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良镛:一生梦想人民得安居

2019-05-23依江宁

莫愁·时代人物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筑学梁思成清华大学

依江宁

1940年,18岁的吴良镛亲历了一次日本飞机的猛烈轰炸。那天,刚考完试的吴良镛正在午休,日本飞机就轰隆隆地飞了过来。一番轰炸后,整个城市浓烟滚滚,大半个重庆陷入火海。

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流离失所的民众,吴良镛体会到国破家亡的痛楚。无论世事多艰难,民众总要生活下去,他立志学建筑,学成后重建家园。

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吴良镛对中国的传统建筑非常感兴趣。毕业时,他写了一篇追溯汉朝建筑的论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此文,欣赏他的才华,请他协助手绘编著中国第一本文物保护目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

抗战胜利后,刚毕业两年的吴良镛应梁思成之约,协助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8年夏天,梁思成推荐吴良镛到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在著名建筑师沙里宁的指导下,吴良镛开始探索中西交汇、古今结合的建筑新路。28歲那年,他以夏威夷“太平洋战争殉难者纪念碑”的设计,荣获美国1950年罗马奖金建筑绘画雕塑设计竞赛的荣誉奖,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给吴良镛发来急电:“北京百废俱兴,正要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希望你赶快回来。”当时,吴良镛已经在美国建筑界小有名气,但“百废待兴”四个字,让他想起年少时的苦难与梦想。于是,他和那个时代许多充满赤子情怀的科学家、艺术家一样,冲破重重阻挠,几经周折,辗转从香港九龙取道深圳回国。

回到清华大学任教后的第二年,吴良镛就担任了北京市计划委员会顾问,先后参与长安街规划、毛主席纪念堂设计、天安门广场的扩建规划、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设计等。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余震未消,他就作为最早一批专家参加重建规划。

那时候,他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劲。五四精神中的爱国精神,在吴良镛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豪情满怀地目睹了祖国的进步,每每扪心自问,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为了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夜以继日、不遗余力地进行建筑研究与实践,推动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吴良镛以极大热情投身的另一个领域就是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2年起,他历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全面推动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等学科的发展。1956年,他主持全国建筑学会议,制订全国建筑学共同教学计划。1959年,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960年参与领导全国建筑学专业通用教材的编写,并主持撰写《城乡规划》教学用书。

吴良镛以严谨的学风,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是指导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现在很多已经成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国际知名学者和总建筑师、总规划师。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第一次授予了一位建筑学家。

两年前,吴良镛结束了自己在清华大学长达七十年的教学生涯。他的办公室门口,曾挂着他多年前手书的四个字:匠人营国。从青年时代一直到后来功勋累累,吴良镛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匠人,他说,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让人们诗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至今),这一时期,人们追求梦想,大胆探索,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猜你喜欢

建筑学梁思成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梁思成分肉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梁思成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