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农业考查特点,着力提升复习效率

2019-05-23李兴科

求学·文科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贡米特殊性区位

李兴科

农业生产是以区域为载体的。一个区域有其自然地理特征,也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一个区域有类似于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也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区域有如世界范围的大尺度,也有如中国某个县份范围的小尺度,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36题考查的广西横县就是小尺度区域。对农业问题的复习,同学们需要了解不同尺度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农业生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注区域地理特征,判断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等。

尺度问题主要体现在复习时以大尺度为主,高考常以小尺度为主。农业中的大尺度一般以国家或地区为主,比较笼统地介绍农业发展的条件,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劳动力、市场、生产习惯和食物偏好等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指出其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亚等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尺度是以某地的某种农作物的生产特点来考查。

【方法总结】

下面以教材大尺度农业发展与小尺度高考试题相结合来说明。

通过表1可以看出,教材基本上以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以及阿根廷、西欧和北美的畜牧业,还有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等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说明。以大尺度范围来讨论其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相对比较笼统。从表1中列举的近几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可以看出,高考地理科目对农业的考查内容基本以种植业为主,更多涉及经济作物;注重对小尺度范围的考查,通常以某小国、某区域、某县为例来考查。对这些问题的考查有普遍性特征的分析,也有特殊性特征的分析。普遍性特征表现在这个地区在大尺度范围内总体的地理特征,特殊性特征表现在大尺度范围内某区域的特殊性,如位置、地形、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等,需要同学们运用图文材料来分析解答。

提高尺度问题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解题能力的主要方法为:首先,应当熟悉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地理,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其次,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出题者考查的方向;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提升解题能力。下面以例1来说明如何把握尺度问题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

【典型例题】

例1:【山东烟台2018届诊断性测试】乌江大米产于甘肃张掖乌江堡一带,这儿河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壤肥沃,所产稻米品质优良,历史上曾被列为贡米供应皇宫御用,故其又有“贡米"之称。20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的生产。据此回答(1)~(2)题。

(1)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 B.光照充足,生长期长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夏季高溫,热量丰富

(2)20世纪80年代导致“乌江贡米”面积逐渐萎缩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C.气候 D.政策

【答案】(1)B       (2)D

【试题解读】

1.大尺度与小尺度

我国种植水稻的南方地区是大尺度范围,甘肃省乌江镇是一个小尺度范围,在这个小尺度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地理事物——“乌江贡米”。分析这个地理事物的出现仍然要从其基本要素入手,另外还要关注其特殊性,也就是其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乌江镇,把这个小范围放在西北的大范围来分析答题角度。所以说高考是在大尺度中考查小尺度,小尺度放在大尺度中解决问题。

2.普遍性与特殊性

从普遍性来看,西北地区甘肃省乌江镇“乌江贡米”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入手分析。从材料上看,这个区域不在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水源主要来源于内流河——黑河,水源充足;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水稻生长期热量充足。西北地区比南方地区生产的水稻品质更优良的因素,应当是甘肃省乌江镇影响水稻生产的特殊性,即光照和生长期,光照时间更长更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水稻生长期更长,口感更好。

“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肯定具有特殊性。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种类、产量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有直接的联系。材料中说“20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材料中没有说明利用荒地进行种植,所以必然占用水稻田,从而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产生这种农业种植类型和产量的变化,属于农业结构调整,体现了国家的政策调控,属于特殊性范畴。当然,南方地区出现大面积不种植水稻的情况较少,也有区域发生了变化,如我国南方城市周边发展花卉、蔬菜,种植水稻面积减少;再如珠三角地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加上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

【方法总结】

1.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等,一个地区这些要素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变化相对较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机械、冷藏技术、环境因素等,这些要素一般受社会变革影响,相对来说变化较快。表2是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3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整体评价法

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生产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如2017年全国卷I考查的非洲的剑麻,其主导因素之一就是热量;又如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这一条件不能满足,就无法进行农业生产,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农产品运输的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目前,高考整体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减少,更多是细化到某一要素的考查,如对影响农业生產的因素——气候的考查。下面以例2来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考查特点。

【典型例题】

例2:【2018海南卷】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8)~(9)题。

(8)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9)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8)A      (9)B

【试题解读】

从试题来看,本组试题考查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联系试题的相关材料,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区位因素的特点要理解透彻,如自然因素中的水分与水源的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与交通、科技的关系等。同时,对于区域自身的特殊性也要把握好,如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差异等。

另外,将两个区域进行比较是高考试题最常考查的方式。有时是我国的两个小尺度范围地区的比较,有时是我国的某个区域与世界某个区域的比较,或者是世界两个小尺度范围地区的比较。

在进行两个地区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比较时,自然区位因素的比较相对较多。如气候的比较主要从热量和降水两个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区域图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海拔)进行对比分析;地形的比较一般从海拔、地势、地形类型等进行比较;水源的比较主要是判断河流是否流经,灌溉水源是否充足等。

把握住以上高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考查特点,适当增加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复习效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轻松攻下高考地理的农业问题。

猜你喜欢

贡米特殊性区位
宜昌分乡镇南垭贡米喜获丰收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地球化学元素对贡米品质的影响
蒙元京畿区位论
地理区位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