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019-05-22王莉
王莉
落叶松是黑龙江主要的造林绿化的苗木之一,了解落叶松的病虫害,并对其进行防治,可提高落叶松的生长质量,提升营林的覆盖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阐述落叶松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希望对开展落叶松营林建设提供帮助。
如果从落叶松生长过程来看,落叶松主要病虫害的划分有幼苗时期的病虫害和成林时期的病虫害,通过研究分析各个时期病虫害发病特点以及防治办法,可有效解决各个时期的病虫害问题。可以促进落叶松各生长期的茁壮成长,提高落叶松成材的品质,全面推进落叶松营林造林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
1落叶松幼苗病害
落叶松幼苗阶段容易发生病虫害,此病虫害的发生与当地温度、气候以及土壤的湿度、土质情况等有密切联系,主要的病害有立枯病,要做好预防工作。
1.1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类型和特征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就是指立枯病,立枯病是指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大多发生在5、6月份,病害一旦浸染上,其病菌持续时间较长。立枯病有两种类型,即根腐型和猝倒型,根腐型特征:苗根出现腐烂状态,茎叶逐渐枯萎发黄,个别种子的幼芽还没有伸出土外在土里就已受害腐烂。根腐病害的外观呈轮状菌丝体,围绕在病害苗土壤的周围;而猝倒病害的特征:落叶松幼苗在地表就能看到根茎部的腐烂状况,幼苗枯萎倒伏状。
1.2防治办法
1.2.1化学药剂防治法。落叶松幼苗病害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是波尔多液,它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发病时喷洒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在没有病害时也可以做为预防药液。一般在幼苗出土除草后就應马上喷洒,每隔一周时间喷洒1次,连续喷洒4到5周,药液使用量要逐渐提高,最初使用可以适当低些,一般是1%,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药液的浓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波尔多液使用要现用现配,不适宜存放时间过长,若在喷洒时苗木茎叶有水或者下雨天,不适宜施用,影响药效的使用。
1.2.2土壤消毒法。这是一种从土壤消毒的方法,即在覆沙前,将五氯硝基苯药液与沙子混拌到一起,然后均匀地洒在苗床上。每平方米的施用量是18.75到22.5千克。
1.2.3种子消毒法。这也叫拌种,即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进行拌种处理,用1000倍的代森特与0.5%的明矾液进行拌种,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加强保温保湿作用。放置12小时再进行催芽处理。也有的种植户用硫酸铜水浸种办法进行消毒,种子与硫酸铜配比比例是100:1。
2落叶松幼苗虫害
落叶松在幼苗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虫害有蝼蛄、蛴螬。
2.1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类型和特征
落叶松幼苗虫害蝼蛄的习性是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落叶松苗床地里有土被翻起,被翻起的地方形成了能够穿通的小洞,这就是发生了蝼蛄虫害。这种虫害极易使落叶松幼苗的苗根处于暴露状态,而造成幼苗的枯死。第二种比较主要的病虫害是蛴螬,也叫金龟子幼虫,以8、9月份危害最为严重。它通常栖息在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地中,若土壤过于潮湿它就会爬出来到地面上,若土壤过于干旱则就会生活在地下。蛴螬活动时间是在傍晚或早晨啃食落叶松幼苗的苗根,使苗木枯萎死亡。
2.2落叶松幼苗病害防治措施
2.2.1蝼蛄虫害防治
2.2.1.1诱杀。即在育苗地来往的小道上挖出十来个小坑,坑中铺上马粪,上面盖上青草,坑的四周要求垂直平滑,在蝼蛄采食时引诱其入内,在第二天早晨进行捕杀。
2.2.1.2毒杀。即用敌敌畏或敌百虫制作成毒饵,将其放在蝼蛄掘起的洞口,蝼蛄吃完毒饵就会中毒无行走能力,在第二天早晨捕捉后烧掉即可。
2.2.2蛴螬虫害防治
2.2.2.1毒杀防治。当每天上午9点左右对苗床进行巡检时,一旦发现苗尖弯曲或者有苗梢被拽入地下现象,这就是发生了落叶松蛴螬虫害,可在苗木间的空隙处弄出一条小沟来,将乐果溶液顺沟倒下去,并马上往小沟中浇水,来帮助扩大药液的渗透范围,起到毒杀虫害的目的。
2.2.2.2人工捕杀。即在被害苗木的周围进行翻找捕捉杀掉。
2.2.2.3化学药剂喷杀。若发现有蛴螬时,可将敌百虫和敌敌畏溶液喷洒在苗床上,毒杀效果明显。
3落叶松成林虫害及防治
3.1落叶松成林虫害
落叶松成林主要虫害为松毛虫,它属于枯叶蛾科的一种。在我国北方危害松树比较严格的松毛虫害主要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3.2防治措施
3.2.1采取营林手段。落叶松成林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通过合理密植,使其及早郁闭;营造混交林,补植适宜混交林木;对稀疏林地,进行封山育林,营造天敌栖息环境,建造适宜的生物群落;合理修枝,防过度砍伐。
3.2.2人工捕杀。对于林分低矮、虫害比较分散的虫灾区,可以进行人工采卵、摘茧,捕杀幼虫,也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2.3截断越冬幼虫上树为害的机会,及早使用药剂杀灭幼虫。
3.2.4生物防治。在林中悬挂鸟巢,招引益鸟来此栖息,对防治松毛虫害效果明显;人工繁殖寄生赤眼蜂,可在林间放蜂防治虫害。
4 落叶松成林病害及防治
4.1 落叶松病害
落叶松病害病原多由落叶松子囊菌球腔菌引发的。主要病害如早期落叶病,它的症状为:叶片浸染病菌后,叶中部或叶尖端就会出现黄色小斑点,随病害加重扩大到红褐色斑块,斑块上还有小黑点,这个小黑点就是病菌的性孢子器。严重时从远处看像火烧一样,比正常叶片提前1个月或1个半月脱落,严重影响木材质量。
4.2防治措施
4.2.1 强化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后就要对幼林进行间伐抚育,并适度修枝,人工控制其林分的密度,保障幼林的通风采光状态良好。
4.2.2 强化营林管理,选择适宜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防止病害的蔓延。
总之,将落叶松主要病虫害防治与营林管理有效结合,才能确保落叶松健康生长,保障其材质优良,果籽饱满,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者单位:154243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