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式急救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19-05-24王彧姣关争梅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急诊科演练

王彧姣 关争梅

急诊科是应对突发事件与接诊危重与急症患者的第一站,具有抢救任务重,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等特点。如何使急诊护理人员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急救技能过硬的急救队伍是急诊科亟待解决的问题[1]。传统的培训方法只单一局限于理论或者操作的培训,护理人员在真正面对紧急事件或急诊抢救时往往由于紧张忙乱等原因不能将培训过的知识很好的应用,无法短时间内有效的提升护理队伍的应急能力。我院根据急诊科护士不同年资与级别制定相应急救技能培训内容,配合急诊常见危重症的理论与抢救流程学习;模拟各急症抢救场景按照护士级别规定分工与抢救站位实施演练的三层次相结合的立体式急救培训模式,经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应急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培训对象

急救中心共有34名护士参加了培训,其中护士18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 4名;年龄21~52岁,平均 (33.7)岁。学历为中专 3名,大专16名,本科 15名;工龄 1~21年,平均(11.5)年。

2.培训方法

(1)根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相关急救护理技术培训:按照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业务水平等要素,将全体培训护士分为1~4级。根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设置急救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培训。技术培训采用分区域分项目落实培训,统一示范或在工作中一对一的指导,培训周期为二个月。通过护士分级培训形成护理人才梯队,为急救合理分工协作打下坚实基础,见表1。

(2)进行急诊常见危重症的理论与抢救流程学习:组织护士进行急诊常见危重症的理论学习,如呼吸衰竭、咯血、过敏性休克、急性心梗、脑出血、急性中毒与多发伤。熟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了解疾病的潜在风险与并发症,并根据所学病例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抢救流程,例如突发咯血患者抢救流程。见图1。理论授课在示教室进行,由护士长或专科护士进行专题讲座,每周2次,每次约30 min。

(3)根据抢救流程设计护理人员急救站位与分工并进行分组演练:按照护士分级实施分工定位,结合急诊常见危重病抢救流程进行抢救配合的演练。演练中所用的急救场所、急救物品、模拟人均为我院教研室提供的真实用品,从而真实模拟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每个演练小组由3~4名护理人员实施抢救分工定位,4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工作,3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循环系统护理工作,2级护士主要负责观察病情、记录、留取标本等,1级护士负责协助取物、留置导尿、场外支持等。如只有3名护士的情况下2级护士增加完成1级护士的工作。由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主持进行演习,未参与抢救的护士进行观摩,全部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问题,持续改进。见表2。

表1 急诊护士分级培训标准

图1 咯血的抢救流程

人员级别人员站位急救分工4级护士患者头侧开放气道、吸氧、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固定导管、连接呼吸姐、冰帽降温、胸外按压3级护士患者体侧心电监护、建立液路、执行医嘱、配合除颤、胸外按压2级护士患者足侧观察记录、采集标本、留置导尿、伤口止血、加压包扎1级护士机动站位协助取物、心电图检查、伤口止血、加压包扎、场外支持

(4)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科主任及护士长对培训对象进行培训前后规定项目进行逐一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技术考核的评价: 100~95分为优秀,94~85分为合格,85分以下为不合格。对不熟练的项目及时进行跟进以达到培训要求。理论考核评价: 100~90分为优秀,89~80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分组演练评价:分别对每演练小组与医生配合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流程正确、抢救措施到位、站位合理、动作迅速、顺序流畅、无重复动作、人文关怀、操作时间十个项目进行评价。100~90分为优秀,89~80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比较,由表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人)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急救理论考核成绩比较,由表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合格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人)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急救分组演练成绩比较,由表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分组演练合格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培训前后分组演练成绩比较(人)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扩展以及护理教育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临床的护理人员业务与技术水平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医院护理人员在学历、层次以及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加之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突发事件多、专业性较强,应对情况难度加大,急诊护士的培训面临着新的挑战。

按照不同资历将急诊护士分级并有针对性的设定与护士级别相符技术培训计划,明确其培训目标。进行分级培训后,不同层级护士掌握了与自身资历水平相适应的技术操作,其基础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护士分级进行技术培训不仅能充分发挥各层级护士的效能,而且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2]。

不同的疾病其抢救实施与观察重点亦应不同。培训完成精心设计的急诊危重疾病理论与抢救流程,将流程管理融入急诊常见危重病的理论学习,其效果明显[3]。以急诊急救患者需求为导向,流程中涵盖了病情评估、监护、吸氧、吸痰、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和管理、呼吸机使用、电除颤等技术培训内容,将多个单项技能融入急诊常见危重病例的抢救中,针对不同疾病的急救状态将急救技能加以有机整合,熟悉流程、协调分工,使急诊抢救效率进一步提高。

根据各疾病抢救流程按照护理人员级别,明确接诊危重病人急救护士工作岗位职责范围,以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确保急救质量[4]。急救医疗系统需要团队的参与,即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5]。分工定位抢救能使护理人员提高抢救时的整体感及责任感,充分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抢救效率[6]。随着新的急救模式、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急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7]。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并结合实际,才能提高抢救技能及各项综合应变能力,使患者真正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护[8]。

应用立体式急救培训模式后,急诊科不同层级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疾病理论知识与临场抢救能力都有显著提高。目前基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模式国内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如何有效的评价“立体式急救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及监督培训的落实与保持培训成果还需要更多元化的管理与评价系统,需要临床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急诊科演练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