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乡下有块田”
——陕西镇坪脱贫攻坚中社会扶贫模式的探索

2019-05-24丁涛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户爱心攻坚

文 / 丁涛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镇坪县,东邻湖北、南接重庆,辖7镇5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总人口5.96万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特困地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5年底,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镇坪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3个,贫困人口15519人,贫困发生率19.6%。

2016年初,我在镇坪县政府办公室任主任时,县政府办公室的包联村被调整到帮扶曾家镇向阳村。该村223户694人中贫困户就有133户395人。当时,这里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群众文化程度低,收入不稳定,且等靠要思想严重。村里多数青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人员,占到了该村贫困群众总量的50%左右。如何实现这部分群体的脱贫增收,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5年,网络流行一款小游戏——QQ农场和亲子乐园游戏。闲暇之余,与妻子孩子一起打理QQ农场和亲子乐园。一次在游戏时突发奇想:“群众最好的资源是土地,最好的技能是种地,如何把游戏与群众的资源和技能优势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

思路决定出路!于是,我在社会扶贫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推行“生态定制+贫困户”的“我在乡下有块田”社会扶贫模式,把捐款捐物的“救助式”扶贫,升级为订单采购的“激励式”扶贫,大力推动社会扶贫从救济吃、救助穿、捐赠钱,向扶志向、扶智力、扶市场深度转型。

心动不如行动!随即,我在帮扶的曾家镇向阳村确定10户贫困户,分别划定一块约0.1亩左右的土地,用毛竹或小树枝围扎起来,在里面种植纯天然、无污染的蔬菜或粮食,让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带着家人和朋友来种植或采摘蔬菜瓜果,付给土地主人1000到1200元不等的报酬,冠名“我在乡下有块田”,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有效路径。

“我在乡下有块田”项目在向阳村运行以来,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又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很快被县委、县政府和扶贫主管部门认可,并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公益项目进行大面积、规范化、有步骤的推广。先由镇村对有意愿、有田地、有劳动力的户进行摸底登记,确定土地地块,由农业主管部门或公司对确定地块进行检测,确保土地重金属等其他各项指标达标,再将土地围成菜园,安装相关设备,由镇村统一向外公布待帮扶贫困户和认购土地信息,认购人和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下单种植的相关品种,贫困户根据下单情况和认购人要求,种植相应粮食或蔬菜,种植的粮食或蔬菜成熟、经食品监管部门抽样检测合格后,邮寄给认购人,认购人支付贫困户劳动报酬。期间,认购人可通过手机远程视频实时掌握认购地块的种植及管护情况。

同时,利用苏陕协作、各类交流会、贸易洽谈会和网络媒体推广“我在乡下有块田”扶贫模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我在乡下有块田”的具体内容,使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来认购地块,来下种植订单,贫困户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当起了产业带头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在乡下有块田”扶贫模式推广后,全国各地认购土地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纷纷利用假期、周末等时问,带着家人朋友,到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签订订单,家庭之间走访,既满足了城里人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又加深了帮扶人和受助人之间的感情,还带动了全县的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和农产品的销售。

“我在乡下有块田”社会扶贫项目,2016年底在镇坪县曾家镇三个村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扩大规模,在钟宝镇建立了“我在乡下有块田”基地,全县也进行推广复制。2018年利用苏陕协作,常州市民爱心农场和爱心人士,已在镇坪认购地块850块,分别在曾家镇渔坪、牛头店镇水晶坪、上竹镇中心、钟宝镇新坪、曙坪联合等村建立基地近千亩,共带动1023户贫困户增收。

“我在乡下有块田”社会扶贫项目实施后,探索了一条新的社会公益扶贫之路。让社会人、企业通过自愿认领的方式,帮扶困难群众,自己也能获取所需的农产品。找到了一条贫困户增收最广泛、最直接、最简便、最现实的途径。困难群众拥有最多的是土地、林地,普遍掌握的技能是种地,让社会人士和企业认领他们的土地,购买他们的农产品,带动他们增收,体现了群众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变以前的给钱给物,为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和劳动发展生产,变等靠要为勤劳致富,获得收入,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能力,学习到了社会人士和企业经营的先进理念和行为方式。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让贫困户在土地认领、农产品销售方面增加收入,学习、掌握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从而在今后的务工中提高劳务价值。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通过“我在乡下有块田”模式的帮扶,可带动一大批困难群众和贫困户通过种田种地发展生产,在增收的同时,智志双扶,激活内生动力,全面摆脱贫困。

爱心有了反馈,认购者感觉有价值,被资助者觉得有尊严,爱心的双向传递迸发出更多正能量,达到了双向融合的目的,更多帮助了贫困户树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猜你喜欢

贫困户爱心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爱心树(下)
爱心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爱心的奉献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