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椿萱茂江桥养老公寓景观设计

2019-05-23贺晓波

园林 2019年2期
关键词:康养景观老年人

贺晓波

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网,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3.37岁,养老机构共计703家,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为82.28岁。上海在养老方面的政策一直是先行先试,不断在完善老龄事业和产业政策体系,在养老服务、老年医疗、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成效也是十分显著。本文以上海椿萱茂江桥养老公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总结其前期工作、主题理念、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及设计要点等,探讨基于老年康养功能的景观策略。

1. 前期调研后汲取的文化元素

2. 养老公寓景观总平面图

1 项目概况

上海椿萱茂江桥养老公寓位于上海嘉定区靖远路与黄家花园路的交叉口处,东、南面临水(虬江),景观界面较好;北面紧邻江桥实验中学,整体环境幽静安逸。建筑呈扇形展开,立体空间丰富,线型自由。根据椿萱茂官方网站,椿萱茂释义是长寿之“椿”代表父爱,美丽之“萱”代表母爱;“茂”取自MALL的谐音,是一种国际上风行的商业业态和新的生活方式体验[1];其组合恰好意合中国成语——“椿萱并茂”,代表了人们对父母健康、快乐、长寿的美好祝愿。本项目是设计单位首个落户于上海的CLRC项目(Continuing Life Retirement Community),即以活力长者生活服务为主的持续生活退休社区,通过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专业的居住服务和适老设施,重塑健康活力,增加社交参与和不断学习的生活体验,为长者营造理想的康养场所。

2 前期调研

上海是中国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上海老人西化的程度远高于中国其他城市,思想较为开放独立,经济消费能力较高,对生活方式及生活品质的追求也相对较高。如何引领市场需求已成为该项目成功的关键。

经过前期调研分析,项目结合上海的人文历史,从老人的情感记忆出发,在细节上推敲景观,营造文化浓郁的景观空间。如上海的海派文化、街巷文化等,能给老人带来亲切感和温馨的记忆,从而达到精神疗养的作用(图1)。将植物与场地结合,在不破坏景观面的前提下,选用具有疗养作用的植物打造康复疗养花园,为健康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半自理老人提供休憩疗养场所,为失能老人提供康复医疗场所。

3 设计理念

本项目以“养·生·家”为核心理念,打造活力养生、康养之道的满眼绿色的居住环境;长者社交、和谐之乐的持续学习的生活体验;怡亲互融、温馨之享的极具归属感的舒适家园。“追忆沧海一生、梦回弄堂生活”,设计团队将海派生活元素融入设计细节,并考究上海长者的生活习惯与讲究,提供更多本土化和贴心的服务,塑造新时代的退休康养生活体验。

从上海传统建筑“石库门”中提炼结构、线脚,将其运用到廊架立面装饰等;从上海市花白玉兰中提炼纹理,将其形态运用到铺装地雕中等;将感官花园的理念注入整个植物景观规划中,用丰富的植物色相刺激老人,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综合考虑“赏花、闻香、观果”的功能进行植物搭配。

4 设计原则

(1)保障老人使用安全

康养景观设计(材料运用、设施建造、老年心理安全细节推敲)必须满足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从路面与跑道的宽度、扶手设计、地面防滑材料的运用到场地倒圆角的处理与小品的固定,设计者从设计原则、整体布局到精细化细节设计为老年人的活动保驾护航。

3. 养老公寓景观空间布局

4. 中央共享庭院景观区

5. 中央共享庭院静心水镜

(2)支持老人独立生活

通过适老化设施和无障碍设计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减轻对子女的依赖和成为社会负担的可能,提高独立生活的质量,并保持自由的生活状态。

(3)加强老人领域感受

失去控制导致的抑郁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景观必须多样化,适宜独处也方便聚会,享受阳光也可遮阴纳凉,有开阔的视角也有方寸的景观,道路系统向四面八方延伸,从而巧妙地增强老年人对于花园景观的整体控制能力。

