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做街访感受友善和坦诚

2019-05-23

环球时报 2019-05-23
关键词:联合早报大爷舆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2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做街访之乐 “先生你好,我是《联合早报》的记者......”早些年在新加坡当记者做街访时,这句开场白经常还没说完,就被一声“对不起”或挥手摇头的动作打断了。我原本觉得做街访是一项苦差,但派驻中国工作后却意外发现,做街访原来可以是件相当愉快的事。

关键在于,在中国做街访的“命中率”比较高,不仅更容易找到愿意停下脚步分享看法的民众,不少受访者的热情和坦诚也超乎意料,让已做好心理准备遭“冷遇”的记者意外又暖心。

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多以前在重庆相亲角采访的一名20来岁的女性。现身相亲角本身已需要勇气,没想到她面对一名陌生男记者突如其来的连环提问,还能毫不避忌地对感情状态侃侃而谈。

这几天在黑龙江鹤岗市采访,在街上碰到的更多是年纪较大的民众。我仿佛是个突然闯入他们生活的稀客,所幸大爷大妈们没有排斥和戒心,更多是对这名听口音分辨不出是从哪里来的记者表示好奇和欢迎。

我在某小区广场问一位大爷,对退休生活满意吗?话音未落,另一位大爷凑上前说:“你是记者?想了解鹤岗什么都可以问我!”犹如掀起了一波“扩散效应”,一对一访问变一对五,关于生活、就业和住房压力的苦水,也在嬉笑怒骂的一来一往中,慢慢吐露。

这样的街访经验其实不仅限于小城镇,即使在人们步伐匆匆的首都北京,只要挑对时间和地点,还是不难找到乐意分享的民众。

相比在新加坡不时碰壁的经验,在中国做街访确实更有收获并充实,我也常被这份坦诚和热情感动。

曾看过一篇西方媒体报道提到,一般中国民众在舆论管控趋紧的环境中更不敢说话或回应记者,但我的街访经验让我感觉到,实际情况往往更复杂。

诚然,我问的绝大多数并非敏感问题,但许多人不吝于分享,背后也离不开对媒体的一种基本好感和亲近感。退一步想,即便中国媒体被外界舆论诟病是受到严格管理,但许多媒体的运作模式和报道取向仍是对一般民众友善的,这想必有助让民众对媒体累积相当程度的信任。▲

(作者林展霆)

猜你喜欢

联合早报大爷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一天没开张
不会抽
幽默的大爷
新计划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