区天气预报》和《卫视天气预报》的9倍之多;是同为每日发布图片形式的《成都未来7天天气》的6倍之多。可以看出,人们日常对天气信息的需求与旅游成正相关,尤其是特色旅游服务,图2是金顶天气其中的一项日常内容。
图2 峨眉山日出预报Fig.2 Sunrise forecast of Mount Emei
由金顶气象站和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的晨观日出概率,观云海概率,都是前去峨眉山旅游的游客非常关注的内容,在现有市场上的气象预报产品当中鲜有涉及,所以传统气象电视节目向新媒体气象影视视听产品的转化,一定要抓住地方特色和优势,例如旅游景点特色景观等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另外,不定期发布的两个短视频内容,分别是《气象记者第一现场》和《放眼看天气》,前者是遇到天气突发情况的时候,由气象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灾害现场进行现场播报,有突发性也有实时性;后者是在某一天气信息比较受关注的时段,以访谈形式对气象专家进行采访,有科普性和权威性,两者尽管不是每天推送,但是相比之下,其受欢迎程度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放眼看天气》仅制作了10期内容,但总阅读量都大大超过每日推送的传统天气预报电视视频。
3.2 微博热度分析
3.2.1 微博热度的概念 微博热度本质上是指某一条微博引起的民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烈程度,如何定量来描述微博的热度,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指标体系。本文将基于微博的评论数和转发数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微博元数据来表征微博的热度,本文引入“唐小波基于LDA模型和微博热度的热点挖掘”中类比信息量的计算[4],衡量微博热度值的公式为:
其中m为川台天气微博中某类型栏目在2018年7月9—12日四川省暴雨频发时段,即天气关注度较高的时段发布的内容,其总评论数为c,总转发数为r,式中的1/(c+r+1) 项可以理解为在微博网络中,c为总评论人数,r为总转发人数,加上微博作者本身,便有总人数为(c+r+1) 的人群有对微博m的信息表示关注,而在这个人群中,作为作者发表该微博的概率便是1/(c+r+1) 。代入信息量的计算公式便得到这类微博栏目在这段时间的总热度值。当(c+r)=0时,Heat(m)=0,即该微博栏目的热度为零,同时这种评论转发数与微博热度正相关的性质也符合现实生活中对于高热度微博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对数以2为底,计算单位为比特(bit),本模型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计算[5]。
3.2.2 基于评论数和转发量所计算出的微博热度数据对比 “川台天气”微博原创栏目里,在气象信息被相对高度关注的一个时间段里,每一天,每一项的热度见表1。这4 d每天持续有热度的分别是《成都未来7天预报》和《金顶天气》这两项图片形式的栏目,说明以图片形式传播日常气象信息,每天都会有人关注,从《成都未来7天天气预报》每天的热度值可以看出,大家是习惯性地在关注;而《金顶天气》每天热度普遍更高,但是热度值不算稳定,时高时低,这是因为旅游气象除了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之外,还受节假日、旅游旺季、淡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表1 2018年7月9—12日日常节目微博评论数和转发数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weibo comments and retweets of daily programs between 2018-07-09 and 2018-07-1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气象记者现场播报网络短视频》虽然只有两天的热度值,但热度值都很显著,尤其是7月12日,达到了3.70,为这几天的最高值,这充分说明大家对突发气象事件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涉及到灾害天气的发生、预警发布、如何预防应对等相关信息。因此,传统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向新媒体视听产品转化,我们应力争有效、及时地传播对大众更有用的信息。
4 结论
电视节目向新媒体气象影视试听产品的转化与重构措施:
① 建议日常天气信息能更多向信息更直观、获取更方便的平面设计转化,并丰富其内容和形式。
②以视频形式呈现的内容,时长越短越好,建议在60 s以内,信息越直接越突出越好。
③研究显示开发的特色旅游景观预报受到公众青睐,是电视气象节目向新媒体气象影视试听产品的转化与重构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④高影响天气事件受众关注度高。尤其是灾害天气发生或突发灾害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段,力争通过视频、图片、专题信息等形式更有效、更及时地传播有关实时灾害天气追踪、预警发布、如何科学防灾减灾等更实用的信息。
⑤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资料的序列时间较短,因此研究结论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随着川台天气微博内容的持续更新,在数据获取较多的前提下,研究结论也会随之得到更有价值的扩展和延伸,对于天气预报传统节目在新媒体上创新将会起到更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总之,将现有的电视气象节目巧妙地转化为创新气象视听产品,不仅能突破传统电视气象节目的形式,丰富传统电视节目的内容,还可以促进新媒体平台,从而实现全媒体气象服务产品的良性、全面的发展。不过,目前对于如何合理地转化,上述研究虽然已提出一些建议,但由于研究的时间序列较短,仍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再进一步验证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