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要父母肯放手,没有孩子不优秀

2019-05-23旺宝家育儿

家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孩子

旺宝家育儿

有一部韩剧,叫《天空之城》,剧中的四户家庭都是标准的精细化家庭运营模式,父母们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孩子们完善读书清单,攒公益活动经历,孩子的一切一切,父母都精心安排,全盘操纵。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考进名校,为了让孩子能够传承自己的职、打造三代“世袭之家”。然而,父母的这些独断行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却被视为“地狱计划”。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朱莉在TED演讲中道出“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避免过度呵护和控制”。以忽略孩子主体感受、自我效能为代价的教育方式,从孩子一生的成长来看,会给孩子带去不可想象的伤害。人生的平庸,最可怕之处是来自思想的平庸,强势控制孩子人生轨迹往往使孩子失去自我,导致孩子人格的缺陷。

为什么想控制孩子

最近随着《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的热播.明星的亲子关系也暴露在大众眼中,而父母的育儿教育方式也成为节目的重要看点。节目中暴露的朱雨辰和他母亲的关系真是让观众大跌眼镜,朱蚂的“偏激式育儿”,直接让朱雨辰“靠母上位”…路闯上热搜榜前茅。

朱妈式的爱,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控制,她要把孩子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心里才踏實。其实这样的父母在我们身边很多见,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我这样,都是因为你”“为了你的事。我一夜没睡”,好像只要孩子改变,他们的心情就会好。这其实是因为父母没有稳固、灵活的自我,所以想去控制孩子,因为自己不稳定的自我和自我价值感,需要从孩子身上得到安全感。当一个人有了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时,就有了不需要去控制的底气,因为可以从自我身上得到满足和安全感,我觉得家长应该要认识到这点。

被控制孩子的性格

赢弱或丧失自我人格

在习惯了父母控制和安排的人生,孩子很容易成为没有主见的“妈妈宝”。在父母的强悍外力作用下,孩子自卑、懦弱、没主见,就像是被大树笼罩之下无法伸展成长的小树苗,出现人格上的营养不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为“奴性”,在找对象的时候更是对父母的意见唯命是从,且期待一个可以替自己做决定的伴侣。

疏离或屏蔽身边事物

孩子在发现自己弱小的能力无法同强大的父母进行对抗时,有时会选择远离或屏蔽父母,逃避和恐惧父母的同时也逃避这个世界,只愿意待在自己的小天地,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自闭症。而许多孩子会用隐瞒和撒谎来逃避父母的控制,孩子往往想将自己伪装成一个被削弱的人格,表现对父母的顺从。

反叛、强势且带有攻击性

在发现自己和父母的抗争中无效时,部分孩子会用笨手笨脚、到处闯祸来回应父母的控制,这种笨手笨脚和到处闯祸很微妙,并不是孩子故意而为之,而是孩子的潜意识反抗。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表现在暴力制止和责打上,但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研究发现,暴力行为的孩子倾向于模仿他们看到的暴力行为。有些孩子会对父母的控制表达出极度的反感和反抗,这种反抗不仅出现在青少年成长的各个自我意识觉醒阶段,而且会延续在一生的成长之中,已然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幸福感源自于爱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早晨,和孩子亲切道别;晚上,和孩子愉快分享。父母经常亲吻自己的孩子,不吝啬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意,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教会孩子去爱

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安德烈问妈妈:如果我没有你们所期望的那么优秀.你们会对我失望,很讨厌我吗?母亲的回答是: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成功,是你是否快乐。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还要教孩子如何去爱:爱朋友、爱伴侣、爱动物,内心充满爱的孩子,一定具备很多优秀的人格品质,他不一定会很成功,但他一定很快乐。

避免孩子长时间的依赖

孟非主持的《新相亲大会》中.有位女嘉宾透露从小到大妈妈会过度干涉自己的感情生活,全场都灭了灯,女嘉宾本人也因为妈妈的过多干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形成习惯,习惯到最后就是无条件的依赖。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是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氏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表达爱的正确方式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对待孩子