(4)引导老人回归自然

植物、阳光及水体等自然元素可以缓解压力、降低血压,可释放人体所需要的负离子和抗生素等为老年人创造自然生态的保健景观。

(5)鼓励老人锻炼活动

针对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的现状,营建具有便捷性的多样化活动场地,还须考虑不同年龄和动静分区的差异空间场地,为老年人提供多功能和多场地的户外活动空间。

(6)留存老人文化记忆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挖掘场地精神文脉,艺术化地对景观进行处理,通过叙事怀旧、美好记忆、文化传承三大方法为老年人创造能够实现自我的景观。

5 总体设计

本项目的空间布局为“一心两线一面”,主要功能空间有主(次)入口广场、中央共享庭院景观区、绿色游园步道、外围景观(临街绿化)及宅间组团景观等。一核心,即中央共享庭院景观区,主要由养生天地、活力空间及休憩花园组成景观核心;一线是主(次)入口广场形象展示区,外围景观(临街绿化)沿街休闲观赏空间构成另一线;由绿色游园步道贯穿整个园区连接中央共享庭院景观区、宅间组团及滨水生态花园构成景观面。通过尺度适宜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突出人文理念,营造一处生态健康、养生文化、怡亲互融及科技安全的幸福晚年生活社区(图2、图3)。

6 设计要点

6.1 多样化的组团空间

本项目的中央共享庭院景观区主要由养生天地、活力空间及休憩花园组成(图4、图5)。该区地势较平缓,阳光充足可做室外趣味性功能场地,同时给予它康复疗养的功能,是重要的共享功能区。外围景观(临街绿化)有休闲茶座、静心书吧、交流座椅及户外花园组成(图6),主要提供美化和遮挡界面的功能,这部分区域设计师运用两种空间分割方式:完全封闭式,即利用柱式铁艺,种植池等围合一个供老人沿街休憩、欣赏、互动、聊天的场所;半封闭式,即因场地局促利用可移动花箱紧贴红线将空间进行界定,保证4 m宽的机动车道以满足通车要求。宅间组团地形平整,分布着多元的景观功能场地,主要有通过空间、休憩空间、停留空间、私密空间等。

6.2 最大化的适老景观

本项目设计连接建筑与核心区约280 m双环形适老风情通廊,既防止手脚不灵活、不喜欢走太远的老人免受雨雪天气或者过强的紫外线,又保证每个老人走出公寓,都可以迅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场所,融入户外环境(图7)。从上海传统建筑“石库门”中提炼结构、线脚,将其运用到廊架立面装饰。选配功能景观区滨河北侧设计适老水景,以林下空间为主,组合水生植物,设有4处观景平台,让老人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可以使大脑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此外,项目还在不同功能区域设计有适老健身设施、适老饮水设施等。

6.3 人性化细节、精细化品质

6. 沿街休憩景观

7. 适老风情通廊景观

8. 养老景观适老公共菜园

9. 养老景观适老扶手及座椅

本项目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生理原因,既有对机动车的更多依赖,又因身体机能下降反应欠灵活,减少机动车对人行的干扰,以及综合分析消防通道、无障碍通道等因素,确定以人车分流主要交通流线为主,同时满足机动车方便公寓入户,必要时可以实行机动车与电瓶车的转换。设计团队在方案深化及后期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结合老年人人体工程,经多次讨论、反复推敲,确保每个细节到位落地。康养空间特意抬高的花池,方便坐轮椅的老人进行园艺操作;双层花池可鼓励坐轮椅的老人起身锻炼身体;设置收纳空间,以供长者摆放园艺工具和随身物品(图8);屋顶花园采用全场地无台阶设计,保证老人通行的便利与通畅。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坡道宽度≥1.80 m时,能保证两辆轮椅正面相对同行[2]。结合实践经验,康养花园所有通道宽度均≥2.40 m,给轮椅自由通行的安全尺度,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大于1/20[3],在坡道的起(终)点,留有深度不小于1.5 m的轮椅缓冲地带;采用双层扶手设计,上层扶手高度为0.85 m,适用站立的长者,下层扶手高度为0.75 m,照顾到坐轮椅的长者(图9)。有些高差大的场地,无法放坡,只能台阶处理,台阶的踏面宽380 mm,踢面高120 mm,同时在台阶立面及边缘设有醒目的警示牌;木材休憩座椅结合种植池呈U形或圆形布置,设计高度在380 mm,宽度450 mm,倒圆角25 mm,扶手在椅面之上200 mm的位置[4]。

