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研究

2019-05-24段锋张珍

中国核电 2019年2期
关键词:技术支持核电厂业绩

段锋,张珍

(1.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23;2.国家电网十堰供电公司,湖北 十堰 442000)

核电厂在建造期间主要应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工程建设,二是生产准备,前者由总承包商和若干承建商共同完成,后者一般由业主或专业化运营公司完成,并最终由其负责建成后的生产运营。由于核电厂运营和常规电厂运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核电厂生产运行期间安全稳定性要求高,因此作为核电厂建设两大核心任务之一的生产准备工作,越来越成为核电厂业主关注的重点[1]。

核电厂投入运行前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建立生产管理机构、培训生产人员、建立管理程序和技术文件体系、采购生产所需的物资、系统设备验收与接产等。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涉及面广,接口多,组织实施复杂,要求大量的人力、物资和资金等各种资源的投入等特点[2]。核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质量不但直接影响机组能否顺利投产,而且关系到机组在全寿期内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

本文主要探讨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 (以下简称 “模型”)的研究,阐述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目标,梳理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管理及业务流程,为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给出指引,最终支持在建核电厂系统的、高效的开展生产准备各个阶段的业绩改进活动。

1 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3-4]

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总体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计划、分阶段调整生产组织机构,完善生产管理程序体系及安全质保体系,确定生产指挥体系。

2)培养一支具备核安全文化素养和过硬技术能力的生产队伍,保证调试及试运行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并为机组长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打下基础。

根据生产准备的总体目标,生产准备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技术及文件准备和物资准备等方面内容:

1)组织机构:制定合理的生产组织机构调整方案,按计划、分阶段调整生产组织机构,确定生产指挥体系和内外联络接口关系,以适应运行和在建机组建设齐头并进的形势。

2)人员配置:按计划完成人员招聘、培训和授权工作,及时配备运行、维修、技术支持等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按照 “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的原则,注重关键技术岗位与管理人员的培养与选拔,同时合理考虑不同学历的人员配备比例,形成生产队伍的合理梯队。

3)技术准备: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外部技术支持网络;积极介入工程设计、设备采购与监造、安装与调试,使生产人员熟悉系统和设备,掌握设备的运行特性,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积累运行经验。

4)文件准备:编制生产准备相关的管理程序,明确各职能部门生产准备的职责及工作接口;编制生产管理程序,规范试运行期间的生产管理活动;完善生产管理程序体系及安全质保体系;编制运行、维修、技术支持、安全及辐射防护等生产领域的技术程序。

5)物资准备:编制生产物资需求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编制生产物资清单,参与总包方生产物资管理的监督工作。审查生产备品、备件的清单,优化库存。完善各类工器具的接收和借用管理制度,确保机组投产后相关工器具的完整性。

6)移交接产:做好移交接产工作,规范系统、设备及厂房的移交工作,实现建造到生产的顺利过渡。

7)其他专项:做好各种专项准备,包括在建机组大修准备,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建机组模拟机、相关实验室筹建等。

2 业绩改进模型

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将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管理流程、核心业务流程、支持流程予以划分,以生产准备的文件准备、物资准备和人员准备为三大目标,描述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内涵。对于模型中生产准备业绩改进部分,用虚线框图的方式描述内外部能够提供给在建核电厂业绩改进的技术支持,以不断改进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业绩水平。本文搭建的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见图1。

图1 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Fig.1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odel for production preparation of NPP

2.1 管理流程

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及调整、人员招聘、经验反馈、预算控制、生产准备信息系统、安全与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组织机构设置及调整是指根据工程进展和生产准备的需求,对生产准备组织机构进行设置或调整,成立运行处、维修处、其他各职能处室并成立相应的科室。

人员招聘是指在生产准备阶段进行人员的招聘工作,为调试及接产试运行准备人力资源。

经验反馈是指通过有效的经验反馈,将已建成机组以及同行核电厂的良好经验应用到在建核电厂工程建设中,最终建成符合预期核安全要求的核电厂。

预算控制是指在建核电厂业主有效实施和控制投资及预算活动,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和提高项目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

生产准备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和完善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信息系统,使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应涵盖运行值班与隔离、维修计划与实施、设备与物资管理、配置管理、辐射防护、安全监督、经验反馈、人员授权、文档管理等部分。

