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上的宫毯编织
2019-05-23穆宁
穆宁
地毯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毯面平整柔软、织造紧密结实,深得皇室喜爱,元代起成为宫廷御用品,宮毯由此得名。宫毯图案历经唐代复杂、宋明简约、清代繁复,迎来了明清两朝的鼎盛繁荣,皇宫内出现了“凡地必毯”的富丽场面。
宫毯技艺在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毯虽由宫廷传入民间,但因其制作成本高昂、生产周期漫长,在当代已成为收藏的高端艺术品。
近日,本刊记者前往北京市顺义区机场高速杨林大道出口附近的燕京八绝手工艺艺术品示范基地,薛氏宫毯工作室就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宫毯传承人薛青。说起宫毯,薛青侃侃而谈,他出自“地毯之家”,父母都从事宫毯制作,薛青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北京市地毯研究所所长薛龙冠。薛青从小耳濡目染,在地毯行里摸爬滚打,感慨良多。
地毯情结三十载
薛青,1967年生于北京,1987年进入北京市地毯八厂学习地毯设计,后入地毯四厂学习制作大样稿,父亲要求他掌握所有的制作工序,其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了白描、色彩等课程。
1993—1998年,薛龙冠与意大利品牌范思哲(Versace)合资办厂,制作歌剧中的皇家服饰用具。薛青也加入其中,父亲出设计,薛青做色彩。这段经历对薛青影响很大,经过四五年的锻炼,他的色彩感觉、设计思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设计自信也逐步建立。在这期间,薛龙冠父子提出了“暗中跳”“素中跳”等设计主张。
1998—2006年,薛龙冠父子举家搬迁至山东日照,开起了地毯厂,繁忙时厂里有五百多名员工。薛青与父亲一起搞设计、抓生产,天天忙个不停。2008—2009年,薛龙冠设计了享誉业内的《天龙教子》壁毯,使用盘金编织工艺,属当代壁毯中的上品。这件壁毯宽2米,长3.2米,算壁毯中的大件,薛青辅助父亲,参与了色彩的设计。
2009年,薛龙冠去世后,薛青继续他的地毯实践。2010年,鉴于薛青从事的宫毯创作已形成独特风格,被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联合誉名为“北京薛氏地毯”称号。2016年,薛氏宫毯工作室成立。
薛青的父亲薛龙冠18岁开始做地毯设计,去世前两个月还在画设计稿,对薛青影响很大。薛青随父亲学习地毯设计多年,得到父亲亲传,他的视角、主张都比较多元。薛青也曾替别人出设计稿,一经推出后也被厂家争相模仿。
薛青擅长做设计、放大样,早期学习的绘画、色彩、构图等都融入了如今的设计中,设计稿完成后需要手工放样,放样时再根据制作的图稿适时修改,原始稿、制作稿依赖传统手工方法,色号也一并标明,只有图画得精准,编织时才不易出错。薛青认为,曾经的所学都没有浪费,都浸入了作品中,做设计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打磨,并在平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欣赏水平。
编织工艺门道多
宫毯是一门在经纬线上的编织艺术。大体来说,宫毯制作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当代宫毯多使用纯羊毛裁绒工艺,依靠手工一行行织就。早些年多做60—100道/每平方尺的毯,随着要求的提高,现在多做120—180道/每平方尺的,甚至还做300—400道/每平方尺的毯。
羊毛的粗细和经线的数量决定了毯的精细程度,其中支数越大,羊毛线越细,道数越多,经线越密。比如,3.5支纱适合织90道/每平方尺的毯,6支纱适合织100、120、150、180道/每平方尺的毯。薛青工作室制作中的一张120道/每平方尺的挂毯,1寸的宽度就裁了144个线头。薛青认为,地毯织造不见得越细越好,而应根据设计构想选择所需的经线数量和毛线的粗细。随着毛线的密度加大,可以做出毯面颗粒更小、图案更精细、色彩更丰富的挂毯作品。
薛青工作室展示的《唐三彩》地毯使用3.5支纱,《天龙教子》壁毯使用6支纱,《凤鹤争春》挂毯使用了12支纱。比较这三张毯,可以看出毯面的精细度很不一样,3.5支纱的毯面相对稀疏,12支纱做出的地毯更精致耐看,也更结实。
盘金毯是挂毯的一项绝技,其制作工艺复杂,工序烦琐,用料讲究。每平方尺(33.3×33.3厘米)的盘金毯需要使用手工捻制的金箔线600—800米。普通的地毯靠“织”,拴一个结,裁掉,再拴一个结,如此反复。盘金毯则加入了“编”的工艺,前后线来回盘。同样的长度,“编”用的时间是“织”的三倍。同样的毯,“织”需半年,“编”则要用一年半。
在制作挂毯前,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效果,薛青驱车400公里前往山东桓台亲自染线,经常开夜车赶在第二天早上到达工厂。
执着坚守路更长
薛龙冠从事地毯设计之初做的是单张作品,如《玉兰盛开》《天路云气纹》等,后来不断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常常创作出十几二十幅的系列作品。如今,薛青的设计作品也多以系列的方式呈现。
薛青和父亲也常就地毯的设计进行探讨,他们一致认为,设计在古为今用的思路下,比如在使用佛教纹样、青铜器纹样等历代纹样的基础上,需要适当加入一些现当代的时尚元素,力争做到有所创新。
宫毯是“燕京八绝”中的濒危项目,更多体现为构思难、设计人才稀缺。薛青认为,当代热销品还是多与传统文化休戚相关,富含吉祥寓意的图案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也能更好地讲述完整的故事,像“独占鳌头”“苍龙教子”“鲤鱼跳龙门”等题材更能顺应市场的需求,都是不错的选择。当今的设计师一方面要继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应结合创新,在传统中追求新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地毯大多依靠出口外销,那时市场繁荣,产品不愁销路。如今,生产厂家减少,制作成本高企,艺术市场收缩,宫毯传承人在设计、制作的同时,还得承受来自市场不景气的压力。
虽然前路不明朗,但薛青认为,自己从20岁进入地毯行,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如果转行丢掉手艺还是太可惜了。
见到薛青时,他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他坦言自己身体不好,去年在医院里待了近一年的时间。交谈中,可以感受到薛青肩上的责任和他对宫毯艺术的真心热爱与执着守护。薛青的妻子这些年和他一起做地毯,他们互相扶持,共同体会着宫毯艺术带来的温暖与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