6.4 植物景观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将场地现有部分苗木(如香樟、桂花、广玉兰等)进行移植利用,在保证设计效果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控制成本。根据上海实际情况,设计团队在种植时选用乡土植物以营造最佳的景观效果,根据项目功能分区特点,将植物景观进行差异化特质化区别。中心活动区域以停留驻足为主,植物效果以“香气”为主,空间分布上下层丰富,中层需要适当通透,以满足内外视线交互需求;风情邻里区域以漫步为主,植物效果以观景为主,同时兼顾公寓室内窗景效果,空间需上中层丰富,上层需要适度搭配,满足公寓的光照需要,同时兼顾内外的观景效果。

健身活动空间考虑到老年人群视力较弱的特点,配置全年色感较强的植物品种(如桂花、紫叶李、红花檵木等),将空间围合成较为封闭、半封闭的可防卫空间,满足老年人群日常室外活动所需空间;养生合院区域以常绿植物为主,搭配落叶植物形成不同层次的景观效果,重点突出叶、花、果的色彩特点,丰富老年人群散步、锻炼的空间景观氛围,如樱花、紫薇、茶梅等观花植物,榉树、黄山栾树等观叶植物,果石榴、南天竹等观果植物,广玉兰、桂花等芳香植物(图10);滨河农场空间选择养生和具有药用疗效的植物品种,沿河选用造型优美的滨河植物、高供氧植物组合,提升老年人群自主种植的生活乐趣,营造自然生态的滨河景观(图11)。香樟散发出乙酰丙酮使老年人头脑清醒,玉兰和鸡爪槭等植物释放的水杨酸类物质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5]。

10. 森林氧吧养生院落景观

11. 滨河植物疗养景观

12. 养老景观文化地雕玉兰特色灯柱

6.5 辅助景观

场地铺装以平整度较高、摩擦系数较大的荔枝面和烧面的石材为主,特别在道路转弯处的铺装材料经特殊处理,具有提示作用,同时石材表面设计纹理凹凸在5 mm的防滑槽;游步道选择渗水性较好的透水砖;疗养花园设有少量的卵石按摩道,刺激感官系统的同时增加老人行走的趣味性;铺装地雕运用上海市花白玉兰提炼的纹理和形态等(图12)。照明系统无死角、无眩光、引导性强,日常活动场所内在夜间不出现明显的阴暗区域,在高差及材料转换场地设置重点照明;在活动场地及路口,设置清晰明确、易于夜间识别的标识系统,导视牌选用板外表电镀不宜反光的不锈钢板,同时刷上耐腐蚀及易识别的咖色氟碳漆;标识牌的高度采用1 600 mm和1 150 mm两种规格高低搭配,同时兼顾到站立和坐轮椅老年人的使用。

7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上海椿萱茂江桥养老公寓景观设计项目的分析总结,发现基于老年康养功能运用的景观策略主要有最大化的适老景观、多样化的组团空间、人性化的细节品质、多元化的功能场地及注重在铺装、植物、灯光等方面的特殊性景观选材。

老年公寓的康养景观不仅需要满足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求,而且由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理需求的特殊性,对其景观有更高的要求。在项目设计中,首先应该从老年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尽可能最大化满足其需求,如针对老年人的多元化的功能场地、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多样化的适老空间及无障碍交通组织系统等;其次需要推敲景观细节,如人文活动情感记忆的引入、结合老年心理的尺度把握、康养植物花园的应用等,在案例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精细化的设计,为新时代的老年人创造健康、快乐、安心、有尊严的社区生活。

猜你喜欢

康养景观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