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喻视角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

2019-05-23许海杰刘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隐喻

许海杰 刘升

摘要:从普通词汇到计算机词汇的变化过程中,人类隐喻的认知方式起了重要的作用。利用隐喻的认知方式,发现计算机词汇可以分成两种,一是拟人,二是物体隐喻。基于隐喻视角的计算机英语词汇教学是人性化的,隐喻式的词汇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隐喻;计算机词汇;人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8-0082-02

Vocabulary Teaching in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XU Hai-jie, LIU Sh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from ordinary vocabulary to computer vocabulary, the cognitive style of human metaph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etaphors about computers: one is personification, the other is the metaphor of materialization. Computer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is humanized, and Metaphorical Vocabulary Teaching promo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Key words: metaphor; computer vocabulary; humanized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的词汇上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英国语言学家 D.A.Wilkings 曾指出:“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1]。计算机专业英语主要在大二或者大三开设,学生中已经有大约半数以上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就是说已经有4000个以上的英语词汇量。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研究发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基本都包含在大学英语四级大纲中,只是这些词汇运用到计算机领域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旧词生新意”[2]。比如在“System buses connect CPU and memory” (系统总线把CPU和内存连接起来)这句话中,“bus”从普通词汇“公共汽车”变成了计算机词汇“总线”, “memory”从普通词汇“记忆力”变成了计算机词汇“内存”。普通词汇和计算机词汇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理解的困境。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重视从普通词汇到计算机词汇演变的问题,探究计算机词汇意义形成的源头,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专业英语。

1 隐喻在计算机词汇形成中的作用

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和普及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那么,计算机科学家是如何命名、言说这些以前不存在的新概念?新的词汇是如何生成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创造新词。比如byte(字节)、pixel(像素),但这种情况很少。无止境的创造新词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二是旧词合成新词。比如download(下载)、control panel(控制面板)、search engine(搜索引擎)、expansion slot(扩展槽)、open source(开源)等;或者旧词通过词缀派生新词,比如debug(调试)、undo(撤销上一步操作)、pseudocode (伪码)等。通过合成和派生的方式把普通词汇转变成了计算机词汇。还有一种如“CPU”(中央处理器)、“AI”(人工智能)、“ROM”(只读存储器)这样的缩略词,它是为了方便而把较长的词缩短,词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国内一些大学使用的教材“Computing Essentials”中,看一看每單元后面的“Key Points”,你会发现这类词汇大约有一半左右。三是旧词生新意。比如head(头→磁头)、boot(踢、引导→启动)、enter ( 进入→回车, 输入)、bus(公共汽车→总线)、stream(溪流→数据流)、cache(贮藏处→高速缓冲存储器)、chip(薄片→芯片)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种和第三种计算机词汇新意的生成是通过人类隐喻(metaphor)的认知方式。

我们知道,隐喻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修辞方法。比如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人比黄花瘦”,“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等等。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通过熟悉的、具体的、感性的事务来理解陌生的、抽象的事物。比如说,“生活是一团乱麻”,“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时间就是金钱”等等。隐喻的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3]。所以,隐喻与其说是科学性的,不如说是人性的、心理的、本能的。

在计算机词汇的形成中,计算机科学家从词汇的本意出发,借助丰富的想象、类比、推理等思维形式,找到新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创建新的意义。比如“mouse”一词,从老鼠到鼠标,从动物域到计算机领域,两者之间凭借形状、大小和灵巧运动的相似性连接在一起。“driver”一词,原意是“司机”,在专业英语中指的是 “驱动程序”,两者之间凭借“使动起来”这一共同点,从人的职业领域跨越到计算机世界。原本不相干的事务通过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沟通,旧词生新意,词汇的内涵得到拓展延申。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学科领域的词汇通过隐喻获得新的含义,形成计算机专业词汇。隐喻成为计算机词汇产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大量的计算机词汇来源于隐喻,并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词汇含义[4]。

计算机词汇是一种准技术词汇(可以对照一下医学英语词汇的专业性),它和普通词汇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在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和普及过程中,面对未知的领域,面对从未经历过的新事物,计算机科学家会通过某种相似性把计算机和我们熟悉的人或者物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普通的词汇也进入了计算机领域。

2 计算机语境中隐喻的模式

有研究者認为,计算机英语的隐喻化可分为4种类型:身体隐喻、人性隐喻、行为隐喻和物体隐喻[5]。也有的研究者发现计算机主要的隐喻有:计算机是人,计算机是人脑,计算机是交流伙伴,计算机是餐馆,计算机是本书,计算机是空间,计算机是办公室,互联网是海洋,互联网是高速路等[6]。本文认为,计算机有两种模式的隐喻,一是拟人,二是物体隐喻。

2.1 拟人

当人类面对新事物陷入思考时,很容易从自身出发,从自己感性的体验出发去构建一个拟人的认知系统。这种拟人的认知方式是人类共同的特点,比如我们常说的“山头”“半山腰” “河口”“泉眼”“壶嘴”“桌腿”等等,都是把人自身投射在客观事务上,使得词汇和语言生动化、形象化。

当我们开始把computer翻译成电脑的时候,就已经有“计算机是人”这一隐喻了。人的身体如head(头→磁头),arm(手臂→存取臂)、heart(心脏→中心)、cell(细胞→单元格)等,人的感受如software(软件)、hardware(硬件)、warm boot (热启动)、cold boot (冷启动)等,人的行为如run(运行)、edit (编辑)、save(保存)、command(命令)、instruction(指令)等,人的职业、身份如printer(印刷工→打印机)、driver(司机→驱动程序)、host(主人→主机)、client(客人→客户机)等,甚至人的思维如memory(记忆力→内存),AI (人工智能)等等都体现了“计算机是人”这一隐喻。

