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019-05-23王皓杨玲周红李培军通讯作者
王皓 杨玲 周红 李培军(通讯作者)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及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常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及经皮肾镜碎石术来代替开放式手术,但选择何种术式更加利于患者康复目前仍无统一定论。本研究选取我院68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68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肾脏CT、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为肾结石,患者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排除伴有严重的靶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恶性肿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尿培养阳性、手术及麻醉禁忌症。根据不同术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3~72岁,平均(50.86±3.73)岁,结石直径0.7~2.9cm,平均(1.71±0.39)cm;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3岁,平均(49.96±3.85)岁,结石直径0.7~2.8cm,平均(1.74±0.63)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德国狼牌)碎石术,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在B超定位下标定目标肾盏并采用18G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在肾集合系统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采用12F筋膜扩张器扩展通道,引出尿液后退出扩张器,之后置入筋膜扩张器并将24F金属鞘管套入至肾集合系统,通过超声进行碎石和清石,术后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术后3d拔除肾造瘘管,术后1月拔除双J管。研究组患者行输尿管软镜(奥林巴斯)取石术,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自尿道插入输尿管硬镜全面观察尿道、膀胱及病变类型,将输尿管软镜组装完成后,进入膀胱,找到输尿管开口并置入导丝,沿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至肾盂,之后退出导丝,找寻结石。明确结石位置及数量后插入200μm钬激光光纤,能量控制1~1.5J,频率控制10~25Hz,光纤直接击碎结石后通过挤压水管冲出,采用输尿管软镜复查确保无结石残留后缓慢退出输尿管软镜。留置16F导尿管,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及不同结石直径的一次性清石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取石情况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取石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取石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感染[n(%)]研究组3083.56±1.32*30.54±7.58*9.56±2.38*2(6.67)@对照组3896.73±10.16151.33±12.6514.75±3.183(7.89)
2.2 两组一次性清石率
两组结石直径2cm以内的一次性清石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结石直径2cm以上的一次性清石率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一次性清石率[n(%)]
3.讨论
肾结石是以钙盐或脂类积聚成形贮存于肾脏内的一种结石性疾病,约占所有泌尿系结石的86%。采用有效手段彻底清除肾脏内结石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的基本原则。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常会损伤肾脏及周围组织,且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康复。经皮肾镜碎石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金标准,尤其在结石直径2cm以上的患者中一次性清石率较高,但出血量较大,会损害肾实质[1]。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是在直视下或借助电视监视系统来观察到输尿管内的病变,接近于无创操作,出血少,不会损伤肾实质,但对于结石直径在2cm以上的肾结石患者效果不佳[2]。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结石直径2cm以内的一次性清石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结石直径2cm以上的一次性清石率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各具优势,具体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