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会参与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市为例

2019-05-23琪,汪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维权农民工工会

郑 琪,汪 雯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 65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81万人。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主要从事的工作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以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并且往往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缺乏保障。农民工加入工会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效方式,2008年全国人民总工会就已经把依法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作为工会组建工作的重点。截止到2017年,1.4亿的农民工加入了各级的工会组织,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未能够加入维护其权权益的合法组织。因此,如何将更多的农民工群体吸纳进入工会组织当中,并且保护好他们的劳动权益,是工会的一项重大课题。已有文献鲜有关注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加入工会后的参与行为以及参与工会对其劳动条件和工资的影响。文章认为,农民工通过有效渠道自愿加入工会是促进其工会活动参与行为的重要前提,而后才能实现其更好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地位提升。因此文章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农民工拥有的私人社会资本对农民工信息和资源扩展的作用,是否能提升其工会参与行为,为吸纳更多农民工进入工会提出建议和意见,期待能够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平等产生积极的作用。

1 文献回顾

我国已有关于农民工工会参与的研究中,实证研究大多关注工会参与作为前因变量对工资、劳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少量研究关注影响工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孙中伟、贺旭霞的研究显示,农民工加入工会存在代际差异,1980年前的劳动者更可能加入工会;另外学历越高成为工会会员的比例越高,入职时间越久则加入工会的可能性越高;劳动合同的签订也会影响工人加入工会;在职位方面,中、低层管理人员加入工会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工人;企业规模对农民工加入工会也有显著的影响,规模越大的企业外来工人参加工会的可能性更低[1]。吴伟东将工会参与分为工会组织参与和工会活动参与两个部分,自变量包含三个层面分别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人口特征、就业雇佣特征和劳动权益的损害经历。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会组织参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以及岗位类别和劳动合同是否签订。而对其活动参与影响显著的是性别、婚姻状况、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岗位类别、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拖欠经历[2]。

多数文献认为,影响农民工工会参与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农民工和工会两方面。农民工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一般处于底层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些特征不利于农民工加入特定的工会组织。在工会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弱,所以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不大。同时,工会自身的组织形式比较僵化,缺乏灵活、合理的方式吸纳农民工入会[3-10]。曹飞和田朝晖的研究从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入手,分析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整合作用,认为农民工的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农民工的信息获取;组织型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其权益的维护和政治参与,但并未从实证角度证明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工会参与的作用[11]。

2 实证模型与主要变量

文章首先建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工会认知情况的影响,第二步建立工会认知情况影响工会参与行为的回归模型,第三步探究社会资本是否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工会参与行为。技术路线图见图1。

图1 技术路线图

2.1 社会资本对工会认知情况的影响

为了关注社会资本对工会认知情况的影响,其中,因变量Mi*分别为:“对工会维护权益的情况”及“对工会的信任情况”。两个变量均为5个维度的评价,以1-5分计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因此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回归。自变量Xi包括社会资本、个人特征、岗位特征等。具体的回归模型:

2.2 工会认知情况对工会参与的影响

关注工会认知对工会参与的影响,因变量为是否参与工会,参考一般研究,将未加入工会计为0,加入工会计为1,这类二分变量的因变的回归分析考虑使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Probit模型定义:

其中∅(βMi)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则有:

在上述方程中,P代表参与工会的概率,y=1表示参与工会,β(β1,β1,β3,……βi)是待估计得出的参数值,M(M1,M1,M3,……Mi)是影响因变量的解释变量,包括样本的人口社会特征、企业和岗位特征和社会资本特征变量。

2.3 社会资本及工会认知对工会参与的影响

将社会资本和工会认知同时加入模型,探究社会资本是否能够直接影响工会的参与行为。仍采用Probit模型:

2.4 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文章的因变量为“是否为工会会员”,自变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人口社会特征、企业和岗位特征和社会资本特征(见表1)。

3 数据和统计描述

3.1 数据抽样情况

文章数据来源于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关于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社会融入调查的调查数据结果,访谈问卷内容由个人基本情况、职业技能与职业培训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工作变动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情况和工作嵌入表几个方面构成。在最终的调查结果中,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工会,无法反应农民工工会参与情况,所以予以剔除,最终样本量为656。

