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助力医学生科学素质培育
2019-05-23谢铭瑶肖海鹏
谢铭瑶 肖海鹏
摘要: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关系着国家未来科技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的第一阵线的学校,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以创客空间为实践阵地,通过创新实践培育科学精神;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入科学精神培育,助推医学生科学素质培育。
关键词:科学素质;创客空间;计算机基础;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8-0080-02
1 引言
2018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以贺信,信中说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这个充满科技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地发展会为人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的第一阵线的学校,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和依赖于公民的科学能力和技术,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学以下的学生科学素养与美国只相差1%;中学阶段的学生与美国相差11%;大学生与美国相差36%,还不及美国的一半[1]。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中学为分界线,开始凸显差距,尤其到了大学,差距悬殊,而大学学习经历将会影响到后面的工作就业,这也恰巧是一个人科学创新能力实现的关键期。因而,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好培育工作是本研究的重要命题。
2 医学生科学素质现状
科学素质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出,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
笔者曾做过两个问卷调查,一个是依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对科学素质内容的定义: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3] ,参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制定调查问卷,对本校2017届大二学生做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研究发现:1) 高校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较多也较扎实,而其他知识如公共课类的物理、地理、天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哪怕是上课讲授过的,很多知识点仍答非所问;2) 缺乏主动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调查显示,2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创新意识,能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性,但40%的学生仍希望由老师传播知识,不愿意主动去思索查找资料和进行科技创新,表明大部分医学生缺乏创新意识。3) 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素质中最核心的四大内容分别是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调查中显示,医学生由于早期的学习经历和日常的知识储备,基本能了解部分科学技术知识、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科学精神却认识不清,尤其是缺乏创新改革的精神。
另一个问卷调查是针对毕业学生的,调查发现近几年就业的医学生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觉得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就足够了,在调查中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人文素养的缺乏,科学精神的缺失,提出需要更多的科学通识课教育,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便于他们更好地胜任现有工作。
从上述两个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今社会,已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医疗行业紧密结合创新发展的智能时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需要有适应未来世界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目前的医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是堪忧的,如何有效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尤其是最重要的具备科学意识、科学精神,让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有意识地将自身专业与科技进行融合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3 创客空间助力科学素质培育
医学生有效地提升科学素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学中渗透相应的培育内容;第二方面是需要实践的场地。高校的创客空间给医学生开启科学探索、进行科学实践,提升科学创新能力提供了阵地,依据认知目标分类法建设的创客空间[5],如图1所示,可以将这两方面的问题同时解决,有效地进行科学素质的培育,尤其是科学精神的培育。
3.1 在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如图1所示,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多样性,学习的媒介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与当今信息科技时代最贴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应担当起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当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及时更新,引入社会先进科技发展成果作为教学知识点,并对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普及性讲解,从而在教学中渗入科学精神培育理念,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潜能,培养学生们将现代科学与自身专业交叉融合的好奇心,以此建立跨学科的创新思维,体现科学精神。
3.2 创新实践培育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要具有科学的态度、批判和质疑,创新改革的精神。如图1所示,在创新层可以有效地激发和拓展学生科技创新的潜能。通过在创客空间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者比赛,促使学生们对科学创新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更加深刻理性的认识,让学生们对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价值产生积极的关注;通过在创客空间协作完成项目,不断探索、创新改革,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改革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是科学活动的灵魂。
4 结束语
21世紀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对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并不断更新知识点,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从之前的技能培养过渡到技能培养与科学素质培养并重上,利用学校的创客空间,双管齐下,助力院校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节选)(2006-2010-2020年)[EB/OL].(2006-02-06)[2015-12-20].http://www.gov.cn/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
[3] 任定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J].科普研究,2006,4:19-23.
[4] 万东升.理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基于实证研究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6.6:64—69.
[5] 谢铭瑶等.基于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创客空间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7:159-160.
[6] 姚晓辉.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刻不容缓[J].人民论坛,2018(23):80-81.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