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根茎腐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
2019-05-22王沥清
王沥清
近几年,云南省曲靖市生姜种植面积逐渐增大,随着规模的增加,在种植的过程中,如果还使用以往的粗放式田间管理,生姜会出现大面积患病的情况,其中根茎腐病发病就是比较常见的病害,如何有效认知和预防生姜根茎腐病,就需要种植人员树立学习意识,经过学習,掌握其病症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防治,提升生姜种植产量。
一、云南省曲靖市种植生姜现状
生姜是草本植物,其根茎肥大,有辛辣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做药用,大多做调料使用,具有健脾、开胃、散热、助消化等作用,是家用药食兼用的蔬菜。我国云南省生姜种植农户比较多,在曲靖市常见的是小黄姜,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因为曲靖市冬季比较寒冷,小黄姜是常见的过冬保暖食物,几乎是家家必备食物。生姜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不耐低温,最适宜成长温度为20-25℃,如果种植环境温度低于15℃,生姜便停止生长。曲靖市常年气温在15℃以上,因此适合生姜的生长,产量较高。但是种植的时候,受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如果出现连雨天骤然放晴或者种植过程中不重视生姜栽植密度,就会出现病害,其中常见的病害为根茎腐病,严重影响其生长健康
二、生姜根茎腐病介绍
(一)症状
该病发生时,茎叶处先变黄,逐渐向叶片处转移,蔓延至整个叶片最终令全株叶片变黄、凋零。生姜地上茎染病,即茎基叶鞘处染病,产生水渍状的淡褐色病斑,向上发展,最终整个茎基部萎缩。地下生姜上表皮出现水渍状的淡褐色斑点,逐渐整个根茎部位变软。
(二)产生原因
该病主要是病菌在生姜上,或者在土壤中活动,第二年春天就变为侵染源,先传染接近地面的生姜根茎,传染处呈暗绿色水浸状,从上向下扩展,伤害刚刚发芽的嫩苗,令其润滑,病菌通过种姜、土壤和水源传播,因此土壤过于潮湿,排水不良的种植区容易患病。经过对云南省曲靖市的田间调查得出,此病在5-6月开始发病,6-7月呈高发期。一般情况下,出现生姜根茎腐病的原因有下面几点:第一,早晚温差大,并且多雨的季节患病严重。第二,田间连作情况发病严重,这和土壤中的细菌数量积累有关,常年的连作会加重病害。第三,种植种姜中自身携带细菌,发病概率增加。第四,田间管理不到位,没有给与生姜适当的庇荫、排水和除草措施。
三、生姜根茎腐病的防治
经过作者长期试验和调查,以及对病原菌的测定,将生姜根茎腐病确定为以腐霉菌为主、多种细菌病毒复合引起的。初步进行病原的确定,可在田间使用药剂防治实验:播种的时候,将需要药剂和细沙土搅拌均匀,然后均匀撒在播种沟中,进行翻耙后,正常播种、覆土和覆盖地膜。或者使用氰氨化钙,播种前三十天,每667平方米使用50千克氰氨化钙即可,当土壤含水量为50%-70%时,将其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深翻土壤,深度为22-25厘米,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二十天后出去薄膜,通风3天左右,松土晾晒七天后即可播种。经过实验调查,使用药剂和土壤混合的方法,对生姜根茎腐病的预防有很好的效果,都能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再患病。作者就生姜根茎腐病的防治,使用三种方法,第一种,使用77%碱式硫酸铜可湿性粉剂喷洒,第二种,使用50%噻·恶·铜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患病处。第三种,使用氰氨化钙处理土壤+50%噻·恶·铜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患病处。经过实验结果得出防治效果分别为93%、98.6%、96.8%,第三种方法是第二种药剂用量的二分之一,但是在播种前提前用氰氨化钙进行处理,因此防治效果是一样的。对试验的三块土地进行收获,得出每667平方米的产量为别为5695.3kg、62362.2kg、6023.3kg,和未进行防治的种植区域相比,产量增加很多,并且经过防治手段的植株生长比较整齐,叶子浓郁茂盛,减少病害,提升产量。
另外通过此次的防治试验可知,使用氰氨化钙处理土壤+使用77%多宁可可湿性粉剂+细沙处理土壤;氰氨化钙处理土壤+使用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稀释成800倍溶液。两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到达80%以上。
还可以使用农业的的方法进行经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形式。如种植时,做好种姜的选择,挑选表面光滑,无霉烂的品种,保证苗壮苗全。播种前使用新高脂膜浸种几分钟,然后晾晒,提升种子发芽率。生姜生长过程中,科学使用肥料,防止肥料使用过多或不足。最后,做好通风透光的措施,可使用竹竿搭成人字架,防止病害。
综上所述,生姜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病害的影响,降低产量和质量。云南省曲靖市降雨量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生姜根茎腐病。因此作者进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得出几点病害防治手段,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进而提升生姜抗病能力,促使其健康、稳定的生长。
(作者单位:655000云南省曲请市富源县古敢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