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最后的努力,争取最后胜利

2019-05-23李兴贤

求学·文科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考纲思路概念

 李兴贤

距2019年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复习备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在这最后的迎考冲刺阶段,复习可围绕“研读考纲”“重构体系”“概念对比”等方法,查漏补缺,提高备考效率,做好迎考准备。

一、研读考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考复习的指南。考生最后阶段复习时依然要充分研读考纲,了解高考政治学科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明确复习方向,有针对性地依据考纲进行系统的复习。

根据考纲,近几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相对稳定,表现为:

1.考试题型稳定

选择题一共12道题,非选择题一共5道题。试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分布比例大致为6∶3∶1。考生要对题型的结构、各模块不同题型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2.考试内容相对稳定

高考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知识模块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不变,各模块分值比重相对稳定。考生可根据各模块分值的比重及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来合理安排各个模块的复习时间。

3.考查能力要求稳定

考纲要求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考生要明确考查能力的要求与题型并非一一对应,不能因为某个知识点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的概率高就熟记,而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就放松对知识的掌握要求。

4.试题材料选材广泛,关注时政

试题材料涉及文字、图表、古文、诗词、漫画等,反映最近一年来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因此,考生需要高度关注时政,关注一年来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改革措施和社会热点问题。考生可以以热点问题为依据,如在练习中选择若干以改革开放40周年、民营企业座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港珠澳大桥开通、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热点为背景的题来做,既提高自己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自己对相关时政热点的准确把握。

二、重构体系

在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可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框架体系,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和重组,跨单元、课、框、目进行梳理,进行优化整理,将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把分散在各处的知识整理成有机体系,以知识成网络、成体系的模式进行复习。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几种可供考生参考的复习思路。

1.经济生活模块的复习思路

思路一:按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复习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第一单元主要介绍消费,第二单元主要介绍生产,第三单元主要介绍分配,第四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与国际经济环境。

思路二:以主体为线索进行知识梳理

考生可从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进行复习。如从消费者的主体角度可进行如下梳理:

影响消费者消费的相关知识点:货币,信用卡、支票、外汇、汇率,价格,收入,消费心理,消费观,消费的作用,利息、利率,股票、债券、保险,个人所得税,经济全球化等。

2.政治生活模块的复习思路

思路一:以主体为线索进行知识重构

政治生活模块的主体包括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政党、主权国家等,复习时从每一个主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全面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如从政府的主体角度可进行以下梳理,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监督等。

思路二:以关系为主线进行复习

如考生可将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关系进行梳理,包括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政府与监察、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政府与政协的关系等。

3.文化生活模块的复习思路

思路:抓住主线进行复习

如以“文化的作用”为主线,可进行如下梳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4.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复习思路

思路一: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

考生复习时可以遵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顺序,构建整个模块的框架体系,进而构建每单元每课每框的知识网络,使复习具有系统性,查漏补缺。如可将教材体系分成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四块内容进行复习。唯物论又可分为物质观、意识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

思路二:以某一核心概念为线索进行复习

将与此概念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如价值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与此相关的知识主要有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等知识。

三、概念对比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参加了许多模拟考试,做了大量练习题,在其中积累了不少错题,这些错题能反映出考生在知识上的盲点和思维方法上的不足。知识上的欠缺需要考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落实,特别是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相反、相近)的概念要作正确的理解和区分。笔者认为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可以采用概念对比的方式来区分不同的概念,落实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试举如下两例进行说明。

例1: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的特点包括三点:一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二是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三是人們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则包括两点:潜移默化,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深远持久,即文化对人的影响程度上深刻,时间上久远。因此要把这两个特点加以正确区分。

例2: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是不少考生时常搞混的一对概念。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剥削或者是平等劳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如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上层建筑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等。政治制度如我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设施如我国的国家机构:人大、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等。考生正确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外延,有助于对二者进行有效区分。如国家对个人所得税进行调整,是在调整生产关系,因为这涉及分配的调整。国家设立监察委员会,调整政府机构,是在调整上层建筑,因为这涉及政治设施的调整。

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查漏补缺全面细致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的高考成绩。研读考纲,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重构体系,让纷繁的知识点有章可循,提高复习效率;对比相关概念,避免概念混淆也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式。考生可从以上方面复习,做最后的努力,争取高考的最后胜利。

扫二维码,关注“求学杂志”,

回复关键词“概念对比”,即可获得更多信息。

猜你喜欢

考纲思路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不同思路解答
幾樣概念店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