安全与质量管理是指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核安全与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消防和保卫体系、应急响应体系,通过体系规范运作、生产准备目标与活动满足安全与质量要求。

2.2 核心业务流程

核心业务流程包括五个方面:人员培训与授权、物资准备、文件准备、移交接产以及试运行,其中人员培训与授权、物资准备及文件准备工作是为了最终实现移交接产工作,移交接产后开始试运行工作。

人员培训和授权是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核心和成败的关键。生产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主控室操纵员的培养,人员培训工作的核心是主控室操纵员的培养,这也是获得首次装料许可证的必要条件之一。

物资准备是生产设施、备品备件、工器具、材料和易耗品等物资的采购实施过程。针对运行部门,物资准备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满足调试接产进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可靠性。

文件准备是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核心内容之一,技术程序是生产运行活动的指南,是调试、运行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的载体,是实现 “一切按程序办事”管理目标的文件基础。必须充分利用调试及试运行的验证机会,调试必须将生产技术程序的验证作为调试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移交接产是核电工程建设向生产运营移交最重要的环节。营运单位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移交接产的各项工作,并全面负责接产质量,必须建立严密的移交管理制度及质保监督体系,确保移交的质量。

试运行阶段是指首次装料后到商业运行前所处阶段,该阶段的生产准备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工程遗留项的清理及收尾工作,全面验证生产准备的质量,参与制订调试启动计划及负责接产后维修活动计划,为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2.3 支持流程

支持流程包括工程参与、计划管理、专项工作管理、执照申请和联网管理等方面。

工程参与是指在工程建设阶段生产人员适当参与核电厂设计审查、招评标活动、设备监造、执照申请以及安装和调试等领域工作。生产人员可以借助工程建设阶段的参与机会,深入熟悉系统设备,提高各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技能,为顺利接过机组并运行好机组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划管理是指生产准备工作建立严格的计划控制体系,理顺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切实落实工作责任,遵照确定的管理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准备工作。工程进度计划是制定生产准备计划的基础,生产准备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电厂的顺利接产和安全稳定运行。

专项工作管理是指无损探伤、燃料组件采购、全范围模拟机研制、改进项研究等工作的总体方案和总体计划制定与落实工作,也包括在建机组大修准备,环境、化学、计量、性能、辐射防护实验室筹建等工作。

执照申请和联网管理是核电厂在生产准备阶段的 “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核材料许可证”和 “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电力法规、条例、核电联网协议、售电合同及核电联网运行管理条例实施联网相关活动。

2.4 业绩改进

在在建核电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中,针对管理流程、核心业务流程和支持流程分别给出了内外部能够提供的业绩改进方面的技术支持。

针对管理流程,业绩改进可以利用的技术支持包括:生产准备大纲审查、核安全文化建设、对标管理、建立业绩指标体系、体系策划咨询、技术交流与合作。

针对核心业务流程,业绩改进可以利用的技术支持包括:关键节点检查、同行评估以及技术支持。其中技术支持内容见表1。

表1 生产准备核心业务流程技术支持内容Table 1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duction preparation

针对支持流程,业绩改进可以利用的技术支持包括:设计交底、设备培训、首次大修准备、质保监察。

在建核电厂通过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来不断的提高在建核电机组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不断优化投资控制。

3 管理模型应用

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已经开始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核电)应用。中国核电以该模型为重要参考依据,建立了标准化的核电厂生产准备管理程序体系。同时,模型中的 “管理流程”部分,中国核电已经开始应用生产准备大纲审查这一有效的业绩改进手段;模型中的 “核心业务流程”部分,中国核电已经全面应用关键节点检查和同行评估,关键节点主要针对在建核电厂机组首次装料和首次并网节点实施,同行评估主要针对生产准备专项实施;模型中的 “支持流程”部分,中国核电已经逐步开始应用首次大修准备和质保监察,质保监察对象包括在建核电厂业主公司、重要承包商及供应商。

4 结 论

本文阐述了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搭建了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该模型将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管理流程、核心业务流程、支持流程予以划分,以生产准备的文件准备、物资准备和人员准备为三大目标,描述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内涵,该管理模型在中国核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未来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业绩改进模型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细化和完善能够提供给在建核电厂的技术支持,为在建核电厂生产准备的业绩改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技术支持核电厂业绩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管嘴堵板研发和应用
PHM技术在核电厂电气系统中的探索与实践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