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2019-05-23朱洋洋
朱洋洋
摘要:在对ARCS早期模型和现用模型的研究中,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探讨,设计出一款亟待讨论的新的模型。通过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研究,寻找出ARCS动机模型在教学运用中的实施策略,具体的运用步骤及其在每个阶段运用时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新模型;实施策略;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5-0268-02
1 ARCS起源
ARCS动机模型由凯勒教授提出,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被许多研究人员注意到。1979年,动机系统设计理念由JohnM.Keller在《动机和教学设计中设计:理论视角》中提出,这是ARCS模型的研究最早起源。通过人们深入研究探索,凯勒在1983年,正式提出激励设计模型四要素,分别是兴趣,相关性,期望和满意度。此后,在人们不断努力研究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模型。
2 ARCS内涵及构成
该模型有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和满意度。[1]A代表着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选择关注学习内容;R是指相关,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符合他们自身的客观需要和目前的认知结构水平,并跟生活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联系到一起;C代表着自信,学习者自身已经了解了一些相关信息,有一定基础,从而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S代表满足,学习者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己的期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暗示。 根据理论的组成部分,ARCS模型侧重于教学的动机设计,并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3ARCS动机模型发展
3.1早期模型。
1983年,凯勒正式提出了动机设计模型的四个要素,如图1所示。 包括兴趣,相关,期望和满意四个部分。
3.2现用模型。
目前的模型考虑了动机设计模型的四个要素,即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和满意度。[2]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利用适当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去生成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该模型如图2所示。
3.3 ARCS通用模型的讨论。
经过研究发现,现用的模型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信息在模型中仍未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进的动机模型如图3所示。此模型兼激发与维持功能,并且以维持功能为主。这个模型认为动机设计模型的四要素,即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意度,而每个要素中又存在激勵与维持部分。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个是指向性,这意味着心理活动选择性地反映一些现象并留下其余的对象;指向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激发。第二是集中,指的是停留在所选对象上的心理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集中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维持。关联是彼此关联,互相牵涉。也就是说,事物或信号之间的共享关系或因果关系。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新知识是学习动机的灵感来源。要想对学习有个持续的动机,仅仅靠新知识的激发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动机的维持。自信,从广义上讲,自信是一种热情,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态度。从狭义上讲,自信是与积极因素紧密相关的事物。它包括自身及他人对其期望和自身对学习目标及学习经验做相应准备所组成。他人及自身对学习的期望是对其学习动机的一种激发,而这个动机的维持需要个人做充足的准备,否则这种自信很难建立长久。满意指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它包括实现标准和积极影响。积极的效果,即学生达到标准后产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主要起到维持动力的作用。
4 ARCS动机设计模型案例分析
ARCS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ARCS模型由凯勒教授在1983年提出。2002年,铃木先生和其他人在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协会报道:A Case Study of Motivational Design:Multi-Media Courseware“The Secret of Aunt Mariko” 介绍了英语听力课程The Secret of Aunt Mariko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成果;2008 年,凯勒教授和铃木先生合作的Learner Motivation and E-Learning Design: A Multinationally Validated Process,进一步研究在线学习背景下模式的有效性。2012年,Chan Lin, Lih-Juan的Applying Motivational Analysis in a Web-Based Course一文运用ARCS模式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和实施,使用协作学习和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付欣友的《ARCS 动机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了解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研究了ARCS理论模型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李瑾瑜的《ARCS 动机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在讨论过程中,ARCS的理论模型不仅研究了教育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张祖忻的《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不仅阐述了ARCS模型的明确应用,还指出了动机的下一步研究内容。在《ARCS动机设计模式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姚正梅的多媒体教学策略是从资源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的角度设计的。
当然,国内外对ARCS理论的研究还很多,通过各种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充分说明了该模型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5 ARCS通用模型的实施
5.1 ARCS动机模型的运用步骤。
在ARCS动机探索中,Keller的ARCS模型(包括教学模型设计和开发系统的设计)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定义,设计,开发和评估。
定义阶段有三个主要任务:一,问题归类;它是对各种动机问题进行分类,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通过识别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差异,更详细地识别学习者的四个动机组成部分;三,动机目标的确定;它类似于教学目标,这意味着有必要解释学习者在哪种条件下应该产生什么样的动机行为,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动机标准。[3]
设计阶段主要任务:首先,为每个激励目标制定一系列激励策略,这些策略可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其次,根据每种激励策略的实际情况和优缺点,选择有效和适当的策略。
开发阶段主要任务:首先,教学设计师必须将这些材料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开发相应的教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策略的潜力,确保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有必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材。[4]
最后,评估阶段是应用激励策略和进行价值判断。凯勒特别强调,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许多方面,如他们自己的条件,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等,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判断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应该使用直接衡量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努力程度和坚持不懈的评估方法。
5.2 ARCS通用模型针对每阶段问题的应对措施。
ARCS动机模型的第一个要素是注意,为了激发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和保持注意力,注意包含指向和集中两个部分,其类型主要是有意和无意的。研究发现,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事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新奇或不确定;但是只是引起注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注意的维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有意或无意地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选择性指向学习活动。还需要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来唤醒学习者对学习的好奇心。
ARCS动机模式的第二要素是切身性,而在知识的关联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学习者对新知识缺乏了解的兴趣及自身旧知识建构不完善等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些内容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5]他们会迫切想知道他们所做学习的内容与自身联系到底有多大,或者说对他们实现个人目标是否有帮助。他们会对与自身存在关联的学习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激励学习者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将新知识和自身利益建立一个很好的联系。针对就旧知识建构不完善,我们可以对旧知识进行一个再学习,对此知识加深和巩固。
ARCS动机模式的第三要素是自信,有自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并且对成功有很大程度的期待,那么人们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学习任务。与此相反,当感觉成功性很小时就会选择放弃。因此,为了有利于自我效能预期和增强成就动机,就应该使学习者增强学习自信。
ARCS动机模式的第四要素是满意,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产生满意感,如果人们经过努力后没有达到自身所期望的,如果人们完成任务之后没有产生任何满意感,那么它将很难维持动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努力创造满足感。其中,影响满意感的因素有:强化和反馈、内部奖励以及认知评价。在学生没有很强的内部动机的情况下,合适的运用外部奖励,也能够较好地维持动机,但是如果有的话,外部奖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内在动机,进而降低内在满足感,起到反作用。认知评估是一个内部过程,根据个人期望评估行为的后果。个人对成功期望高,则产生满意感难;个人对成功期望低,则产生满意感容易。
6结语
众多研究者基于ARCS动机模型在各个领域各个专业方面都有很深刻的研究和见解,ARCS动机模型的自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新手教师和一些师范生来说,ARCS模型不仅是广泛被运用到各个领域,更是教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在他们的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让他们意识到ARCS模型对他们未来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对ARCS模型起源及现模型设计的理解,主要研究ARCS模型通用模型的一个讨论,及其相关心理依据和国内外关于ARCS模型案例的研究及其通用模型的实施策略。ARCS作为一个典型的动机模型,不但关注动机的激发,更重视动机的维持。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使所有新手教師和师范生能够意识到ARCS在他们未来工作和实践中的价值和可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51-56+77.
[2] 郑燕林,李卢一.ARCS模型视角下教师远程培训设计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46-150.
[3] 陈俊翰,郑燕林.ARCS模型视角下小学单词教学游戏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92-96.
[4] 刘爽.ARCS模型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微课程的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 柳春艳.SPOC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探索——基于ARCS模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20-125.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