2.2 物体隐喻

物体隐喻是指把计算机和其他物体通过形状、性能等方面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比如通过外形的相似性可以把计算机看作一个容器。这样用于容器的普通词汇如“capacity”(容量)、“input”(输入)、“output”(输出)就成为计算机词汇。当我们说“计算机是办公室”时,file(文件) 、folder(文件夹)、 recycle bin (垃圾桶) 、desktop(桌面)、sort(分类)、print(打印)等词汇把使用办公软件的用户置于在真实的办公室工作的情景中,使得那些没有计算机知识的人也能很快掌握计算机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隐喻化界面设计使得它很快占据了市场大部分的份额。这些词汇本来是普通词汇,但当我们把计算机看作办公室的时候,普通词汇也就是专业词汇。

3 隐喻对计算机词汇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主要是从词汇的读音、词义、构词法、固定搭配等方面进行教学,一般采取带读、举例、描述、分类等讲解释义。这种教学方式是科学性的,正确但却枯燥,关注的是词汇的共时性特点。等同于普通词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计算机词汇“计算机是人”的隐喻性。计算机词汇的人性化色彩给了我们词汇教学一个启发,即在教学理念上从重视”教”和 “学”的科学性转变到重视 “隐喻性体验“的人性,体现为词汇从共时性回到历时性,从抽象性回到具象性。

3.1 计算机词汇的教学方式应该符合人的隐喻认知方式

采用人性化的隐喻教学方式,词汇教学就会变成生动的、容易让学生理解的。与其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一个陌生的新词,不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词义的形成,学生就像回到计算机科学家最初命名的情景中。回到词汇的源头就是从抽象复杂的计算机世界回到具体形象的情景中。这种回到词汇源头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英语词汇的词义在形成过程中有的变化不大(如run跑步→运行),有的则与原来的意思相去甚远(如wizard巫师→向导),以至于很难找到两个者的相似点、连接点。我们从词的本意“巫师”进行发散式的联想和类推,进入到软件安装的情境中,“wizard”的作用如“巫师”般的神奇而得到“向导”这一新含义。对于这种类型的词汇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唤醒学生的隐喻意识,发挥学生的隐喻能力。

3.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它是认识未知世界的心理本能。在教学时这个本能却不一定起作用。一是学生没有认识新词汇的欲望,没有去认真学习的动机(想一想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二是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没必要去联想、类推,思辨,隐喻的认知本能让位于惰性思维。所以,教师应该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比如采用动画、音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等,用诙谐有趣的语言给学生挖一些从本意到引申义的“坑”,从而把学生蛰伏在心理深处的本能诱导出来。隐喻是心理的本能,但隐喻式教学却是教学艺术的绽放。

隐喻不仅是一词多义的渊薮,也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英语教学说到底是在汉语和英语中架起一座桥梁,也就是通过汉语的经验习得英语。所以,教学本身即意味着隐喻,意味着不同语言的人具有相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基于隐喻的词汇教学也就是重视人的思维发展的教学,是对“计算机是人”这一隐喻的呼应。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隐喻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共同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4 隐喻教学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4.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隐喻对在计算机词汇的学习、理解和记忆中非常重要。学习一门课不是从大脑开始,而是从情绪出发。英语学习特别是科技英语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方法的核心。如计算机英语中有 Bug 这一单词,原意是指小虫子,但后来被用于指代计算机软件中的程序错误或者硬件缺陷。这是由于早期计算机体形巨大,有时候一只小虫子钻进计算机的部件就可能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后来该词便沿用了下来[7]。这种包含隐喻和故事性的词汇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缺少学生想象力、类比、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参与,传统直接、简单的词汇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很容易陷入“学得快忘得更快”的窠臼,学生考完即忘。而隐喻式的教学方式把词汇放在具体的情景中,每个词汇都是认知网的一个结点,所以有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

4.2 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主要缺点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隐喻式词汇教学不是让学生接受新单词,而是从原有的知识体现出发,对两个不同域的事务进行比较,通过类推和想象等思维找到相似点。所以,通过隐喻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使用隐喻的能力。 “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的能力”[8]。也就是说,学生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重新构建了思维,隐喻能力也即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从普通英语词汇到计算机词汇的发展中,人类的隐喻认知架构了两者之间的桥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应该符合人的隐喻认知方式,从词汇的本意出发,通过隐喻的方式习得词汇在计算机领域的真正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把词汇学习从机械性的记忆上升到自主探索的发现、从共时性的习得回溯到历时性的体验、从简单化的思维上升到具有创造性的能力。这种词汇教学方式是对计算机人性隐喻的呼应,也是对计算机词汇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维,刘晓斌,周榕,李曼娜.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7):63-70

[2] 杨际强,文宏伟.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习得实验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7):183-186.

[3] 姚慧. 隐喻视角下计算机英语词汇的认知构建[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0):30-32.

[4] 黄莉萍, 谢世坚. 认知视角下计算机英语的隐喻及其翻译[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6):39-44.

[5] 黄莉萍, 谢世坚. 认知视角下计算机英语的隐喻及其翻译[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6):39-44.

[6] 范立云. 计算机英语隐喻的认知价值[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s1):340-344.

[7] 彭涛. 探讨“计算機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10(10):107-110.

[8] 谢家英.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 2008(21):88-88.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隐喻
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隐喻探析
汉韩“风/바람”的隐喻对比研究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足”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 的隐喻研究
从“隐喻意义”的流变看尼采和德里达的隐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