父母对孩子而言就像一面镜子,父母呈现的是什么样子,孩子接收到的就是什么样,没有父母希望在孩子心目中是个狰狞的形象。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自己的镜子。他们反映的好让我们引以为傲,反映出的糟令我们感到挫败、羞愧或恼怒。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祈祷文提醒我们要驾驭自己失控的情绪。努力理解和接受你的孩子,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有话好好说,有事慢慢解决,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失控情绪而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上下级

一直觉得嗯哼的家庭教育很棒,霍思燕想把嗯哼的旧衣物捐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嗯哼不同意,霍思燕没有勉强。孩子的每个阶段的认知思维各有特点,并不是嗯哼不懂事,而是在他这个年纪阶段,他的认知还没有那个高度。很多孩子小的时候是很“小气”的,会向周围人宣示个人物品的拥有权,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是他还不到那个阶段,父母应该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像一个朋友去聆听他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去苛责和强迫。很多事情,在他以后的成长路上可以慢慢培养。

切勿采取家庭暴力,体罚孩子

很多父母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爱意,不少父母在与子女相处中不会正确地沟通交流,常常因为焦虑着急,将爱转化为斥责、严骂。陈乔恩一直给观众的影响是活泼可爱,乐观坚强的,但在节目中,她提到自己从小活在恐惧中,很怕自己的母亲。因为小时候曾经被妈妈用枯树枝打到流血,这成了她无法释怀的阴影,也让她的性格比较冷僻,不善与人交流。很多家长坚信“棒棍底下出孝子”,可现实是,在“棒棍”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与父母亲近,生出心灵上的隔阂。孩子阶段大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家庭暴力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而且会使他们时时处在恐惧的状态下,对儿童的大脑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采取鼓励式教育,切勿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很多父母习惯性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你看谁谁家的孩子那么争气”“看到你这幅模样真的太让我心烦了”,父母说这样的话或许只是一时气愤,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这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创伤。鼓励式教育从正面积极的出发点来教育孩子,夸赞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的正向评价,来强化孩子的某些行为。这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自我的肯定,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当然,过度的鼓励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过分的自负,对自我的认识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爸爸妈妈们要在生活实际中结合事情来把握这个度。

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因为物质索要被严酷拒绝的人,将来或将发展成内在匮乏型的人格。因为遭到冷酷或者暴力拒绝,他们会在潜意识形或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频繁对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会委屈甚至愤怒。当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时,爸爸妈妈还是要力所能及的满足他们。

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

拒绝“清单式童年”

最近网上推出一款游戏叫《中国式家长》,游戏中,玩家需要不断赋予孩子技点,来达到清单上的目标,例如一个孩子会从小学开始,到初中、重点高中,一直考上大学,生动形象地模拟了培养孩子的过程。给予孩子清单式人生中,看似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这样教育下的孩子,通常他們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只是为了让自己更符合父母的期望。家长对孩子所谓的规划不是一种规划,是一种强制,就像把人塞到一个大罐子里边,造出这个罐子的形状。孩子的人生一定是自己走出来的,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非原则性的事情就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只需从旁提供建议、协助,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错、失败,并教会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给予“自我效应”的机会

自我效能,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行动能够产生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们做行动。历时最长的人类研究——哈弗格兰特研究发现:专业上的成功,取决于小时候孩子做的杂活,越早开始越好。鼓励孩子做家务,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止来源于成绩和分数,更在于让他们在潜意识里发现,他们是很有用的人。父母要帮助孩子“自我效能”的人生,让孩子去尝试和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引导他们为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思考、决定、行动、应对、试验、犯错、梦想以及体验。

支持孩子的梦想

——妈妈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量做好它。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每次的开场都是“妈妈说”,阿甘是个智力异常的孩子,我想正是母亲对他支持和信任,才使阿甘的身上集中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等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的品质。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是孩子努力一个很大的动力。父母要欣赏孩子的梦想,帮助引导他们将梦想转化为兴趣、目标、行动与坚持,从而落实为具体的生活计划。作为父母,需要做的是营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刚学会爬的孩子会到处爬、捣乱,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只需要把孩子周围危险的东西收起来,让孩子去接触这个充满乐趣的世界。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Hey Blue!蓝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