3.2 描述统计分析

样本的人口社会特征中,年龄均值为30。工会会员的年龄均值略高于非会员。性别方面,样本中男性数量略高于女性占58%,并且会员和非会员中性别比例基本相同。婚姻状况中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已婚,占73.48%,未婚者的比例占26.52%。会员群体中,已婚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77.72%,非会员群体中已婚群体占67.03%。样本受教育年限的均值为12.12,约为高中毕业水平。在行业分类中,大部分的样本群体都处于制造业行业,可能是由于苏州的产业特点导致的。样本的社会资本拥有情况从四个方面分别来描述,首先原始型社会资本拥有情况由“在苏州是否有老乡”题项来反映,样本总体和会员与非会员群体之间差异较小,拥有老乡的群体占84%左右。新型社会资本由题项“是否有苏州本地朋友”来反映,样本总体当中有63%的人有苏州本地朋友,在会员群体中,这个比例提高到67%。社会资本的顶端由题项“在苏州是否认识党政机关人员”来反映,描述统计结果发现样本总体中仅有15.6%的人认识苏州的党政机关人员,但在会员群体中这个比例有所升高,达到18.57%。社会资本的投入情况根据与亲友聚餐的花费来代表,发现50%以上的人在这方面的花费都较少,并且群体之间差异较小。

表1 变量描述表

4 主要实证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会参与存在间接的影响,通过影响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从而进一步影响农民工的工会参与行为。其他控制变量中,企业特征也是影响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的重要变量。

4.1 社会资本对工会认知情况的影响

表2中的前两列回归是关注社会资本对工会认知情况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社会资本当中,原始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影响较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符。而新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会的认知不显著。原始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工会认知情况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工会的维权满意度影响为32.78%,且在0.01水平上显著,对工会信任的影响程度略低于对工会维权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为20%。新型社会资本拥有情况、社会资本顶端(指其交往的人群都拥有一定的权利、地位、财富以及声望)没有表现出对工会认知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的投入方面,本研究发现,投入越大对工会的维权满意度越低。从上述结果来看,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仍旧是其掌握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城乡隔离的存在,农民工对原始型社会资本的依赖性、信任程度较高。原始型社会资本不仅是农民工求职和职业流动中的主要媒介,从本研究来看,也是农民工建立对工会的认知和信任程度的主要信息来源。

4.2 工会认知情况对工会参与行为的影响

表2报告了工会认知情况对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程度对其工会的参与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工会的维权满意度没有表现出对工会参与行为的显著影响。工会作为保护劳动者的组织,但其维权满意度的提升不能促进农民工参与工会,文章认为可能是由于当前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中应享有的权利所知不多,在真正遇到权利受损害、与企业出现纠纷之前不能提前认识到维权的重要性,所以即使认可工会的维权作用,也没有主动参与到工会的活动当中。

4.3 社会资本及工会认知对工会参与的影响

表2报告了将社会资本变量和工会认知情况同时加入模型后对工会参与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测量的四个维度对农民工的工会参与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他控制变量对农民工工会参与的影响与模型(3)相似,社会资本变量对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

因此文章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作用于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情况来间接对其工会参与行为产生影响。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农民工在打工地有老乡时,其拥有有效的原始型社会资本,这对其工会的维权满意度和工会信任程度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程度对农民工的工会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 回归结果

5 总结与建议

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资本的特征和作用方式,尤其是针对农民工群体的作用机制,基于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社会融入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检验了社会资本以及农民工工会认知对农民工工会参与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重点分析农民工社会资本拥有情况、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与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首先,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情况显著促进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拥有情况上,农民工在打工地有老乡时,其对工会的维权满意度和信任程度都有所增加;第二,农民工的新型社会资本及社会网络的顶端及社会资本的投入情况对其工会的信任程度和工会参与行为都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情况对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仅表现在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方面,维权满意度的提升不能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会参与行为;第四,社会资本不能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工会参与行为,但可以通过作用于对工会的信任程度间接促进农民工的工会参与;第五,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及企业特征是影响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的有效因素。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有效通过合法组织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类有效的方法促进农民工进入工会,根据文章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的建议:

①充分利用农民工原始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提升农民工群体对工会的信任。发挥已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传播作用,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已经参与到工会农民工向其亲友和同乡告知工会的正确作用及维权效果,提升农民工会工会的信任。

②通过行政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维权意识培训以及对工会工作的宣传,提升农民工对工会的正确认识是解决农民工工会参与率低问题的重要方式。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是工会的主要职能之一,但当前农民工对于工会的维权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充足的动力和动机加入工会。通过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工会宣传以及农民工权利意识培训,培养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正确认识,推动农民工参与工会组织。

第三,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交流,提升农民工的新型社会资本积累,逐步扩大新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影响,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及发展。已有文献提出,相对于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才是其融入城市实现发展的有效渠道。但从实证结果来看,农民工的新型社会资本对其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从行业、企业入手,协助农民工扩大社会网络范围。

猜你喜欢

维权农民工工会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工会经纬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维权去哪里?
工会动态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