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9-05-23谢俊楠
秦 雪,谢俊楠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1 引言
随着管理实践的演进,创新被认为是企业价值、业绩和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Druker(1993)认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应用的结果。但是,一个企业必然存在“知识短板”。因此,企业能否根据创新需求在企业外部寻找知识源并加以整合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有重要影响。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
Gupta等(1991)指出最重要的资源流动是知识流动。学界将知识流动划分为两种方式,即知识溢出和知识转移。知识溢出是非组织意愿性的知识交流;知识转移是企业间根据合同或协议,自愿地转移知识给合作伙伴或附属企业的知识流动方式。目前,有关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Blazsek等(2016)指出,知识溢出将创新领导企业的先进知识引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王崇锋(2018)认为,相较自身研发技术,知识转移通过市场交易、专利权转移等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综上,知识流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a为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1b为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2 外部知识整合的中介效应
2.2.1 知识流动与外部知识整合能力
知识流动只能为企业提供知识来源,但能否将外部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最终提高创新绩效,则依赖于企业的外部知识整合能力(Iansiti,1994)。孙耀吾等(2012)认为知识整合是企业在自身内部知识相对匮乏或同质化情况下,通过对企业外流动的知识进行识别、吸收和应用的过程,特别是对外部异质性知识的整合。这一概念表明知识流动是知识整合的前因。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a为知识溢出对外部知识整合具有正向影响,H2b为知识转移对外部知识整合具有正向影响。
2.2.2 外部知识整合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
零散、无序的知识不能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Boer等,1999)。因为企业获取的外部知识、信息等资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创新绩效,只有企业有能力识别并整合接触到的资源,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在能力,才能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a为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H3b为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3.1 样本选取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选用国内外成熟量表,且均采用Likert7点量表记分。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现场作答的方式获取。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58%。其中,知识转移借鉴Simonin(1999)的研究,共3个题项;知识溢出参考王乐等(2016)的研究,共5个题项。外部知识整合借鉴Clark等(1994)的量表,共5个题项。创新绩效参考Liu等(2011)的量表,共5个题项。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首先,用AMOS17.0检验各核心变量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模型适配度较好。其次,用Cronbach’α系数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最后,用CFA载荷、CR以及AVE值测量变量的聚敛效度,结果显示变量均满足聚敛效度。
3.3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见表1。
3.4 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本文用SPSS17.0进行层级回归,结果见表2。首先,由模型2、5分别知,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21,P<0.001),知识转移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91,P<0.001),故假设H1a、H1b成立。其次,由模型3、6分别知,知识溢出对外部知识整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53,P<0.001),知识转移对外部知识整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60,P<0.001),故假设H2a、H2b成立。最后,由模型2、3、4知,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模型5、6、7知,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故假设H3a、H3b成立。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注:N=116;+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表2 外部知识整合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N=116;+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4 结论与启示
(1)知识流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重视外部知识,积极与技术领先企业交流合作,拓宽知识获取渠道,主动获取创新资源。
(2)外部知识整合在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结论与张旭锐等(2015)研究结果一致,即外部知识整合在企业的知识转化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途径是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