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想说“十句话”
2019-05-24曹钢
曹钢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面对2019年,面对改革开放的新要求,面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经济研究者的视角上看,我想说十句话。
1 走好“绿色”现代化的路子。
“五大理念”是个统一体,每个理念都不孤立存在。“创新”第一,根本是发展;发展要“绿色”,要迈向现代化。脱离开“现代”的“绿色”,只能退回到原始状态去,终究是不可持续的。要谋求“绿色”与“现代”相统一的发展。陕西“绿色”有不足,“现代”更差,应从各区域、各行业、各产品生产的实际出发,寻找“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和载体。
2 按“两个毫不动摇”处理“国”与“民”关系。
“两个毫不动摇”,就是要把国企和民企都当作“自己人”。陕西国有经济比重大,倍受青睐。民企少而小,总被当作“外人”,支持不够。深化解放思想,一个真正把民企当成“自己人”予以关爱。重要的不是对个别企业的支持,而是形成整体上平等支持民企发展的氛围。另一个是在国企改革上下真功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由靠优恵政策扶持向深推制度、技术、管理创新转变,由单一型经济体向混合型经济体转变,由垄断独食式经营向竞争性发展转变。
3 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长”与“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不是量的调整,而是产业质的提升和转变。陕西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突出,产业规模较大。调整不应是简单地压缩它们,而是应突出鼓励创新,扶持它们向高端、绿色、高效和集群、集约化发展。同时加快制造业和其他弱势产业发展,努力提质增效。从而,让“长”的变“强”,“短”的增“优”。
现代化农业发展
4 培育陕北陕南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模式。
要树立山区农业也可以现代化的理念。扬长避(或补)短,把现代科技和工具同山区优势及特色发展、产业提升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破解瓶颈制约,放大固有优势,生产绿色产品。陕北应立足耕地整治,创造“土地整治+绿色特色产业+乡村综合治理”的基本模式;陕南把深山移民放在第一位,着力劳动力开发和林下经济发展,形成“移民搬迁+劳动力开发+产业新村创建”的模式。
5 打造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现代化经济体系。
城市群发展主要应定位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能用“城市相+”认识城市群,不能以“城乡分割”理解城市群,不能拿“行政组合”布局城市群。在“群”字上做文章,着力以产业集群带动整体性群体发展;在“网”字上下功夫,着力用网络把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在一起;在城乡“融合”上求创新,着力焕发城乡一体和区域性现代化优势。
6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根本是“创新人”。
科技是一种以人的智力为载体的特殊行业,人有积极性,才会有创新生机。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军民融合改革,都应着力于放活人、刺激人、鼓励人的思路,从根本上信任科技人才、尊重科技人才、放手科技人才,让人才有梦可追、有利可图、有事可做、有劲可使,破解陕西科技资源强而创新能力差的矛盾。
7 “一带一路”不要只说东西,忘了北南。
“一带一路”是陕西的大机遇,西安有望建成国际性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枢纽。现在政府重视了东西通道的建设,还缺少在南北走向上下功夫。榆林可对接“一带一路”铁路通道东、中两线和京新、京藏高速公路,这是个重大战略问题,可使陕西全省融入“一带一路”南北大通道,使西安真正成为扼守内陆中心,连接东、西、南、北,沟通国内外的中心枢纽。
8 基础设施建设应着力补短板和上台阶。
陕西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有很大提高,但仍有很多不足。应重点补短板、求质量、再提升。比如西安至榆林高铁应加快建设,以强化全省的“腰椎”。打通秦岭中的东西走向干线公路。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被称为“陕西第一路”的沿黄公路,徒有虚名,急需改造提升。应加快5G商用步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要求和思路,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9 文化旅游发展要立足大创业大发展。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已进入大发展的时期,陕西发展此方面产业条件优越,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很有条件做大:一是扩展面,由关中道扩展至陕南陕北;二是往深里挖,打造有深度的产品;三是面向国际,打造新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10 民生水平提高应强化人民的直接实在感觉。
要让人民有获得感,不能只靠经济数据的增长而说有提高,而要着力关系人民直接生活的投入和进步:一是让个人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二是让基本公共服务能优化提升;三是公共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四是多关注和加强困难人群的生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